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7(1/2)
斯理地道:“禁军六部一共十二万人,除了向训带着两万人守卫帝都,其余十万人参加了北伐,可谓精锐尽出,在拒马河北岸作为预备队的四万边军,防御北汉的五万人万,参与攻打幽州的总人数接近二十万人,若加上运送粮食辎重的非战斗人员,北伐总人数在三十万人以上。”
“目前,我军接连获胜,收回了拒马河南岸的广阔土地,共有三关四州近百万人口,有近五万汉军向我军投降,这是中原军队对契丹数十年未有之大捷。”
范质初入公门之时,是一个急性子,说话办事总是雷厉风行,随着地位的提高,他说话办事趋向于稳重,说话、走路、吃饭都是四平八稳。极有儒生的风度。他把经历叙述完毕,就停下来不断地捻着长须。
柴荣用眼神示意他继续。
范质这才抚了抚长须,继教道:“幽州守军总计有四万四千人,其中一万四千人被围在了古北口,另有三万人龟缩在幽州城内,而上京之契丹宫卫兵、御前亲卫等精锐之师还没有赶到幽州,形势对我军有利。”
“只不过,幽州城池高大坚固。粮食充足,若久攻不下,等到契丹援军赶来,则胜负难料。
柴荣眼睛有些浮肿,肤色显得暗淡无色,他指着黑木盒子,道:“范相看看这三份奏折。”
黑木奏折是柴荣最为机密的奏折,甚少示人,六年来,范质只看过四份黑木奏折。此时北面行营三位招讨使分别呈上了黑木奏折。不用看就知道三人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阅过奏折,范质已是心中有数。
柴荣对两名近身太监道:“扶我起来。”范质连忙道:“陛下不必起来,就放两个枕头把后背垫上”柴荣稍一用力。就觉得眼里金星闪烁,无可奈何之下,柴荣有些伤感地道:“给朕垫三个枕头。”
枕头垫好以后,柴荣又歇息了一会,道:“占领古北口和德胜关是绝妙的好棋,契丹骑兵要绕过古北口到达幽州,至少要一个月,契丹骑兵纵然强,经过一个月的长途奔袭,也是强弩之末了。朕没有看错侯大勇。”说话间,柴荣眼睛闪出一丝锋利,他似乎回到金戈铁马的战场,但是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又觉得胸闷异常。
范质一边点头,一边在心中惦量着如何劝说柴荣罢兵。
范质是“先北后面”派,从内心深处他支持侯大勇的决策,此时急于退兵只有一个原因柴荣地病情日重。
如果柴荣在北伐中驾崩,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北伐大军的士气。即使契丹援军受阻于古北口,他们还可以从西面绕道而至幽州城,稍有不慎,北伐军就会满盘皆输。
以什么理由退兵,就成为最头痛之事:柴荣性格高傲而刚强,统一天下是他多年宏愿,所以绝对不能以“病重”为退兵理由。可是,如今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幽州城的外围,形势对周军极为有利,实在没有退兵的绝对理由。
范质正在琢磨着如何不露声色劝说柴荣。
柴荣突然提高声音,用手指着黑木奏折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古人的气度让朕心折不已,如今幽州唾手可得,赵大郎和魏相还想着撤退,真是让朕失望。”
柴荣猛地抬起头,用刀子一样的眼光看着范质,道:“幽州城就算是铁核桃,我们也要把它敲得粉碎,谁敢再提撤军,就以动摇军心论处,你这朕这句话传给北面行营诸将。”
一锤定音,范质也就无话可说。
古北口战场激战正酣,契丹军和周军在山上山下一阵乱战,鲜血浸透了南山和北山口。
韩通率领着控鹤军赶到古北口以后,和袁彦所部三千人,光紫驼所部四千人会师一处,山脚下的禁军达到了二万三千人,其中步军一万六千人,骑军七千人,势力大增的禁军,立刻堵住了下山通道。
从山脚到南山门是一条窄窄地通道,契丹军一万四千多人,在山上根本摆布不下,耶律洪山就用六千人攻打南山口,另外八千人马就在山脚下安营,这样既防止周军从背后袭击契丹军,又随时可以为山上部队提供支持。
周军大部队和契丹军在山下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半山上的耶律洪山已经杀红了眼,数天来,契丹军伤亡过千,只不过攻占了三道壕沟,而周军一边利用壕沟抵御契丹军的进攻,一边拼命地挖崛新的壕沟,王腾骧要让这些壕沟吞噬掉契丹军军士的性命和士气。
达柯手臂上中了一箭,他坐在第三道壕沟边上喘着粗气,此道壕沟已被填平,新土表面是一层黑乎乎泥土,这全是契丹军士鲜血凝结而成,达柯抬着头,目光有些呆滞地看着第四道壕沟前的栅栏,栅栏后面隐隐有周军的身影在移动。
耶律洪山对眼前的战事也有些气馁,拼命撕数天。还没有彻底毁掉周军外围工事,最硬的骨头古北口军寨没有丝毫损失,耶律洪山望着灰褐色的寨墙,又看着满有疲色地军士们,心中升起了一丝寒意。
一名契丹传令兵,满脸大汗地从山脚跑到南山门。
“周军有多少人耶律洪山双眼发出凶光。
传令兵被耶律洪山踢了一脚,不敢躲避,忍着痛低声道:“周军是骑步混合。人数应在二万人以上,封住了下山地通道。”他还有一句话不敢说,有一部周军骑的全是契丹战马。
耶律洪山面如死灰,心道:“罢、罢、罢,这古北口只能让给周军了。他知道古北口对于幽州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形势之下,自己手下这一万契丹军能否全身而退已是一个大问题,更别说攻破古北口军寨了。
达柯虽然没有听到传令兵说地什么,不过从耶律洪山的举动,他已知出现了不妙之事。他起身来到耶律洪山的身边。
耶律洪山低声对达柯道:“周军来得好快。我们只有趁夜突围。”
达柯早就不想在古北口久战,点头道:“我军马匹尽失,粮草被烧。即使周军不来,再战一天,我们也必须退兵,好在这里山势高低起伏,我军进入山岭之后,周军便无计可施。”
契丹人行军历来有就地筹粮的习惯,原本就不需太多粮草,粮食不足并没有引起耶律洪山和达柯的惊慌,只是若被困在山上,则极为致命。
耶律洪山对传令兵道:“传令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