第 201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2)
“要是有时间,就在炭盆里加水煮开。”
“想吃稠一些的就多放点炒面进去。”
“要是实在来不及,就拿凉水把这面粉揉成团,然后要点热水,就着热水把面团子吃了,也能饱腹。”
苏润现在赶时间,用的就是第二种办法。
吃着团子,做着卷子。
不多时,四书文的三篇文章就全都作出来了。
苏润检查了一遍,确认暂时没什么要改的地方,就把文章放在坐板旁边,开始做经义题。
但经义题第一道就让他有些意外。
题目很简单,也很熟悉,只有八个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众所周知,这句诗来自《诗经》。
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全诗都在表达男女之爱。
抱着‘科举取仕’不是为了培养官员当恋爱脑的想法,苏润很快看破了这题目的真正意图。
大炎官吏考核的标准中,就有一项是下辖百姓的婚嫁情况。
此外,还有专门帮人牵线的官媒。
这些都足以证明大炎对于人口繁衍的重视。
再结合大炎战事频发,上月才征调兵役的事。
苏润以男女成亲,繁衍子嗣为切入点,列举了几个关键要素。
虽然心里知道,这道题应该会刷下去很多人,但苏润却并不担心司彦他们。
毕竟这半年多的政事不是白接触的。
这点政治嗅觉不至于没有。
正如乡试前不少学子预知的那样,此次乡试的重点偏向了战事。
经义题第二、三道的题目都与此有关。
第二道题目为:【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一篇出自《春秋》的散文。
讲述了与郑国有仇的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而烛之武凭借其智慧,顺利说服秦穆公退兵,从而保全郑国的故事。
这题与大炎如今国情极为贴合。
在苏润看来,大炎如今就相当于郑国,大蕃、大柔、大真等,就相当于秦国和晋国。
恰好当日苏润写三十六计的时候,跟众人讨论过相关话题。
他将计策做了些许改动,边提笔列着提纲,边低低感慨:
“果然,接触政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要是换了那些只知道边境开战,但什么都不清楚的考生,估计还真落得个纸上谈兵的结果。”
《春秋》自战国后,大多遗失。
汉代重新编纂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既是对《春秋》的注解,也是后人研读的依据。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
而第三道经义题:【尊王攘夷】,则出自《公羊传》。
当时,周天子权威渐弱,各诸侯国内常有政变,而外族也趁机入侵,齐桓公最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挟天子以伐不臣。
因齐桓公尊崇周天子,并多次帮助诸侯国对战外夷,而大获赞赏。
尊王攘夷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
意思是: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抵御来自戎狄的侵扰。
苏润认为这就是答题的方向。
说白了,还是君王对于思想的统治。
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言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