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239

分节阅读 239(1/2)

目录

两城坚持到最后。

这种亡国灭种的刻骨仇恨会在四十年内被齐国人遗忘

根本不可能。齐国韬光养晦四十年,就是为了报仇,就是为了雪耻。齐国为什么要坚决结盟于西秦很简单,只有结盟于西秦,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才能确保齐国的安全,反之,齐国必定会遭到赵韩魏楚燕的攻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齐国韬光养晦的四十年里,赵韩魏楚燕都曾打过齐国。就在几年前,庞煖在合纵攻秦失败后,不好回去交差,回国途中就带着军队打下了齐国两座城池。齐国就是一头肥羊,赵韩魏楚燕则是一群恶狼,逮到机会,这群恶狼总要冲上去咬几口填填肚子。

君王后咬牙坚持,就是防御,坚决防御,坚决不出击,铁了心休养生息蓄积实力。现在她死了,齐国的国策肯定要改变。这是个大争之世,你不打人家,人家就要打你,没有道理可讲。齐国休养生息四十年,这头猛虎一旦出笼,后果可想而知。

假如秦国和齐国携手合作,东西夹击,平分中土,那么赵韩魏楚燕五国的合纵必定被秦齐两国的连横拦腰斩断,接着就是被秦齐两国分而击之,各个击破。如果说还有一战之力的,大概也就是楚国了。

中土要进入三足鼎立的时代吗

李园和令尹府的僚属们商讨了数天都没有结果。现在楚国的决策不仅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存亡,更关系到未来中土局势的走向,容不得丝毫的错误。

假如楚国把未来的中土大势定位为三足鼎立,那么此刻楚国就必须放弃与赵韩魏燕的合纵,转而与秦齐结盟,乘机攻略中原,在未来的三足鼎立中占据先机。反之,则积极合纵,先把秦国打回关西,夺回失地,继续保持当前七国纵横之局。

这两个决策各有利弊,而前提就是楚国的军队能否与秦齐两国的军队相抗衡。如果楚国的军队既打不过秦国,也打不过齐国,那么未来的结果只有一个,被秦齐联手吞噬,根本不存在三足鼎立之局。

李园心力交瘁,迟迟不敢决策。在僚属们的建议下,李园向淮水以北的楚军统率柱国项燕发出了邀请,请他共议国事。楚国的军队统率是上柱国、柱国,等同于列国的上将军、将军。

项氏世代为楚将,虽然与楚国“屈、景、昭”三大老贵族不能相提并论,但也是大贵族之一,爵至封君,封号是项君,世代相袭。这一代继承封君爵的就是项燕。项氏的封邑在淮水以北,与齐、魏相邻,靠近中原,武力强悍,仅私兵的规模就在万人以上,子弟更是遍布军中。在淮水以北,项氏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权贵。

李园对他非常忌惮,一则项氏是老贵族,而且还是掌控军队的大贵族,实力太强了,其次项氏与春申君关系深厚。春申君参加了三次合纵,项氏是这三次合纵的绝对主力。当初李园诛杀春申君,如果不是得到了一帮老贵族的支持,他根本不敢动手,仅以项氏的武力就可以灭了他。

春申君死后,新王为了拉拢老贵族,给了他们很多好处。项氏迫于形势,保持沉默,隐忍不发,项燕甚至还在兵事上给了李园不少帮助,这使得双方的关系有所改善。

令尹相邀,项燕欣然而至。

第一卷崛起第213章令尹李园

第213章令尹李园

李园有四十多岁。身材修长,相貌俊伟,削瘦的脸庞上有一双气势凌厉的眼睛,给人感觉他就是一头潜伏在在密林里的猎豹,正虎视眈眈地盯着猎物,打算伺机杀出。事实上他的性格的确如此,坚韧,有超凡的耐心,杀气内敛,一旦爆发则一击致命。

