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231章 通讯设施

第231章 通讯设施(1/2)

目录

提起火力测试,白排长就兴奋了。

“火箭炮、榴弹还有机枪,我们都进行过测试,无论是准头还是我是威力,都很不错。”。

听到准头不错李枭稍微放下了心。

这台旋翼机他用的是反射式瞄准具,这种瞄准具虽然优点很多,例如能快速瞄准、视野开阔,也可以适配多种武器。

但它也有自己缺点,那就是精度不足,在远距离时,很难精确瞄准目标,也比较依赖于外部光源,在外部光源不足的情况下,性能就会大大降低,最后就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一些恶劣环境下,如暴风雪、沙尘暴的地方作战,镜片就容易被污染或损坏。

而李枭之所以在有这么多缺点的情况下,还选择反射式瞄准具,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这第一就是技术问题,虽然在毛熊的支援下,国内已经开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技术还是落后的,一些更先进的瞄准具很难制造的出来。

反射式瞄准具就不同了,结构很简单。

只有三部分组成。

瞄准镜外壳、反射镜以及分划板与光源。

瞄准镜外壳不用多说,就是简单用金属材质制造的,反射镜则是反射式瞄准具的核心部件,但也不复杂,通常都是用高精度的平面、曲面镜子,作用就是把分划板上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中。

分划板就是一块圆形板子上面,刻画上十字线或者圆圈的板子,光源就是一个小型灯泡再配上电池。

可以说十分的简单。

并且反射式瞄准具还很轻,最重的也不会超过600克,这也是李枭选择这种瞄准镜的原因。

毕竟像是其它瞄准镜不说制造要求高,单说重量就是一个问题,有一些瞄准镜的重量甚至可以达到30千克,也就是30公斤。

而要知道小燕旋翼机的载重才450公斤,这还是在理想设计中。

李枭估计经过改装的旋翼机,载重还会进一步降低,可能只有400公斤甚至是350公斤的载重,这时候要再搭配一个30公斤的瞄准镜,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况且如果瞄准镜太重,也很容易对轻型旋翼机的重心分布造成较大干扰。

白排长海在滔滔不绝的讲述,火力测试的过程,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虽然旋翼机在战场上产生的作用,比起战斗机远远不如。

但架不住便宜,制造简单啊!

威力不够数量来凑。

这对于没多少选择的国内来讲,就足以让人振奋了,他都在想如果上百、上千架旋翼机一起出动,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

张奎听后也是雀跃,这也意味着国内在航空领域迈出了一步。

特别是听到白排长描述的那种,千上百架飞机,一起飞行时的场景,想想都让他有些热血沸腾。

李枭同样如此。

不过在热血沸腾的同时,他也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飞机之间如何联系。

这让李枭想到了无线电语音设备。

好像是1915年就被发明出来了,现在一些国家好像已经装配了无线电,至于国内有没有,这他也不太清楚。

但李枭记得直到明年初教5上,才出现了无线电台和机内通话设备等。

他打算回头查查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通讯设备,能不能弄出来,想到此下意识李枭想到了对讲机,但也只是想想。

毕竟对讲机缺点太多了。

这第一就是通信距离不足,就拿车载对讲机来讲,最好的也不过25公里左右,这还是在空旷以及没有干扰的地方。

至于后世网上卖家说的,那种能对讲一千多公里的对讲机那都是扯。

第二点就是性能不达标,飞机是在天上飞的,很可能会遭遇气流颠簸和复杂电磁环境,对讲机很容易被干扰。

就这两点就能把对讲机排除。

不过讲机虽然飞机上用不合适,但陆地作战中却很实用,多兵种协同作战,班排作战、城市巷战、侦察汇报、预警通报,这些都能用得上对讲机。

想到此,李枭也把这一点记在了心上。

他记得前世看过一些科普视频,说对讲机最早是在1937年被发明的,之后在1940年才被制造出第一台重量为2.2公斤,通话距离为1.6公里的对讲机。

而更加成熟,对讲距离更长的对讲机,这个就要等到1962年以后去了,李枭想要看看,能不能提前弄出来成熟的对讲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