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考场搞科研,我被军方连夜带走! > 第208章 人类的三条路

第208章 人类的三条路(1/2)

目录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这句话很多时候并不是讽刺,而是无可奈何。

在太阳熄灭这等危机面前,任何人类数千年研究而来的政治、哲学、艺术……一切的一切都黯然褪色,似乎唯有科学能为全人类搏得一线生机。

这也是为什么,在几大国敲定要共同成立末日委员会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科学家峰会。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

这无疑是人类文明中科学占据最高地位的时刻。

然而这正是暴露了草台班子的浅薄之处——他们以为科学是辩经,只要讨论的人足够多,那么就能越发靠近真理,获得救赎全人类的圣经。

可事实上,科学与科学之间的差别比人和狗都大,

材料学和量子学是两个领域。

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是两个领域。

就连看起来极为相似的图形计算学与几何学都是两个领域。

现在,你让这些分属于千千万万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坐在一间大会议室内,用讨论晚饭吃什么的方式,来试图讨论出统一的结果来救赎全人类……做什么美梦?

在这种场合中,唯一能够脱颖而出的只有那些口无遮拦的骗子和演说家。

但恐怖的是,因为科学与其他领域的隔阂天然存在。

即便他在满口胡诌,你也没有办法证伪……只能看着大批被洗脑的民众与官员成为他追随者,将仅剩的生存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任由他把全人类带入深渊。

这绝不是人类想看到的结果。

更不是龙国最高层与周游想要看到的结果。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出现,周游就必须要在两天后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是两天,实在是太短了。

周游在接到赵建国上将的电话之后,就悄然离开了零号科研基地。

穿过半个江南市,到达了县区的一座矮山上。

这里看起来极为荒凉,草木茂盛,却几乎看不到人影,偶尔能看到几处房子,也都是早已废弃的破败瓦房。

“你们在这边等着吧,我自己上去逛逛。”

到达一棵槐树下时,周游忽然摆了摆手,扔下随行军人,自己走向了山坡。

几名军人也不知道顾问要干什么。

但也不敢多问,只敢等待原地。

周游对于这片山似乎颇为熟悉,沿着被杂草覆盖的小路,他绕了不到十分钟,就进到了山顶。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被围起来的空地。

破旧的木栅栏中是七八个小土丘。

其中有两座明显被翻新过的土丘,还有用上等石材打造的碑文,上面刻着两个名字——周如生,郭晴晴。

“我来看你们了。”

周游简单磕了个头,就朝着两个土丘中间躺了下去。

望着天久久发呆。

没错,这里正是周家的祖坟。

而这两个土丘自然就是他父母的坟墓了。

周游并不是个多么喜欢伤春悲秋的人,也没有像电视剧里,喜欢在坟前和父母说话的习惯……过往的那些年里,他只会在节日里过来祭拜,其他时候随着工作忙碌,从没踏足过这处陵园。

可是今天是不一样的场景。

在整个人类史上,都没有人遇到过这样的情节。

两天。

不到四十八小时。

他要做出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将直接关系到全人类的未来。

这种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不是作出决定的压力——而是每一个决定背后,将是数以千万计乃至数以亿计的生命!

……

如今摆在周游面前的,一共有三条路。

这三条路都是在四百多天这个时间段内,有机会成功的。

其中前两项就是他思考过的“跑”。

第一条路是带着蓝星跑。

需要基于核聚变技术制造重核能发动机,四百多天的时间,有机会在全蓝星一共建造三千座左右,达到脱离太阳系的基本推力。

好处显而易见。

庞大的重核能发动机,可以为地下提供充足的热量。

三千座发动机,就是三千个地下庇护所。

每个庇护所除去必要的维生装置,还能容纳二十万人左右……总计可庇护六亿人,如果挤一挤还能更多。

这个数字在太阳覆灭的危机下,简直是可以高呼神迹的存在。

更让人惊喜的是。

虽然如今人类还没办法找到宜居的宇宙坐标,但如今巨幅量子通道已经建造成功,只要维持蓝星始终前进,早晚有一天,能重新找到新家园。

可是,任何选择都有代价。

流浪蓝星计划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跨度太久了。

三千座行星发动机的推力,只能让蓝星的速度比航天器快上些许,哪怕以最近的半人马星座宜居带为目标,预估起码要行驶近万年。

这是什么概念?

从人类正式诞生组织型文明到现在,也不过区区八千年。

流浪蓝星计划所耗费的漫长时间,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史料记载的最极限。

一万年太久了。

久到足够一个物种发生变化。

久到文明和意识形态翻天覆地。

久到足够发生任何概率之外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

一旦选择流浪蓝星计划,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万年,人类都将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穴居,如同阴沟里的老鼠,一代一代……漂泊在黑暗空洞的宇宙中。

也许对许多人而言“带着家乡流浪”这个概念很浪漫。

但对于周游来说,这只是个冰冷的算术题。

流浪蓝星的计算结果就是,用一万年的苦痛和黑暗,换六亿人的生命。

值得吗?

他不知道。

第二条路是坐着飞船跑。

在各大科幻作品中,依托于星际飞船作宇宙航行延续文明的“飞船派”数不胜数,显然这是执行难度最低的一条。

好处也很明显。

以人类目前的工业能力,在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于四百多天内建造出十艘太空母船。

十艘太空母船可以拖动一百个个由中型空间站组成的环形生存太空岛。

按照每个太空岛可以挤下一百万人来算,这就是一亿人。

虽然相比于流浪蓝星活下来的人少了数倍,但飞船的灵活性和航行速度是行星无法比拟的……能将人类的航程时间直接缩短十倍。

人类顶多只需要一千年,就能抵达最近的宜居带。

依托于太空母船的存在,人类的科技可以继续增长……甚至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就能研发出星球改造技术,就近选择星球进行改造延续文明。

而且飞船的全灭风险很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