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5(2/2)
他随手拿了一锭二两大小银子。要通译去换成铜钱。到商店街上吃小吃。银子肯定找不开的。那通译拿了银子。随便进了一家商铺。不一会就扛着一大袋子钱回了来。周继海看他扛的吭哧吭哧的。暗暗笑话日本人体力果然不行。不过是三千五百文钱而已。不过是十斤怎么就累成这样了。
可当他一接过钱袋。却发现手猛的一沉。这一袋钱。怕不是有三十斤
他这一刻。也忘记了换钱的目的是什么了。他猛的打开钱袋。抓出一把铜钱来。那黄澄澄的铜钱。仿佛把他的眼睛都晃花了。
周继海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又缓缓的吸回来。让自己保持镇静。不在这日本的街道上大喊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发财了。从未想到的大财
对于山东来说。最繁忙的的方并不是巡抚衙门。总兵幕府。也不是军营市场。而是在莱芜的兵器制造局。胶州营纵横天下。依仗的一套完备并且正常运转的训练系统。再就是兵器精良。装备先进。
这个先进倒是没有领先时代。可胶州营兵器制造局制造出来的火铳。就是可以按照理论上的射程发射。很少出现炸膛、哑火等故障的现象。这一点上比起大明朝的工部产品。那是天的之别。并且是按照欧洲的大口径重型滑膛枪样式制造。威力巨大。一枪就能撂倒壮马。棉甲之类也跟纸糊的差不多。杀伤力和稳定自然不是大明的那种垃圾货色能比。至于关外的那些火器制造。尽管比大明的好歹质量稳定些。但是毕竟技术粗糙。只有靠拼命加铁来换取安全性。建州的鸟铳之类。杀伤力在胶州营的火铳面前。实在是不值的一提。
还有胶州营骑兵的铠甲。普通步卒的长矛和刀剑。即便是这些普通的武器。兵器制造局也是严格控制。精工打造。铠甲的甲片不用火加热。而是硬砧冷锤。硬生生的从小铁块打出来的。比起其他势力那些用火烧软。随便几锤就砸出来的铠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多大差距了。
拿着可以信任的武器。穿着可以信任的铠甲。加上良好伙食和长期体能训练带来的充足的体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断反复机械性操练的出的熟练的战技。还有坚实的阵型以及对于身边战友的信任。胶州营当然有战胜的本钱。
在兵器制造局的那些没有技术。单纯出力的青壮粗工。都是在各处挑拣出来的身家清白。对山东忠心耿耿。又是体力强壮。头脑清晰的一等一等的好小伙。甚至标准比征兵还高些。他们拿到的工钱是相当于老营兵军饷的五成。
进了制造局。每天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夜校。里面有一种氛围。就是学习。每个人都拼了命的似的。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养分。而只要稍微学到点技术。能去制造工序中帮忙的学徒。已经能拿到比老营兵军饷多两成的报酬。
而那些可以被称作是工匠的师傅。他们的种种待遇加起来。差不多是老营兵足额军饷的五倍。
在兵器制造局之中。学徒这个层级的人数最多。工匠的人数最少。毕竟这种大的手工匠坊。制造精良的兵器。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很多在的方上能独立开店的铁匠。被招揽来之后也只能是当个学徒。
至于这工匠。则是可以独立指挥一个制造组。一道工序生产的能人。学徒和那些粗工劳力们都是归他们指挥。
没错。在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之中。青壮粗工、学徒、工匠。这不是俗称。而是和军队中千总、把总、小队之间的职位名称。这种层级的分别。每个层级待遇的差距。就是激励这些人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技能。不断的更进一步。
兵器制造局的最基本生产单位就是制造组。制造组的头目是工匠。下面是学徒辅助。然偶粗工劳力。
工匠的合议可以决定粗工成为学徒。而郭栋、孙和斗、丁旭三人。最近还加了一名司考仁。他们几人决定学徒是否升迁为工匠。
实际上。这些工匠、学徒、青壮粗工们能拿到的报酬比额定的还要多。因为他们几乎是三班倒的在运作生产。太过疲累。郭栋和孙和斗采用的方式就是提高报酬。
本来兵器制造局的生产是没白没黑的做。直到完成生产计划为止。但随即就发现。在这种疲劳生产之中。次品率大大的提高。返修返工。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只能是通过三班倒的这种方式让工人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工作。并且让生产不会间断。
上面说的那些不过是经济上的收入。兵器制造局里面成员的待遇等同于胶州营的军人。都要受到的方上的种种优待照顾。一人做工。家人都能有个不错的生活。
可这么好的待遇。这么高的的位。在莱芜的兵器制造局始终是面临着人力不足的状况。在山东和其他处的青壮眼中。做工收入再高。也不如当兵有前途。能穿着山东的粗布军服。手中拿着长矛。这才是光荣无比。这才是好汉。而且在现实中。因为匠户类似农奴的处境。很多人的观念一时半会之间根本转不过来。都觉的这是个下贱的工作。不愿意去做。
兵器制造局的要求又太高。挑肥拣瘦的。那些有手艺的学徒进来倒还好说。那些青壮。是招收进来打算作为自己的未来培养的。所以标准卡的特别严格。宁缺毋滥。经常还为了招人的事情和各的的军将们打起了擂台。
孙和斗几人一直为这个劳力缺乏的事情头疼。本以为李孟在北直隶带回了几千人火器匠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些人补充进去之后。才松了没有几口气。胶州营就下了更大的单子。刚刚宽裕起来的生产能力又是捉襟见肘。
以往的生产。除却火铳的制造比较复杂。刀剑长矛的打造相对的简单些。可这次的生产清单之中。那种西洋的板甲数量很大。尽管半身甲的比重更多。可这甲胄实在是太占用人力了。每个甲胄。差不多都需要一个两个小组专门的负责打造。完成一件之后才能去完成另外一件。而这种加工可不是那种乡野铁匠能做的了的。他们也就是打打铁犁之类了不起了。这种钢的东西。根本没这技术。就连刀剑都必须反复训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