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69(2/2)
王锡爵的这些话,还是和胜败没有一点关系,说的都是胜了之后的局面,万历皇帝也没有纠正他这个错误,两人还是继续这般问答。
“你就这么想让王通来做大帅”
万历皇帝沉默了会,才问出这个,王锡爵在地上磕了个头,直起身肃然说道:
“陛下,王通赫赫战功这个天下皆知,调动各镇精锐入朝,少不得也是动用虎威军各团,谁来统帅更为合适”
万历皇帝又是沉默,再开口的时候声音已经小了很多,沉声说道:
“你方才说李如松的那些,你怎么知道不会应验在王通的身上。”
王锡爵神色变得肃然,心中却感叹了一句“无情最是帝王家”,开口肃声说道:
“陛下,若是说到这里,臣冒死妄言,真要做那等事,东征建州就是那王通最好的时机,王通没有做,他甚至不愿意让朝廷为难,就自己悄然南下,有这等为大局着想的作为,臣以为,王通此人最为忠心,也可以让人放心。”
说一千道一万,空谈不如实例,王通在东征建州大胜之后悄然去松江隐居,明面上看是肆意妄为,不给朝廷面子,实际上却是让天下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样的作为只有王通做过,其他人却是不见。
话说回来,李如松那边没这么做过,也不能说明他遇到这样的事情不这么做,可是这等要紧事,谁敢赌。
万历皇帝终于是缓缓点头,开口却又是问题,而且好像是引开了话头:
“方才田义所说的也是要紧道理,朕不能亏负了王通,真要他立下不世出的大功,他如今已经是国公之位,朕该如何赏赐,天下人在看着,王通也在看啊”
王锡爵又是磕头,铿锵有力的说道:
“陛下,若王通真立下那般大功,封他一个王爵又能如何到时候陛下留他在京师,和从前一样,让他做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差事就是。”
“封王荒唐这真是不过”
对王锡爵的这番话,万历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暴怒,不过随即就是想通了,沉吟着说道:
“留在身边,做锦衣卫的差事,这和从前一样,不过是名号有差异罢了”
万历皇帝在那里沉吟了许久,等开口的时候还是没下决断,只是说道:
“王阁老年纪大了,今日也是辛苦,出宫的时候安排个软轿送下,先到这里,散了吧”
王锡爵那边连忙的谢恩,这边赵金亮引领着王锡爵走出御书房的门,田义招呼人过来点了灯火,出门后又回来问道:
“皇后娘娘那边问,万岁爷今晚在那里用膳”
万历皇帝心不在焉的在那里翻看奏折,迟疑了下,抬头说道:
“好久没去慈宁宫,朕今晚去给母后问安,就在那里用膳吧”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打赏,谢谢“用心回复,iooo”两位老朋友的打赏,谢谢大家
正文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股肱之臣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股肱之臣
最是无情帝王家,亲生母子都有可能反目成仇,万历皇帝和慈圣太后李氏之间也是如此,反反复复,彼此拉锯,彼此之间的冷战一直到彻底翻脸万历皇帝将李太后驱赶出紫禁城,事情发展到现在,李太后还是回到了宫中。
在以往,万历皇帝早晨晚上都会来这边给李太后请安问好,然后一天总要陪着吃一顿饭,可现在,每个月万历皇帝只是来三次,很少留饭。
李太后对这个不管是什么看法,但这么长的时间过去,她也已经适应了,在宫内呆过五年以上的人都有记忆,李太后在出宫之前满头都是黑发,相貌什么也就是三十多岁的妇人,可现在完全是个老妪,满头白发,脸上也是皱纹密布。
若说是和从前有什么不同,有老宦官私下里说过,原来的慈宁宫,进了太后所在的屋子,不自觉地就心生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太后气势逼人,可现在让人感觉很安静,有时候即便是距离很近,恍惚间却觉得没这个人一样。
起起伏伏,生死万端,见得多了,心态必然有这样那样的变化,这个细想起来倒是有迹可循。
万历皇帝来慈宁宫吃饭,尽管李太后没什么表情的波动,不过却难得的换了一身新衣,并且安排亲信宫女去御膳房单独嘱咐了几句,做了万历皇帝喜欢的饭菜。
但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没有办法再挽回,原来两人用膳时的桌子,是一张小圆桌,母子两个靠的很近,可现在,在万历皇帝的示意下,慈宁宫吃饭的地方却学西方摆着一张长方形的长桌,李太后坐在一边,万历皇帝坐在一边,隔着长桌相望,也没什么话可以说。
吃饭的时候也是安静无比,两边的宦官和宫女小跑着分菜收拾,这个差事也是宫人们最不愿意做的一个。
因为气氛实在是太压抑了,大家在里面都是感觉战战兢兢,生怕出了什么纰漏掉了脑袋,可实际上却没有这么可怕,也有人因为紧张摔了碗碟,太后和皇帝只是淡淡的看着,吩咐换一个就是,可宫人们还是觉得可怕。
万历皇帝三口两口将碗里的米饭吃饭,然后将面前的一小杯药酒喝下,对面的李太后想要让万历皇帝多吃点,想了想却没有开口。
一旁伺候的邹义看到万历皇帝摆摆手,连忙招呼屋中的人都是下去,他最后也是跟着带上了屋门。
“今日来见母后,是有件事想要问问,倭寇入侵朝鲜,大明这边一定要出兵的,可是何人为帅现在皇儿还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王通好还是李如松合适”
听到万历皇帝的前半句话,慈圣太后李氏的眼神黯淡了下,不过还是淡然说道:
“皇上心里早有人选了吧王通武功赫赫,他难道不是最合适的吗”
万历皇帝拿起面前装着果子汁的银壶,丝毫没有讲究的给自己倒了碗,喝了口,沉默了会才说道:
“的确是如母后所言,不过,王通这个人皇儿总不敢下什么结论,说不准”
“你这孩子,先帝可从没这样的多疑”
这问答让李太后好像回到了从前的某些时光,但话说了一句,却自失的停住,万历为何这般谨慎多疑,原因是什么,大家都是明白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