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修路开工时(1/2)
随着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响起,“幸福路”开工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现场,老人们身着带有民族特色的节日盛装,拿起民族乐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奏响欢快的乐曲。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手中挥舞着五彩的气球,如同灵动的小精灵。场地中心,村民们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随着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舞姿轻盈而灵动,为开工仪式增添了浓厚的民族氛围。
沙吾提站在人群前,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维语):“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幸福路’的开工。这不仅仅是一条路的修建,更是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条路将连接我们的过去与未来,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沙吾提、楚君、齐博、杨发胜等人站在人群前,在众人的注视下,拿起铁锹用力一铲,开起了第一锹土。紧接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响起,正式宣告着“幸福路”的建设启动。现场瞬间被欢乐和期待的气氛所笼罩。
众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望去,10公里长的山脊上,两条清晰的石灰线勾勒出新公路的轮廓。在两条白线间,五颜六色的小旗随风飘扬,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仿佛为这条未来的公路披上了一条绚丽的彩带。
尕依提果然言出必行。上午12点,他陪着侯振天副县长准时来到了施工现场。
侯振天刚踏入施工现场,眼前的一切瞬间让他眼前一亮。这里的工作场景与其他工地截然不同。放眼望去,除了青壮年们忙碌的身影,更多的是老少妇孺。全家老小齐上阵,全民皆兵,场面热闹而有序。老人们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拿着工具帮忙清理杂物;妇女们手脚麻利,或搬运材料,或协助施工;孩子们也不闲着,帮忙传递工具,跑前跑后,干劲十足。每个人都带着满心的热情,为家乡的道路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侯振天感慨万千,他转身对楚君说:“楚乡长,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村民迫切奔小康的愿望。这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劲头,真是让人动容。”
尕依提又一次提及修路资金的事宜,他语气诚恳地说道:“侯县长,您看,咱们这条乡道的修建,乡政府实在是捉襟见肘,只能象征性地拿出五千元,这钱也只是作为修路指挥部的办公费用。至于启动资金,全都是楚乡长四处奔走、多方筹集来的。乡里实在是没办法了,所以希望侯县长您能在资金方面帮我们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协调一些资金过来,让咱们这路能顺利修起来。”
侯振天听后,没有丝毫犹豫,他直截了当地回应道:“尕依提乡长,我们都是熟人,说话也就不兜圈子了。村道建设这一块业务,按照分工,其实并不归我直接管理。不过,您放心,我回去之后,马上就把咱们这事儿向托乎提县长详细汇报一下,看看他对于咱们乡的修路资金问题是个什么意见,争取能帮咱们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听到侯振天这番话,尕依提心中满是感激,他千恩万谢地说道:“侯县长,您这真是为我们乡的老百姓着想啊!太感谢您了,要是这条路能修好,那可真是造福一方的大好事,乡亲们都会记着您的恩情的。”
三个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约500米长的山路,主要任务是搬运山石、平整路面,为公路的修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明确各自的施工区域,每个村民小组都在自己的工地上插上了一面鲜艳地写有村民小组名称的红旗,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为村民们加油鼓劲。
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村民们使用的工具显得格外质朴而原始。铁锹、坎土曼、十字镐在他们的手中挥舞,发出有力的声响。运送工具也十分简陋,手推车、毛驴车、小四轮拖拉机等机械设备在崎岖的山路上穿梭,这些工具虽然没有现代机械的高效,却承载着村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决心。
为了更好地推进工程,村民们吃住在工地,在空地上搭起帐篷,支起锅灶。简陋的帐篷在山风中微微摇曳,锅灶里升起的袅袅炊烟,为这片寂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年轻人冲在施工的第一线。安全绳把人吊在半空中,用风枪或凿眼机一枪一枪凿着炮眼,他们的身影在烈日下显得格外坚毅。而老人们和孩子们则在后方忙碌,老人们坐在帐篷边,熟练地修理着损坏的工具和设备,他们的手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精准。孩子们则跑来跑去,捡柴烧水做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村民们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白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公路的修建而努力;夜晚,围坐在篝火旁,吃着饭,聊着天,分享着一天的收获。在这片工地上,没有年龄的界限,没有性别的差异,每个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工作。
在红旗的指引下,村民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挖掘土方,有的负责搬运石块,有的负责平整路面。尽管施工条件艰苦,但没有人抱怨、退缩。老人、妇女、小孩都尽其所能,搬石块,铺碎石。在大山深处,村民们用汗水和辛劳,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幸福路”。
在施工现场的指挥部内,楚君戴着安全帽,神情专注而冷静,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他身后悬挂着一张大幅的“幸福路”平面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公路的走向、施工节点以及各个村民小组的负责区域。平面图的旁边,是两块并排摆放的黑板。一块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天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分配;另一块则详细记录着施工现场每天的出工人数和土石方完成量,每一笔数字都代表着村民们一天的辛勤付出。
楚君的目光在黑板和图纸之间来回切换,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迅速分析着每一个数据,评估着工程的进度。尽管条件简陋,但他的指挥有条不紊,每一个指令都清晰而果断。在他的调度下,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这时,齐博和杨发胜走了进来,两人手里都拿着安全帽。楚君见状,立刻提醒道:“安全帽还是要戴上,刚开始戴确实有点不习惯,但在施工现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咱们一定要养成好的工作习惯,作为领导,更要带头做好榜样。”
两人听到楚君的话,赶紧把帽子戴好。齐博一边调整着安全帽的系带,一边说道:“说得对,安全第一。”
楚君点头,目光重新回到施工进度上,沉吟片刻后说道:“我观察了一下,现在这样施工效率有点慢。我们调整一下次序。”
齐博问:“你想怎么改动?”
楚君解释道:“上午的打眼程序不变,但把下午放炮的时间推迟到下午七点以后。这样一来,从早上到下午七点前,都可以集中精力打眼,效率能提高一倍。而且,把放炮时间放在吃晚饭的时候,也是运输车辆流量最小的时段,封路对运输车辆的影响也能降到最低。”
齐博和杨发胜仔细琢磨了一下楚君的提议,觉得有道理。齐博点头道:“不错,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对运输的影响,一举两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