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0(1/2)
。”
李牧面无表情地望着宝鼎,半晌后说道,“我是赵人,我的军队是赵国的军队。”
“你首先是中土人,你的军队是中土的军队。”宝鼎转身指向秦军战阵,“我和我的军队也是如此。你我两军厮杀,无数将士倒在血泊之中,这时候你可曾想过,未来当匈奴人铺天盖地的越过长城杀进中土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去抵御中土的军队在哪”宝鼎的声音蓦然提高,“他们都死了,都被像你我这样的人杀死了。我们是中土的罪人,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摧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摧毁了生我们养我们的子民。这就是你的信念,你的目标,你为之浴血奋战的理想”
李牧冷笑,“你正在摧毁中土,你正在屠杀中土的子民,你所谓的统一大业,不过是一次次血腥的屠杀,你所谓的理想,不过是粉饰你残忍本性的华丽借口而已。”
宝鼎脸色逐渐难看,“你希望看到我屠杀”
“你现在还有力气屠杀”李牧嗤之以鼻,手指秦军战阵,“你有多少精锐将士你有多少粮草武器你还能坚持多久你以为你能击败我们,灭了我们的国,杀了我们的国人吗”
“你错了。”宝鼎摇头,目露怜悯之色,“正如你所说,我的确没有力气灭你的国,杀你的国人,但正因为我停下攻击的步伐,你的国才灭得更快,你的国人才会死得更多,尤其是你,终究会死在自己大王的刀下。”
李牧心里蓦然一痛,眼里露出无尽的悲哀。
“我无意劝你投降,我也不想和你拼个两败俱伤。”宝鼎挥挥马鞭,指着赵军战阵说道,“他们都是勇士,都是戍守我中土的勇士,他们不应该死在这里,他们即使要死,也应该死在长城上,所以,我今天在这里劝告你一句,回去吧,回到代北去,那里才是你的家,你的国,你应该为之奋斗的理想所在。”
宝鼎冲着李牧拱拱手,拨马离去。
李牧望着他的背影,缓缓闭上眼睛,一脸绝望。
秦军鼓号齐鸣,战阵迅速后撤。
赵军将士吃惊地望着对岸撤退的秦军,一个个目瞪口呆。秦军撤退了,八十万秦军竟然不战而退了。
=
=
=
第一卷崛起第310章不打了
第310章不打了
赵人已经绝望,他们鼓起最后的勇气,凝聚起最后的力量,打算与秦人做最后一搏,即使亡国也要让秦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他们眼里,武烈侯带着八十万秦军呼啸而至,势如破竹,摧枯拉朽,赵人根本没有抵御之力,呼沱水一战,不过是赵人最后的挣扎,是为了尊严而进行的最后一战。
然而,奇迹发生了。
当秦人高高举起长剑,打算做雷霆一击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武烈侯拨马而走,八十万秦军如潮水一般退却。
这一切,都是缘由公子宝鼎和李牧阵前相见,都是缘由两人在大战来临之刻的短暂交谈。没有人知道李牧对公子宝鼎说了什么,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公子宝鼎放弃了攻击,带着八十万大军在胜利唾手可得的时候突然离开了战场。
赵国因此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赵军将士终于在死神的屠刀下逃了出来,但所有人都没有因此而激动欢呼,因为赵国事实上已经败亡了,这头曾经常称霸中土的猛虎终于在对手一次次的打击下轰然倒下,本来它还有一次绝地反击的机会,还有一次拼尽全力重创对手的机会,但对手太狡猾了,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秦人举剑而立,默默地等待着这头伤痕累累的猛虎流尽鲜血,然后,轻轻一击。
赵人无助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不过,这一刻他们心里总算有了一线生存的希望,那就是李牧。不管李牧用什么办法让公子宝鼎拨马而走,让八十万秦军调头撤退,总之这个奇迹是李牧创造的,如果奇迹可以延续下去,那么李牧必定可以着他们逃脱死神的追杀。
风雪之中,赵军将士期待着奇迹的降临,而赵王迁和中枢大臣们却是心灰意冷,死亡的威胁和亡国的恐惧让他们最后的理智正在一点点丧失。
离间计在秦人完全有能力一鼓而下灭亡赵国的情况下,秦人还有必要实施什么离间计公子宝鼎带着八十万秦军放下屠刀的唯一理由就是李牧投降了,李牧以赵王迁和赵国宗室权贵们的性命,以赵国国祚来换取他个人的生存,他个人的荣华富贵。
赵王迁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命令李牧发动反攻。
李牧拒绝了。赵军最后的勇气和力量都在那一天的“奇迹”中殆尽,赵军的士气已衰,反攻不过加速死亡,所以他建议赵王,固守中山,等待时机。
李牧的拒绝验证了赵王迁和中枢的怀疑,君臣上下在亡国的重压下终于失去了最后的理智。
赵王迁以李牧拒绝反攻为由,罢黜其大将军一职。
李牧再一次拒绝,拒绝交出兵权。
=
那一天的“奇迹”激化了赵国内部的矛盾,同样也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连续作战七个月之后,秦军终于拿下了邯郸,这让精疲力竭的将士们紧绷的心理突然松弛下来,士气是高涨了,但战斗的欲望却就此失去。尤其那些统率们,在经历了蒙骜、桓齮和蒙武的三次攻打河北的失败之后,这第四次攻击的胜负就像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他们的心上,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到窒息。邯郸的攻克让这块压在他们心上的巨石突然消失,将率们因此心神俱疲,恨不得立即躺下来痛痛快快地睡上一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