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0(2/2)
自然北京中南海里面的张家父子也得到了消息。
居仁堂的书房里面,张家父子的心腹集聚一堂,人人都是一脸肃然,全都屏住了呼吸,似乎是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在今天的会议上面决定一般。
突然,啪的一声。张作霖拍案而起,抬起右手指着远方骂道:“姓冯的,姓廖的,你们他的混蛋已经得了河南还贪得无厌,这才几天啊就要来夺咱们的直隶和北京,他的也不怕噎着这回他们算是把咱们奉军逼到绝路上面了,为今之计也只有在中东路开衅,化内战为国战了如果他们不怕被人指着脊梁骨骂汉奸的话,只要和苏俄的冲突一起,咱们的内忧自然就能缓解了。今天召集你们来,就是想最后听听大家有什么意见要有就在这儿说清楚,要没有出了这门也不许再嚼舌头。咱们奉军上下要团结一心,定然能过了这个坎好了,大家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吧”
看着杀气腾腾的张作霖,底下站着的诸将哪儿还敢有什么不同意见啊再说眼下奉系的局面真是烂到家了。这国民联军要北伐的消息一出,市面上的奉票就跌了一半还多再跌下去,这奉票就该成废纸了,到时候也不知道拿什么去给几十万大军发军饷
“没有人要发言了,是吗”张作霖瞪着眼珠子扫视了部下们一眼,点点头道:“那就好,咱们就要这样团结。现在我命令从明年一月一日起,收回中东路主权,小六子张学良,这件事你来负责执行一定要将中东铁路完好无损的收回到国家的手中”
“曾慕韩曾琦宣传和外交的事情你来负责,一定要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咱们这是在驱除列强,咱们是好人,谁反对咱们谁就是汉奸,是卖国贼”。。
第五卷中原大战321中东路四五千字一大章奉上
]更新时间:2011122222:38:34本章字数:6777
武汉,东湖磨山,孙中山官邸内。
在孙中山的书房里面,罗家叔侄恭恭敬敬站着,大气儿都不出一声。今天奉系决心武力收回中东路主权的信息一传到武汉。国民党的那些大佬们就纷纷被孙中山召到了东湖的官邸里面,一批批进入他的书房“面圣”,现在正轮到了罗家叔侄。
屋子里面静悄悄的,只听到纸张抖动的希希嗦嗦的声音。孙中山手里正拿着一张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附件,翻来覆去仔细地看,也不知道看了多久。
到了最后,孙中山拿起这份附件轻轻一弹,然后轻蔑的团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
“逸尘,辅文。你们以为苏联人真打算履行这纸协定吗这份协定里面还说他们要从外蒙撤兵呢现在撤了没有外蒙都独立建国好几年了”
孙中山从椅子里站了起来,走到罗耀国面前,望着他微微一皱眉,又道:“你不会不知道苏联在签署了这纸协议以后,一直拖延着到现在也没有举行如何落实条款的商谈吧到现在为止,中东路还是和沙俄时期一样是苏联控制下的国中之国。你真的认为我们只要拿出些钱就能赎回中东路的主权,把苏联人请出去”
罗耀国深深吸口气,无奈摇了摇头。他刚刚出了个由国民政府掏钱,帮助奉系中央赎回中东路主权的办法他当然也不相信苏联人会就此放弃对中国东北的野心,不过这个法子却能为国民党赢得国内外一致的好评。
孙中山微微一笑:“张雨亭要在全国人民面前装好人,你就要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装好人。那这恶人你打算让谁来当呢”
罗耀国挠了下头,淡淡笑了笑:“总理,眼下咱们国家里面有很多人被苏俄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两次发表宣言所欺骗,把他们当成了好人咱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揭穿苏俄的真面目,让全国人民认清楚他们只是披着羊皮的狼。他们和日本帝国主义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听了罗耀国的解释,孙中山微微蹙了下眉毛。好像当初被苏俄当局发表的那两次所谓要“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宣言所欺骗的人里面也有他自己事实上直到现在中国知识分子中还有很多脑筋不怎么灵光的家伙相信苏联不履行宣言,只是不愿意把领土和主权还给中国的军阀,如果换成中g上台一定可以收回全部失地和主权的
更让他烦恼的是,这些脑筋不灵光的人里面好像还有一些被称作“国民党左派”的人。也不知道这些人会在这次的事件中如何表演不知道在他们心目中,苏联到底是朋友还是父亲呢
孙中山又看了罗翼群一眼,只见这个老实人正眼观鼻鼻观心,低头垂手立在那儿,一副忠实信徒的模样,也不知道是不是装出来的
“逸尘,咱们行政院现在也没有外交部,这个事情你去和汪兆铭同志商量一下,我看他检讨的也差不多了,就让他出面去趟北京找苏联人的大使谈判。”
罗翼群忙点了点头,又谨慎地问了一句:“总理,那价钱的问题”
“最多就给个三千万法币吧。”孙中山无所谓的一挥手,又道:“逸尘你先忙去吧,辅文你留一下。”
在书房昏暗的光线中,孙中山和罗耀国面对面端坐着。经过三年的休养,这位领袖看上去有些神采奕奕的样子,只是眉宇之间稍稍流露出一丝的忧虑。
他淡淡一笑,看了一下神闲气定的罗耀国:“辅文,这次中苏之间怕是难免有一战了吧说说你的看法吧。”
罗耀国微微点了下头,笑道:“总理说的对,一战怕是难以避免了。奉系需要借助这一战将自己扮演成民族英雄,而苏俄恐怕也想趁此机会削弱奉系的力量吧”
“那你认为gcd会有什么反应呢”孙中山蹙起了眉毛,轻轻叹了一声,自问自答道:“他们恐怕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