项燕坐在他的对面,目光炯炯地望着他,看似安详,心里却高度戒备。眼前这个人杀了春申君,此人是个无耻的叛徒,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而这个小人野心勃勃,残忍无情,他背叛了春申君,摧毁了考烈王和春申君几十年的友情,然后在考烈王驾崩之际,伏杀了春申君。灭了黄氏一族,从此代替春申君主掌了楚国的权柄。他是个什么东西他凭什么主宰楚国的命运靠一个漂亮的妹妹和无耻狠毒的手段就能一跃成为大权贵这样的奸佞小人也能为所欲为、玩弄楚国于股掌之间那楚国还是楚国吗

项燕冷笑,手抚长髯,嘴角处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

李园也在观察他。

在考烈王时代,楚国有两位名将,一位是临武君景阳。临武君景阳和春申君黄歇是好朋友,两人一文一武,矢志重振楚国。信陵君窃符救赵,魏楚联军的前线统率就是景阳。此人曾和荀子在邯郸论兵,一时传为佳话。还有一位就是项君项燕。项燕是黄歇和景阳一手培养出来的后起之秀。景阳死后,项燕便成为淮北楚军的统率,曾在信陵君第二次合纵抗秦中击败蒙骜,直杀函谷关下。

几年前赵国庞煖合纵,春申君为合纵长,项燕为楚军统率,结果这一仗打败了。春申君承担了所有罪责,罢相而去,项燕却毫发无损,由此可见春申君对这位后辈的爱护。当时春申君年近八十,耄耋aodie老者,罢相回家颐养天年也在情理之中,但随着考烈王病重,太子年幼,王统继承出现了问题,朝堂上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春申君不可避免地卷了进去,然后他就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李园成了最终的胜利者。

项燕在淮北保持沉默,像项氏这种老贵族就是一头猛虎,不动则已,一动必定致命。

李园同样对项燕保持着高度的戒备。两人同在淮北,但一年还见不到一次面。这次李园也是迫不得已,形势所逼,不得不请出这位老将军,听听他对局势的看法。

项燕年近花甲,精神矍铄,或许是因为养尊处优的原因,他保养得很好,高大的身躯略显发福,一张刚毅的脸上带着贵族所特有的矜持和傲慢,两只微微眯起的眼睛里更是露出一股令人心悸的杀气。即使距离他有数尺之远,李园也能够受到扑面而至的凛冽威严。

李园心里非常的不快,倒不是因为项燕给他的重压,而是与生俱来的自卑让他在项燕面前总是底气不足,腰杆虽然挺得笔直,但意识里他的腰就是弯的。贵族需要悠久的传承,需要厚实的历史底蕴,像他这样一位来自异国的士卿依靠外戚身份跃上贵族阶层的人。在贵族眼里就是个跳梁小丑,不值一哂。李园喜欢待在陈,其实说白了他就是自卑,他无法容忍京都贵族对他的鄙夷和敌视。

屋子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良久,传来一声轻微的咳嗽,打横陪坐的廉嵩终于说话了,“令尹府对天下局势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廉嵩五十多岁了,做为廉颇之子,他曾在赵国出任上大夫。随着廉颇的出走,廉氏在赵国遭到疯狂打击,不得不远走他乡。廉颇有心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国效忠,所以他执意留在魏国大梁,而廉氏对未来中原局势并不看好,在春申君的邀请下,举族迁移到楚国。

在春申君灭族这件事上,赵人整体背叛了春申君,而归究起原因,还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当初为了生存,他们依附于春申君,春申君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了,他们又不得不依附于楚国旧贵族。如今李园崛起于楚,赵人成为楚国朝堂上的一股势力,但他们根基不牢,势力还是太小,无法与楚国庞大的贵族力量相抗衡。

廉嵩现在是令尹府的长史,因为父辈的关系,他与项燕的私交不错。这次就是他亲自跑到项君的封邑,把项燕请到了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