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06(2/2)
在一开始,纳维德还觉得自己的这些想法也许有些冒险,不过很快他就觉得自己简直是个伟大的天才,他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在埃及所创造的那些丰功伟绩,同时不停的提醒自己是萨拉丁的儿子。
到了后来他甚至认为这样的冒险正是安拉对他的启迪和默示,这让他彻底下定决心。
所以当他第一眼看到远处城堡上空飘扬着的新月旗帜时,他只是稍微犹豫就下令继续前进,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同时他吩咐他的军队注意小心谨慎,不要暴露出来意。
当纳维德心情忐忑的带着军队进入那座萨拉森人的城堡时,他的心中做好了各种可能会发生变故的准备。
可是也许真的是安拉在保佑他,城堡的守将不但没有对他起任何疑心,在殷勤的款待了苏丹的儿子和的军队之后,守将还很热情的告诉王子,“尊敬的阿迪勒埃米尔刚刚离开不久,如果脚程快些,也许还能够赶上。”
这个消息让原本要休息一夜的纳维德立刻变得激动起来,他不顾士兵们疲惫的抱怨调动军队连夜启程,对他来说,如果能够在阿迪勒回到耶路撒冷之前把他杀死在路上,那简直就是安拉安排穆圣亲自向他展示真主的荣光。
不过阿迪勒的速度显然要比纳维德想象的快的多,只是带着一小队亲卫悄悄离开圣地的阿迪勒为了能够在被人发现自己离开耶路撒冷之前尽快赶回几乎是星夜兼程,这就让追在后面的纳维德怎么也不能再缩短双方的距离。
终于,当耶路撒冷城灰黄色的城墙远远出现在眼前时,纳维德不得不承认自己最希望的结果显然已经无法实现,不过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小小的挫折,当他一路上过来,终于确定他背叛苏丹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圣地之后,他决定冒险进城,伺机杀死阿迪勒
王子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城头守卫的任何异样,当看到自己的军队向着毫无防备的城门前进时,纳维德甚至有种要跳下战马感谢安拉的冲动,他知道只要自己能够进入耶路撒冷城,那么就几乎已经获得了胜利。
不过世上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某些说起来毫无关系,却无疑过于巧合的原因而被破话,而纳维德恰恰不走运的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当纳维德的军队将要走到城门下的时候,从远处狂奔而来的几骑战马引起了城头守卫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探出身子向着远处看去,与此同时,那些狂奔而来骑士们也因为激动远远的发出了阵阵高呼。
纳维德并没有听清那些骑兵在喊些什么,可是当他看到那些仓促而来,远远的就发出大声呐喊的士兵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那些人是父亲派来给耶路撒冷送信的急使。
这样的想法让他毫不犹豫的抽出了弯刀,在城门前的守卫们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时,他已经吼叫着向城门冲去。
毫无防备的城门完全洞开,纳维德甚至觉得只要向前一冲就可以占领但是他之前的运气也最终只能到这儿,颇为不幸的是,他要夺取的恰恰是耶路撒冷城的大马士革门。
经历过圣地守卫战之后的大马士革门,不但完整的保留下当初伦格临时构造的瓮城,甚至还予以加强,当纳维德冲进城门后,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了闻讯跃上四周城墙的守卫的靶子。
纳维德甚至没有细想就下令向着还没来得及关闭的外城城门逃去,当他从刚刚关闭的城门里逃出来,夹带着无限恨意的冲向那些报信的使者,问清他们的来意之后,他才愕然发觉,这些骑兵带来的是罗马人在圣基努贝大胜的消息。
而当他再回来到城墙下,他看到的是站在城墙上望着他的阿迪勒。
月票不是很给力,希望大家踊跃支持呀。
第六卷命运之诗第二百一十二章上帝赐予的瑰宝
第六卷命运之诗第二百一十二章上帝赐予的瑰宝
或许是因为对耶路撒冷的畏惧,或者是因为知道坚固的城墙和城里充足的兵力不是自己能够抵抗的,纳维德最终没有敢向圣城发起进攻,在向阿迪勒发泄了一通心中的愤懑和怒火之后,他带着军队向着戈壁深处退去。
同时他也已经意识到,虽然他试图偷袭圣地的消息似乎还没有传到父亲那里,但是也许苏丹很快就会知道他的行为,想起父亲的威严,纳维德开始感到害怕了。
他也知道自己显然已经无法再回到大马士革,这让他不禁感到懊恼,不过很快纳维德就决定向埃及逃亡,他知道父亲在这个时候不可能追赶着他一直回到埃及,与十字军的鏖战显然已经迫在眉睫,而如果苏丹派遣一位将军追赶自己,纳维德就并不感到十分畏惧了。
只要回到埃及也许还有希望的想法让纳维德决定立刻启程,到了这时他已经决定利用自己母亲部落的势力公然与阿迪勒,或者干脆说是与他的父亲萨拉丁对抗,至少他不希望自己被人象狗似的抓回去面对那个夺走了他一切的篡夺者。
还不知道已经被父亲判了死刑的纳维德最终决定冒险穿过法兰克人占领的土地,他相信自己只要小心谨慎应该不会遇到麻烦,而且他也做好了如果遭遇了法兰克人,实在无法避免时要么一战,要么从那些贪婪的异教徒手中买下一条道路的准备。
可是好像之前已经把运气完全用光,纳维德的军队刚刚越过双方休战协议中定下的缓冲地带,他就迎头遇到了一支敲好经过这里巡视的法兰克人骑兵队伍。
宗教战争中最没有理智,也是最愚蠢的举动在这个时候完全坦露了出来。就在纳维德看到那面让他本能的涌起敌意的十字旗后还没反应过来时,他身边的一群萨拉森士兵已经发出了让他目瞪口呆的叫喊声。而对面的那些法兰克人显然也并不示弱,甚至比萨拉森人更早的举起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