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2/2)
听到王通恳切的分析,万历小皇帝的表情也渐渐的缓和下来,喃喃自语道:
“为何不和朕说,朕五岁的时候就是张先生的弟子了,王通,你会不会想多了,丁忧夺情,朕这边等下面的臣子上奏,到时候仲裁就是。”
王通左右看看,咬咬牙说道:
“臣先请死罪,再请陛下准确臣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语。”
万历皇帝沉着脸点点头,王通把声音压到很低,凑近了说道:
“张阁老或许也在借着此事试探皇上,太后娘娘和冯公公支持,陛下却这般,若是”
话实在是无法说下去了,万历皇帝脸色红白不定,先是怒气满面,借着却若有所思。到最后却平静下来,看着王通说道:
“你知道不知道,刚才那句话,朕就可以诛灭你十族,朕看你也知道,但你能和朕说出这番话来,无论真假,却都是一片忠心,这话到此为止,今后不许再提,朕自己有计较。”
说到这里,已经无话可说,这天下午接下来的课间休息,万历皇帝再也没有和王通单独呆过,都是凑到大家那堆里说笑闲谈。
下午的课程散了,邹义总算忙完了宫里的事情,来到了武馆这边接人,把皇帝送到宫中之后,因为王通打了招呼,他又转了回来。
这次的交流就简单了许多,王通自己的见闻和推测还没讲完,邹义已经明白了大概,脸色变得极为严肃,开口说道:
“王兄弟的消息来的及时,咱家这就去宫里和义父大人讲,好家伙,这并不是张居正一个人在试大家,恐怕冯公公打的是一个主意,先告辞了,明日再来商谈。”
张居正和冯保互为同盟,内外相连,宫中希望张居正丁忧的人,想必也希望冯保的根基动摇。
这么一想,张居正借着父丧,还真的弄出了好大的手笔,这内外和他们不同心的人恐怕都要被一网打尽,从此内廷外朝再也没有和他们唱反调的人。
万历皇帝的晚饭照例是在慈圣太后李氏那边吃的,也是惯例,潞王同席。
李太后特别喜欢自己的两个儿子和自己一桌吃饭,可能做母亲的满足就在这边,李太后自己吃的不多,只是给这个夹点菜,问那个几句话,其乐融融。
“皇上,今天朝会上可有人提张先生的事情”
“回母后的话,刑部尚书申时行坚持请皇儿下诏夺情,礼部尚书万士和则说丁忧乃万古纲常,不得悖逆,其他的阁员堂官们都是闭口不言。”
“镠儿,今天的书读的怎么样”
“回母后的话,儿臣今日读的是礼记,但不太懂,儿臣觉得自己好笨。”
李太后捂着嘴轻笑出声,安慰说道:
“镠儿不要急,你才多大,慢慢就懂了。”
“母后,儿臣听说,咱们大明最有学问的人是张阁老,儿臣能不能陪着皇帝哥哥一起,让张阁老教授学问啊”
慈圣太后李氏微笑着点点头,万历皇帝捧着碗饭吃的香甜,听到这个之后,动作没有什么停顿,但眼角却不自觉的一跳。
两更,谢谢大家
正文第一百七十四章朝争
第一百七十四章朝争
“冯公公,南京镇守老贾前几天来信说。在南京他受不了那热,加上年纪大了,腰腿酸疼的老毛病整日犯,所以写信过来,请调神宫监。”
张诚在冯保值房中笑着递过去一本折子,神宫监和浣衣局是内廷衙门中两个特殊的存在,神宫监负责各处香烛祭品的摆放以及保管,是最为清闲的衙门,一般都是善了的内官养老之处,浣衣局则是最为辛苦,且不在宫内,内宫犯错的宦官宫女则被打发到这边来。
冯保叹了口气,接过折子随意看了几眼,开口说道:
“老贾也是没福,在云贵那边当监军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剿灭土司叛乱立了些功劳,去南京做几年,又自己受不了,准了吧,明日奏请万岁爷下旨。”
折子递回来,张诚接过。那红笔在这边写了几句,又是笑着说道:
“替换老贾的人选,冯公公可有指教。”
“御马监做提督的老梅,他家就是南直隶应天府的,经常来念叨什么要回去看看,等万岁爷许了,就让他交卸了差事,转司礼监外差,去南京做镇守。”
张诚又是在一本折子上写了几句,笑着说道:
“若是这般,御马监提督又是出缺,龙骧左卫的监军邹义为人还算勤谨,冯公公您看”
冯保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悠然道:
“这是张公公的义子吧,他这么年轻,就不要急着和咱们抢位置了,老贾是难得知兵的,才五十三岁,着急养老干什么,回来就做老梅这个位置。”
张诚神色不变,笑着又把冯保这句话写了下去,十二监八局四司二十四衙门,凡是能被叫做太监的,张诚一个也安排不下去。
但张诚神色笑意似乎还更浓重了些,见不到任何的不快神色,但值房中的气氛终究是尴尬了,陷入了安静之中。
安静没多久。张诚叹了口气,感慨的说道:
“咱们做内官的,身子残了那天开始,这辈子就交给天家喽,到死也没个休息的时候,你看看这外朝的官,还能致仕,说句该雷劈的话,这丁忧还能回去歇三年呢,咱们又何处歇去。”
冯保身子向后靠了靠,眯起眼睛盯着面前的张诚,以冯保的见识和经验,他不认为面前这个城府智谋不逊于自己的张诚会突然说出这么不合适的话语来,这样的话应该是个引子,冯保在等待。
“这几日外面的消息,冯公公这边想必知道的清楚,张阁老那丁忧居丧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就连那张阁老自己都上奏要回乡守制,这内外的事情,有冯公公抓总,那是错不了的。可这张太岳要回家居丧,这大明的挑子,岂不是都给冯公公一个人担上,多了千倍万倍的事情不说,还平白遭人猜忌。”
冯保直起身子,睁开眼睛盯着对面的张诚,张诚脸上还是带着笑容,继续侃侃而谈:
“小民小户的人家,死了爹娘,也就是披麻戴孝,不过几天的功夫还要去伺候庄稼,忙碌营生,这张太岳有孝心就在京师戴孝,回府的时候多上几柱香也就是了,何必大老远的回江陵去,在京师多少也给咱们分分担子。”
张诚拐弯抹角的话,冯保听明白了,脸上也露出了笑意,点头说道:
“这话要是给朝臣们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