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顺明 > 分节阅读 393

分节阅读 393(2/2)

目录

“张大人所言,为国为民,完全是出自公心陛下陛下那边能放太子殿下去南京吗去了之后,又有谁能在那里支撑”

几句话反问地犹豫,却都是张国维计划中的关键点,听到这个,张国维就知道自己方才所说。首辅陈演已经是赞同了,不由得精神一振,这些政策。兵部尚书和首辅一起提出来,皇帝肯定是要慎重对待。

“眼下。南直隶江北之地,卢九德率领南直隶兵马和革左流贼彼此纠缠,又有山东兵马参与其中,依张某的判断,若是继续纠缠,南直隶兵马怕是要被山东兵马一口吞下。不若是敕令南京镇守卢九德率军固守南京城,江北之地无甚阻挡,又有流贼肆虐,让那李孟和流贼自相纠缠,咱们坐山观虎斗就是。”

陈演表情凝重,不过他已经是被兵部尚书张国维说服,但张国维脸上却有些为难之处。禁不住开口询问道:

“张大人。话都说到了这般地步,有什么尽管都说出来是了。”

“张某想了半天。觉得此事虽然是要紧,可皇帝那边却是为难。眼下一切未明,就做出这般的举动,圣上那边。”

张国维迟迟疑疑的说出了难处,崇祯皇帝这般的刚愎自用,派太子去往江南坐镇,就如同当面扇他耳光一般,怎么会愿意,当面提起,搞不好就是锦衣卫当场拿下,诏狱拷问到底是何居心了。

这顾虑含含糊糊一说,陈演怎么会不明白,不过随即就是说道:

“这个张大人倒是不用顾虑太多,今日间圣上没有发怒,而只是让咱们拿出个章程来,想必他也知道这局面的难堪,陛下虽然英明,可有些事未免放不开,需要咱们臣子先提,这也是咱们的本份。”

也就是皇帝比较好面子,就算是认输或者是示弱,也不会自己先提出来,而是要臣子们开口,说白了是自己想要推卸责任,不愿意承担骂名,说的更明白些,这就是懦弱的一种表现。

在没有李孟地历史上,李自成率领的顺军快要打进京城的时候,传说崇祯皇帝也想去往南京,可却一直是迟疑不决,怕做出这种行为被人嗤笑唾骂,但臣子们也都是闭口不言,结果到最后落了个吊死煤山地结局。

在这个时空中,李孟取得的胜利太过辉煌,强大地实力和行事太过跋扈,震慑京师,不光是平民和官员,就连皇帝也感觉到了就在身边的这种威胁,这才让崇祯皇帝的行事,比起没有李孟的历史上稍微软化了些,稍微灵活了些。

崇祯十六年的二月初十,崇祯皇帝下旨,派兵部侍郎魏乐泉去往山东,带去了白银万两,牛羊各百头,犒赏得胜兵马。

这是明里的说法,暗地里魏乐泉带来了京师地意思,齐王这个封号,朝廷万万不能答应,但齐国公的称号,朝廷却是可以给的,至于防区范围,这个都可以商量,李将军功劳这么大,朝廷绝对不会苛待有功之臣。

在皇宫中,伺候皇帝的太监和宫女们却在私下里议论,说是二月初五那天,皇帝和内阁六部的几位大臣在内书房相见。

谈话的时候,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被远远地撵开,两名勋贵带着子侄在屋外看守,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是说些什么,只是到最后,离着远远地太监宫女们也能听到在内书房中有人嚎啕大哭,而且这嚎哭的声音远远听着,居然是皇帝自己地声音。

尽管宫中的这些下人们最喜欢传播闲话,可这件事却都是被吓到了,众人都是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多说什么。

因为这消息没有传出来,所以那两名看守御书房勋贵和家中男丁离开京师去往南京地事情,也不是太让人惊讶。

反正这些勋贵们都是有钱的闲人,京师的声色犬马之处,比起南京城的秦淮来可要差太远了,现在稍微太平,又是春意渐浓,正是去玩乐的好时节,当然也不会有人注意到这勋贵队伍之中多了一名原来不属于勋贵府邸的人的小孩子。

崇祯十六年的二月下旬,驻扎在寿州一带的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率领兵马不顾身后革左五营的骚扰,吃力的南下,目标是庐州府的府城庐州。

出乎南直隶兵马意料的是,不管是西面的淮杨军还是东面的青州军,都是在做出追击态势之后,又缩了回来,革左五营的骚扰也仅仅持续了两天就停了下来,庐州府的官员们也开始征用调集船只。

南直隶各处的明眼人都是能看明白了,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要率领兵马在巢湖顺着水路,沿江而下,回转南京。

此时的李孟,则是在接待让他意外之极的客人

第四百二十一章胜者得利吴某来拜

崇祯十六年二月初二,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登州军副将王韬获得了新的任命,率兵九千镇守河间府。

到这个时候,朝廷还没有给山东任何的命令或者是承认,李孟的镇守职责依旧是山东和两淮,不过胶州营自顾自的筹备谋划,在鞑虏入寇的时候,内帐房和首席顾问孙传庭在各个屯田田庄调集护庄队和各地武装盐丁进济南府,作为总预备队使用。

这支力量将近两万,尽管到最后并没有动用,却等于是间接的做了一场演习,并且集中了将近两个月按照正规军的训练。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动员起来的护庄队和武装盐丁达到了胶州营新兵的水准,筹备驻守在河间府部队的时候,正好是在这些人之中挑选合适的。

尽管大军回转山东,不过在运河边上的南皮县泊头镇仍然留下了老营的两千人,河间府守军就是要以这两千人作为骨干,补充新兵七千组成。这大大的不合规矩,往小了说这是不遵王法,往大了说这直接就是谋反。

山东兵马粮草都是老营统一调拨供给,这也是避免驻扎在的军队有异心的手段,山东各处都由屯田田庄,借用田庄的仓储和运输系统,尽管是中枢统一计划,却也有本地运输的便利。

这和大明军队不同,除却少数能领到饷银的军队之外,大部分的官兵都是就地自筹,说白了就是生硬勒索或者动手抢掠,地方上苦不堪言,军民的矛盾极大,而胶州营则是避免了这个弊端。

可河间府的官吏士绅们,对于不需要自家供应粮秣军饷的局面从未感觉到高兴,却十分的抵触,李孟回到山东之前和回到山东之后,一直是有人过来表示。想要给李大人的军队尽一份心力。

驻扎在泊头镇的两个营,现在他们收到的劳军物资已经足够他们使用半年,可还是源源不断的送过来,那两个营地官兵都是戏称自己是守仓库的。

除却官员和豪绅们的示好,在河间府驻军所在的周围,一直是有大批的平民百姓聚集。那场大胜之后,打扫战场让许多过来的平民百姓得到了便宜,这些平日里躲避官兵如同躲避匪盗地平民百姓这才知道这世上原来也有不骚扰百姓的好兵。

而且这些山东来的兵马征集民夫丁壮做活,都是实打实的付钱,这样的年景有个贴补家用的活计可是难找。何况胶州营刚刚杀败了鞑子,北直隶这一带的百姓们在几年前可是经历过鞑子大军经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