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2/2)
侯大勇拟定了一条较为安全、便捷的路线,沿辽河南下,越山海关,再沿渤海湾而下,在沧州附近进入周境。侯大勇结合历史和了解到的中原现在的情况,知道此时郭威已称帝建立大周,但是在山西太原还有北汉政权,辽国占北方,南方有西蜀和南唐,郭威的日子并不好过,面临四面楚歌的危境。
侯大勇决定去投奔柴荣,他知道柴荣就是以后的周世宗,是中原的强者。
柴荣是我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有作为的君主,欧阳修曾这样评价周世宗:“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只可惜柴荣“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侯大勇对柴荣颇为敬佩,希望能凭着对战争、历史的了解,争取在柴荣军中取得一席之地。侯大勇不知道,他的决定对历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后来的历史巨著新汉史中,对此有着极为精彩的论述。
“向北,到大兴安岭,可在那里安家,群山、森林和黑土地会保佑所有族人。”
“辽人会盛极而衰,但现在兵锋正盛,你们不可硬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根木棍易断,十根木棍可阻挡恶狼。”
分手之时,侯大勇恨不得把东北这块热土上所上演的一出出历史大戏都告诉突地稽,可是这些事实没有人会相信。侯大勇给突地稽留下了忠告,也算尽到一个朋友的心意。十年后的某一天,当突地稽接受了侯大勇的任命,突然回想起很多很多年以前侯大勇留给他的忠告,才真正体会这些忠告的真实内涵。
突地稽坚持不接受辽人送来的长刀,因为辽人送刀是给打败他们的英雄,而这个英雄是侯大勇而非突地稽,几番推辞,直到突地稽红了脸,侯大勇才接受了这把长刀。同时,突地稽还把最心爱的战马送给了侯大勇。战马的名字在粟末靺鞨语中意为“风”,意思是跑得象风一样快,在多次与辽兵的战斗中,“风”都将敌骑手扔得远远的。“风”全身长着浓密的黑毛,体高约一米六,头大额宽,胸廓深长,四肢坚实有力,关节、肌腱发达,耐劳,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是十分优秀的战马,最值得称道的是“风”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
当侯大勇在众族人依依不舍中,上马南行。当穿过一片树林时,侯大勇已走出了众人的视线。
阿济格骑着马在路旁等候已久。
“阿济格,我要走了。”
“我知道,你是草原上的雄鹰,天空才是你的家。”
侯大勇拿出了一张信用卡,送给阿济格,说:“这是我心爱之物,上面有我的名字。”
阿济格接过信用卡,这从未见过的东西异常精美,上面有一些看不懂的文字,图案随着光线和角度不同发生变化,阿济格心想这肯定是侯大勇家传宝物,隐约还带着侯大勇的气息。阿济格在心中叹了口气,递给侯大勇一小袋物品,“这是我采的野山参,在中原可换粮食。”
两匹战马亲热地喷着热气,打着响鼻,互相摩擦。
当侯大勇一人一马孤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时,一滴眼泪落在了信用卡上,摔成很多碎片,就象阿济格的心。
第五章遇到商队
侯大勇知道阿济格在注视着自己,他强忍着没有回头。
让阿济格伤心欲绝,实非侯大勇所愿,可是没有其它选择,除非愿意一辈子在大兴安岭打猎。“风”欢快地一阵小跑,阿济格的目光追随着侯大勇,宽厚的背影慢慢变小,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
南行路上,天高云淡,森林茂密,河水清澈见底,侯大勇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并不急于赶路,一人一马在草原上不紧不慢地行走,以前许多没有想过的问题纷至沓来。
“现在中原形势怎样如何找到柴荣能否在其帐前效力”
“上天即然让我回到五代十国,就应有他的道理。”
“我回到这个时代,是否会影响到以后的时代按照蝴蝶效应,即然事情已经发生改变,那么未来的变化是否越来越大。”
“记得在军校时,教授提出一个问题,人造卫星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同学们给出许多答案。最后教授的答案却出人意表,卫星的大小是由马屁股决定,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最初卫星及其生产工具是由火车来运输,所以卫星大小要和火车相匹配,火车大小由轨道决定,轨道大小是根据当时两匹马的屁股宽度来制造,所以,卫星大小是由马屁股决定。荒谬吧,却是真实的。这是一个路径依赖的问题。那中华民族选择那条道路是由什么来决定,由一笑倾城的妲己来决定由孔子和学生在春光明媚的三月那一次次交谈来决定还是秦始皇横扫六合来决定而让一个现代军人回到这个时代,又能决定什么”
问题如乱麻,越理越多越理越乱。
穿过大辽河后,景色为之一变,出现了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想来这里应是渤海国故地,辽国攻灭渤海国后,连年征战,原来开垦的土地大多被抛荒了。侯大勇原来还担心遇到辽国骠骑,但是走了两天竟未遇到一人。侯大勇暗自感叹:从辽河南下,在现代社会实际是环渤海经济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现在却几成无人区。
又行一日,空气中已带有丝丝咸味,侯大勇猜测到可能要辽东湾了。到达海边时已近黄昏,一望无际的大海出现在眼前,慢慢又在黑夜中隐去,只有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