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工业霸主 > 分节阅读 252

分节阅读 252(2/2)

目录

“自己装一个可行吗”林振华问道。

“不行不行,装一个电话可贵了。”吴乾珂说道,“现在装电话倒是不用单位介绍信了,可是初装费得好几千呢,具体是3000还是多少,我就不清楚了。咱哪装起那个。”

高鹏灵机一动,说道:“我倒想起来了,咱不用装电话,咱弄一呼机不就完了吗”

“就是那种小蛐蛐一呼哔哔叫的那种”工人们兴奋起来,寻呼机现在是刚刚进入青岛,大家还当个新鲜玩艺看的。

吴乾珂道:“我看行,我上次在街上看到寻呼台搞促销,说是200多块钱一个,咱们凑点钱,给老曹弄一个挂腰里,这走出去才像个公司经理的样子呢。”

“他现在就挺像的。”何天霞在一旁打趣道,“好家伙,自从单位不开支以后,他那脾气大的,成天在家里摔盘子摔碗的。”

“我总共就摔了四个盘子好不好而且那不是失手了吗”曹树林满面尴尬地说道。

林振华连忙把话头扯回来:“咱们这事就这么定了吧,给咱们曹经理配个呼机。钱这方面,也不用大家凑了,我先替大家垫上吧。我明天就让家里给电汇点钱过来,留到老曹这里,作为咱们公司的启动资金。”

“归到底,我还是得找你借钱了。”曹树林不好意思地说道,“也罢,小林,我们先借你点钱,等公司挣了钱,我连本带利一起还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咱们这个公司,得有一个名字。既然是公司了,咱们就得进行工商注册,一切都得正规化。这个名字呢,还不能随便乱起,以后咱们干出名气了,这名字就是咱们的品牌呢。”林振华说道。

说到起名字,大家还都挺有主见,一时间又争论起来:

“名字好起,要不咱们就叫青岛搬家公司。”

“好嘛,你把咱青岛都搬家了,市长同意吗”

“不行不行,咱们一个私人合伙的公司,叫这个名字估计工商也不批准吧。”

“要不,起个喜庆点的名字,叫双喜搬家,怎么样”

“搬家是一喜,还有一喜是啥呀”

“我看,就叫老曹搬家吧。你看人家不有傻子瓜子吗,那都是拿经理的名字来当公司名字的。叫老曹搬家,透着多亲切啊。”

“不行不行,哪能拿我的名字来当公司名字。”曹树林不干了,遇到这种事情,他的脸皮可不够厚。

“哎,我倒有个主意。”高鹏又想出了鬼点子,“咱们曹哥不是劳模吗干脆,咱们就叫劳模搬家公司,怎么样”

“拉倒吧。”曹树林大摇其头,“你不提这劳模还好点,一提这劳模,我嫌臊着慌。人家劳模都是像林经理这样风风光光的,我都下岗去给人搬家了,还说自己是劳模,丢人不丢人啊”

林振华道:“老曹,这我可不同意,给人搬家有什么丢人的清洁工、修脚工、澡堂里搓澡的,都能成为劳模,你给人搬家为什么不能成为劳模你过去在工厂里是劳模,现在自谋职业,创业开公司,同样是劳模。我倒觉得,劳模搬家这个名字最好了,比其他什么名字都响亮。”

“大家也都同意”曹树林被林振华说服了,他转头向自己的工友们征询着意见。

“同意”所有的人一齐喊起来。

曹树林心中的激情被众人点燃起来了,他端起酒杯站起来说道:“那好,咱们的搬家公司,就叫劳模搬家公司。小林说得对,咱们当工人的,不管干什么,都能干成劳模。来,大家为劳模搬家公司,干一杯”

310鲁中机床

310鲁中机床

“喂,你好,我们这里是劳模搬家公司哦,哦,我们的收费是根据搬家的距离和东西多少来定的,对对,一般情况下就是60块钱不,不用的,我们有规定,不准抽客户的烟,不准吃客户的宴请。好的好的,我记下你的地址”

在厂门口的公用电话边,何天霞一手握着电话听筒,一手拿着一支笔,在一个小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客户的电话、地址,那个像小蛐蛐似的数字寻呼机就放在她的身边,随时给她带来新的业务信息。

守公用电话摊子的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着何天霞,调侃道:“天霞啊,这两天,你都快把我这个摊子包下了,赶明你们家是不是也该自己装个电话了。”

何天霞满面春风地说道:“张奶奶,你还真说着了。我家老曹说了,如果生意继续这样火,他们就要租房子,装电话了。好家伙,这一天到晚你看,这不又来传呼了。”

自从有了开一家搬家公司的点子之后,曹树林等人几乎一天都没有耽搁,马上就跑到工商局去登记注册了。工商局那边本来手续是颇为繁琐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折腾起来,没一个月也办不下来。但这个时候,劳动局出面了,确切地说,是由副市长示意劳动局出面了,要求工商局特事特办,尽快办好这件事。

这其中,就涉及到林振华答应给曹树林他们做的免费广告了。林振华当然知道广告是很花钱的,但他还知道一点,那就是有一种称为软广告的东西,运作好了,非但一分钱都不用花,而且广告效果还远远地好于报纸夹缝里的豆腐块。

林振华深知,当前国企改革是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一部分亏损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难题。曹树林他们自谋职业,创办搬家公司,这本身就是一条非常符合主旋律的新闻。再加上搬家公司这样一个新鲜事物极其能够吸引眼球,因此要通过报纸进行炒作,应当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林振华与青岛方面的媒体不熟,他先是一个电话打到了北京,找到了新华社的徐海皓。徐海皓恰好有一个同学就在青岛日报,而且还是一个管事的领导。林振华打着徐海皓的名义找上门去,如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