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分节阅读 377

分节阅读 377(2/2)

目录

曹彬自率精锐从正面进攻剑门。

西蜀守军一部见周军由小路往来苏,弃寨而逃;枢密王昭远早就没有孔明的气度,在惊慌中,处置失当,仅以偏将防守剑门天险,自率大军退守汉源坡。

曹彬所部乘势前后夹击,天险剑门被攻克,大军马不停蹄,直逼汉源坡。

此时王昭远早已拱手交权,根本不敢直上前线,就由蜀将赵崇韬布阵迎战,汉源坡,两军未经激战,蜀军就完败,全军投降,王昭远被擒获于床上,抓他的军士闻到身上一股屎尿之味。

蜀太子元品刚刚进兵至绵州,听到剑门已失,不敢接战,便仓皇逃回成都。

一月中旬,北路周军直逼成都城下,接着东路也续至,一月十六日,西蜀主孟昶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西蜀灭亡,灭蜀之战合计五十六天。

春节前,孟昶带到了大梁城,在汉白玉石碑前为阵亡周军献上了花圈,举城围观此景。

侯大勇封孟昶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随即依照前计,下令减免蜀境租赋,派参知政事薛居正入成都主持政务,曹彬则继续留在蜀境内,逐步平息各地骚乱。

曹彬攻入西蜀皇宫之时,将闻名已久的花蕊夫人抢入军中,然后随着孟昶一起被送到了大梁城。

侯大勇亦是久闻花蕊夫人的大名,为了满足好奇心,在宫中见了花蕊夫人一面,对于花蕊夫人的美色,他有些失望,这种阴柔之美,他实在有些不太会欣赏。他在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就在军中服役,对于历史中大战役较为熟悉,可是对于历史地凄美处,就没有多少了解了。

他挥挥手让花蕊夫人离开,当花蕊夫人站起身时,他突然灵光一闪,问道:“孟昶为何亡国,你可知什么原因”花蕊夫人脸带泪痕,低头想了一会,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里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侯大勇立刻明白,这首诗他在另一个世界曾经听说过,此时见到这位原作者,不禁有些恍惚,他愣了一会,喃喃道:“若十四万人皆男儿,不知就要多流多少血。”

说完这一句话,侯大勇再次挥了挥手,道:“回去好好侍候孟昶,当一个富家翁,好好写些好诗词,也是对中国文化地贡献,至于其他的事情,你们就不用管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荡尽群雄五十

送走了花蕊夫人,侯大勇怀着一颗纯洁的心,喜滋滋地回到了后宫,对于这个名气很响、长相柔美得惊人的女人,侯大勇没有半分情欲,甚至还怀着三分尊敬,“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这句诗中含着无限幽怨,却也柔中带着坚强。

侯大勇虽然来自于另一个世界,可是在他的记忆里,只有不同的战投,根本没有孟昶与花蕊夫人最终结局的这种花间派的记忆,他对于这一对浪漫古典情怀的男女,有着淡淡的好感,虽然孟昶作为一国之主实在有些不太称职,他吩咐孟殊道:“以后还要捉获不少国主,在经济上可以宽一点,让他们当个富家佬,这样能更好的按定人心。”

前任富家掌柜孟殊如今已接替了张美的位置,成为是大周朝的三司使,为侯大勇管着大周朝的钱袋子,见花蕊夫人退下,侯大勇盯着她的背影发了好一会呆,数年的大掌柜生生涯,早已将他历练得十分沉稳了,他稳坐在殿下,看着对面木雕上若隐若无的花纹,听了陛下吩咐,便道:“遵旨。”

“孟郎,此女如何”侯大勇对孟殊、石虎这些老人,都不称官职,直接按照多年以前的称呼,当然,这些老人却不敢如此称呼,他们都全部改“侯相、侯节度、侯帅”为陛下。

“陛下,此女相貌、言谈皆为上上之选,真是名不虚传。”孟殊顿了顿,声调极低地道:“当年纣王为了美人误国,孟昶同样如此,他年轻之时也曾胸有大志,如今这样,也是自取其辱。”

侯大勇心中一乐,心道:“孟殊看来是在隐喻劝进。”便笑道:“美人就如美酒。就看如何享用,有人成为酒中仙,有人则成为酒中鬼,刚才花蕊夫人所吟,君在城外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这真话,西蜀灭亡全部责任在孟昶。

与花蕊夫人无关。”

侯大勇又郑重道:“孟郎能直言,我很高兴。”

孟殊见陛下明白自己的心意,心中也就释然。

“孟昶皇宫中可有不少好东西,听说便盆都镶有奇珍异宝,这些都是西蜀数十年来积累的财富,我早令曹彬封了西蜀皇宫,随后就派出监察御史、吏部侍郎和三司使的官员,到西蜀接收了这些官财,这些官财也不必收归朝廷,取之于西蜀。用之于西蜀。务必要让西蜀安定,西蜀大定,则朝廷又多了一个粮仓。多了一个财源。”

如何面对西蜀局势,侯大勇早已做了安排,他甚为看重西蜀”虽然入蜀之路艰难,可是蜀地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水流丰富,人民聪慧,实是货真价实的天府之国。

“薛知事离开大梁之前。我已向他交待了治蜀之策,这一次朝廷派到西蜀的接收人员,以三司使下属官员为主,薛知事必定会支持你的。”

又交待了几句治蜀之策,侯大勇道:“南汉、南唐都是囊中之物,攻占这两地只是时间问题,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的契丹,你如今掌管了三司,对于攻打契丹之策必须要提前谋划。出征契丹,我军战线必将拉得很长,后勤保障困难重重,可以考虑在幽州设立大仓库,以缩短运距,减少路上不必要地损失。”

与契丹决战,是侯大勇称帝之后一直念念不忘之事,孟殊作为主管财政的大臣,对此自是心知肚明,他对此有不同的意见,默想了一阵,直说道:“我军扫平南方已呈席卷之势,但是,军士也多有疲倦,若急于与强敌契丹决战,未必就有全胜的把握,想当年,汉武帝与匈奴决战,经过了文景之治,百姓富足,军力强盛,臣以为,与契丹决战宜稍稍放缓。”

对于孟殊的直谏,侯大勇很是满意,可是与契丹决战一事,是大周朝的既定国策,其中原因却很难与外人道来。

在另一个世界里,契丹人强盛数百年,但是,在契丹的北方和东北向,将崛起两个比契丹还要强悍的民族,一是女真族,另一个是蒙古族,这两个民族,先后入主中原,给中国历史带来极大变数。侯大勇急于与契丹决战,就是要通过消灭契丹,最终改变这个世界地政治格局,将命远掌握在大周朝手中,依据大周朝的财力和黑雕军的军力来看,这个想法是能够实现的。

这个关键原因很难向石虎、孟殊等人解释清楚,若是单纯从孟殊所站的角度来考虑,他的意见倒真是老成谋国之策。

侯大勇挥了挥手,对孟殊道:“我回到沧州之前,曾经生活在北方,对北方各个胡族有着深切了解,就拿阿济格所在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