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战后的余波(一)(1/2)
西元268年八月十七日,成都,南北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
“诸位,这就是我们司闻曹在十五天前从长安前线带回的战报。总之,由于句将军的反正,我大汉的精锐在大将军的带领下,前所未有的突破了子午谷。成功的绕到了敌军主力兵团的背后。虽说由于敌将杜预反应及时,应对得当。大将军未能拿下长安。但我大汉追求多年的双方主力野外决战的机会终于出现了,哼哼哼,打野战,我大汉怕过谁来只要我们在野战中获胜。雍凉就一举拿下了”
“这位司闻使说得好在下八个月来每次都来听战报。可以说,除了段谷之战外,我大汉打野战,从未有过一败”
“是啊是啊,在下也坚持来听了七个月了。经各位司闻使解说,在下对我大汉子弟兵的野战之能深具信心。至于段谷,那不过是昔年大将军轻视了邓艾而已再来一场的话,胜败尤未可知也。”
从关彝和姜维出兵北伐开始。吕雅按照关彝的命令,派出司闻使在蜀汉内地的各个县城的中心位置都展开了战情通报。这样的通报每半个月一次,主要就是公开宣讲蜀汉的这次北伐。间或夹杂着一些蜀汉以前北伐的故事等。
在将近十个月的时间里,来听的人越来越多,其战报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整个蜀汉全国上下一百多万在籍百姓,第一次对本国的北伐有了全面而直观的认识。第一次对本国数十年来那群坚持兴复汉室的傻瓜有了深刻的了解。第一次对自己身处的这个“汉”有了极大的认同。
“嘿这就等着关中大决战了。那石苞老贼定然不是大将军的对手”
“是啊是啊,别忘了我们的大司马还在他背后呢。要是他和大将军激战正酣的时候,我们的大司马”
“哼哼,就凭那老贼,面对我们的大将军,能撑到大司马出手说不得大司马一觉醒来,长安就已经到手了。”
就在众多吃瓜群众展开各种yy的时候,三个身背红色彩旗的骑兵驱动着胯下战马以极高的速度奔跑了过来。
“捷报大捷炎兴五年八月初四,大司马与大将军联手在茂陵与贼酋石苞决战得世宗武皇帝庇佑,我军大胜长安,光复矣雍凉,光复矣”
“大汉万岁”
“大汉万岁”
“酒馆在哪里今夜不醉不归”
“同去同去为大将军贺为大司马贺为我大汉贺”
这三位信使的到来,犹如平静的湖面被砸下一块巨大的石头。在一阵阵涟漪中。整座成都城,都迅速的陷入了一种痴狂的欢乐气氛之中。
“臣大司马彝、大将军维平北将军俶等叩首陛下。炎兴五年,王师再次北伐。幸赖列祖列宗庇佑,各军将士忠勤王事,各方豪杰踊跃归附王师一克陇西,再下凉州,三取长安贼军狼奔豕突,贼将非败即亡。至炎兴六年八月,雍凉已尽光复矣。汉室之复兴,至此业已杳然在望关中,千里沃野,强秦以此为基,遂横扫六合,鞭挞宇内。长安,帝业之都,前汉定鼎于此,遂长有天下,四海宾服。加之关中百姓不见汉旗久矣,不闻汉歌亦多时矣。升斗小民,欲见陛下之御撵,犹如久旱之禾苗渴盼甘露矣。虽然,潼关未下,长安实乃边境,但臣等已于华阴再筑新关,加之贼军二十万皆已全歼,贼已破胆。故长安实乃固若金汤耳。况岂不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乎故臣等斗胆议于陛下,请迁都长安,昭告世人,汉归矣”
西元268年八月下旬,在初步定下针对异族的方略后,关彝和姜维等人联名向刘禅起草了一份奏章,议题只有一个:迁都。
大司马这会在蜀汉内部的声誉已经远超诸葛丞相了。但是雍凉这两州呢,各族首领,各世家大族是认大司马的。但普通老百姓不认啊。所以,还得刘老板亲自出马来关中晃悠一圈。才能真正的让关中的老百姓归心。
再说了,以后大司马这位权臣就要在关中常驻了,不把皇帝带在身边怎么行
作为权臣,关彝的姿态一向摆的很低。但是呢,你要是以为他的姿态低就可以不听他的,呵呵,一定会有无数的大臣出来劝说你听他的。那语气会一次比一次重。所以,这封关彝和姜维的联名奏章,并不是请求,而是要求。
而当关彝提出这个要求之后,前面大半年基本都很安静的成都政坛,似乎一下子活了过来。
九月初一,子时。
成都是没有夜市的,就算是那些勾栏瓦肆到了这个点也差不多偃旗息鼓了。所以当高逢的坐车在这个时候从西向东横穿成都城时,车轮在地面摩擦发出的声响变得特别突兀。
高逢,是蜀汉前右将军、玄乡侯高翔就是街亭之战中在马谡后面防守列柳城那位的儿子。高翔死后,高逢袭爵。这时候除了乡侯爵位之外,也是尚书台的尚书之一。
高家祖籍扬州富春,算是东吴皇室老乡。早年高家的先祖跟随刘焉进入益州并且扎根。到了高逢这会,已经是第三代了。
所以,高家是东州派。
“哎,这个时候太子见召,可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啊。”长叹了一口气,高逢把头靠在车窗附近,心情有些忐忑。
虽说高家是东州派,但总的来说,高家在东州派里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家族。其存在感一直都很低。
雍凉入手,整个蜀汉朝堂的利益将重新分配。这一点高逢当然知道。可是他也清楚以今日高家的能力,要想入局参加分配方案的制定是绝对不可能的跟在其他几个东州大佬家族后面,吃点汤汤水水,其实他也很满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