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2/2)
侯大勇喝了几杯酒,受到王朴感染,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这是侯大勇在中学就能倒背如流的千古绝唱,兴之所至,顺口盗用了范仲淹的名句。
王朴、杨徽之听到此言,都呆住了。王朴喃喃念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又念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眼中已有泪水奔涌。
王朴奉命来之前,他担心侯大勇不懂地方事务,若铸成大错,则无法挽回。到了郑州后,王朴明查暗访,见郑州政通人和,侯大勇在郑州百姓中口碑甚好,才知侯大勇实为军政双通的奇才。
到郑州之前,王朴本在心中对大周形势有了基本判断,但是还没有最终成形,经过与侯大勇、杨徽之的详谈,三人思想不断碰撞,王朴最终形成了对天下形势准确的把握,为其写下平边策奠定了基础。
侯大勇苦心精心经营郑州之时,柴荣雄心勃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惩处了一批贪官污吏。九月,右屯卫将军薛训被除名,流沙门岛,宋州巡检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被斩于宁陵县见旧五代史,十月,主持税收事务的孟汉卿,由于私自加派税额,被揭发出来,也被赐死。在重修永福殿时,柴荣亲自视察工地,见内供奉官孙延常竟克扣工食,虐待役夫,不禁大怒,当场将孙延常斩首。其他贪财的和滥杀投降过来将士的人也毫不留情地被处死。
其次,柴荣打破常规,破格任用有才干的人,充实政府主要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柴荣下诏:“在朝文班,各举堪为令录者一人,虽姻族近亲,亦无妨嫌。授官之日,各署举主姓名,若在官贪浊不任、懦弱不理,并量事状重轻,连坐举主。”
柴荣整顿吏治,各项政治措施逐步发布,一扫军人政权的诸多弊端。大周朝按着柴荣的设想顺利前进。
第十四章突现疫情
秋菊怀孕过后,生理反应一直比较强烈。春兰见秋菊实在难受,便派人请来郑州医学博士,让其给秋菊开一剂减轻症状的方子。因秋菊怀的是防御使的孩子,医学博士开了些十分名贵的保胎中药。
侯大勇回到家中之时,春兰刚刚把药熬好,正准备拿给秋菊喝。侯大勇见到黑乎乎的一大碗汤药,连忙叫春兰停住。问明情况之后,侯大勇不让秋菊喝此汤药,让春兰把汤药倒掉。侯大勇知秋菊是正常生理反应,只是有的人反应大些而已,正常情况下,三个月后,反应就会自然减弱,吩咐春兰道:“以后,要给秋菊开药,必须要给我说,没有我的同意,不要乱开药。秋菊平时要适当走动,好好休息,想吃什么,你去安排。”
传统医学来源于长期的实践,治疗具体的病,颇为高明有效。特别是韩淇,出自医学世家,到了黑雕军中后,治好了大量受伤的军士,在黑雕军中极受尊敬。侯大勇虽说对其理论不敢苟同,但是对其实践经验、实际效果还是深为认同的。
十一月初,许州突然爆发疫病,大量人员死亡,许多地方受到波及。郑州靠近许州的地方也出现了疫病。消息传来,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侯大勇深知流行性疾病的历害,不敢懈怠,一得到疫病发生的消息,就急忙召来梁守恒等相关人员,紧急商议对策。
侯大勇拟出了五条紧急处理措施,让大家商议。
第一条措施措施是处理尸体:
侯大勇知道尸体是病毒和细菌借以大量繁殖的最主要载体,处理尸体,即是切断疾疫流行的一个重要渠道,而现在已不断有人死亡,尸体无人敢于收捡。于是,侯大勇首先令建立一个机构,专门掩埋死者尸体。
符彦辉提议道:“按照惯例,平时此事多由僧人来做。我们可招募僧人掩埋尸体,凡掩埋尸体达二百人者则给度牒一道作为奖励,此疫过后,还可建立漏泽园,专门安置无主尸体。”
侯大勇道:“可行,按寺庙大小招募僧人,每个寺庙定下人数,每寺必须达到规定的人数,佛有好生之德,若有那一家寺庙不愿出人,莫怪我不客气。另外,非常时期,不要二百人,凡参加掩埋尸体的僧人都给度牒一道。漏泽园好,就叫漏泽园。”
梁守恒道:“若僧人不够,还可招募信男善女,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可以,此事你全权办理。提醒一点,尸体要深埋,多撤点生石灰。”
第二条措施是隔离病人:
侯大勇道:“现在是紧急状态,郑州必须由军队严格管制,不准人员随意进入郑州,凡进入郑州者,一律进入隔离区。隔离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病之人;另一种外来无病之人,也要进入隔离区。”
韩淇道:“东汉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了晋朝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唐代则是由僧人开设乞丐养病坊,以隔离收治病患者。”
侯大勇道:“好吧,就依前例设立六疾馆,不过现在只能临时处置,在许州交界处,专门划定几个区域,病人只能在这几个区域活动,要在几个地方留下充足的粮食,医官要亲去医治,但要派人守住这几个地方,立下规距,不准擅自出入,若有人不守规距,军士可全权处理,必要时,可格杀之。”
第三条措施是派遣医学博士巡诊及无偿施药:
侯大勇令郑州所有医官和民间医生前往疫区救治,广为施医散药,药费由官府无偿拨付。
第四条措施是要想尽办法稳定社会,不能让郑州陷于恐慌中:
如何作好稳定工作,侯大勇和梁守恒等官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梁守恒主张封锁消息,侯大勇则认为纸包不住火,瘴疫消息肯定会很快传遍郑州,到时,想不恐慌都难,不若提前把瘴疫消息、官府处理办法全部告之老百姓,让其提前有心理准备,这样,才能真正消除流言。梁守恒并不服气,其它官员分为两派,互不相让。经过充分争论后,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