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混在东汉末 > 分节阅读 41

分节阅读 41(2/2)

目录

毛嫱也皱了皱眉,担心的看向卢敏,卢敏也看到了这辆马车,却只是淡淡一笑,不动声色的跟着齐周进了府。进了正庭,太守公沙孚笑盈盈的从堂上走了下来,老远的就拱手行礼。

卢敏连忙上前行礼,口称草民见过府君,公沙孚呵呵一笑,与他见了礼,挽着他的手臂上堂,笑道:“月前有星过幽州界,孚尚有疑惑,没想到今日卢君之子光临,孚才恍然大悟,原来都应在你的身上啊。”

“敏卑微之身,如何敢当得星宿示兆。”卢敏连连摇头,客气而严肃的说道:“请府君莫要再出此言,不然的话,敏将无地自容,只能求去了。”

公沙孚一听,抚着胡须看了一眼堂下的刘修等人,一点开玩笑的样子也没有:“不是卢君,难道是堂下的某人不成”他表情严肃,就好象他说的有星过幽州界是千真万确的事一样。

刘修差点笑出声来,心道这什么太守嘛,简直是一神棍,难怪和太平道的勾结在一起。他本想开两句玩笑,可是看看旁边的刘备和张飞等人,见他们一个个面色郑重,好象都相信了公沙孚的话,只得把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免得被人当成异类。其实说起来,汉代人不仅信这些,而且是非常信,比起后世只能看到土地庙、观音庙之类,汉代随处可见各种祠堂,敬的鬼神也五花八门,数都数不清。包括卢敏本人其实也不是完全不信,他只是不全信,觉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不值得信罢了。

如果刘修现在说这世上没有鬼神,恐怕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就连卢敏都会说他是胡说八道。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要太多嘴的好。要不然轻则说你胡说八道,重则请你喝符水去邪。

公沙孚拉着卢敏上了堂,分宾主落座,寒喧了几句,问了一些沿途的情况。卢敏趁机把谢广隆的事情说了,公沙孚笑着点点头,却没有多说什么,转而说起了学问。卢植虽然是古文尚书大家,但是他并不是只治一经,其他经籍他也大多有所涉猎,对周礼尤其有独到见解,他还写过一部三礼解诂。所谓三礼,便是指周礼、礼记和礼仪三部经典。公沙孚家传公羊春秋和韩诗,但是对礼也并不陌生,只是有些问题不如卢植那么精通罢了,现在与卢敏见面,当然不肯放过请教的机会。

他们说的那些学问,刘修基本听不懂,刘备、张飞等人也是一头雾水,大概只有刘和几个有家学的人略微明白一些。站在下面听讲,实在有些无趣,却又不好露出不耐的表情,这感觉实在不好受。刘修只得放松了身体,慢慢的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让自己平静下来,对堂上互相切磋的声音似听非听,却又保持着清醒。

等他安静下来,他忽然觉得有些怪异,门口停着的那辆青帷马车突然浮出了脑海,他抬起头,向堂上公沙孚的后面看去。公沙孚的后面是一堵墙,上面画着一副不知道是什么故事的画,但是刘修却分明觉得,那堵墙后面有人,而且很可能就是太平道的那两个人。

刘修忽然有一种预感:今天的事可能有点邪门,大概不是讨论讨论学问那么简单,请客的可能不是公沙孚,而是那个什么张使,真正要请的也不是卢敏,而是他刘修。

正在这时,听得堂上公沙孚轻声说道:“敢教卢生得知,我有一位老友正在沮阳做客,也想向卢生请教几个问题,不知道卢生肯见教否。”

第079章世上究竟有没有神仙

卢敏又不笨,早料到可能会有这么一出,很淡定的点头答应:“府君学问精深,想必贵友也如是,能向他讨教一二,互相切磋,敏之幸也。”

公沙孚满意的点点头,给站在一边的小童使了个眼色。小童应了一声,走入后堂,时间不长,一阵脚步声从里面传了出来。不出刘修所料,那个被称为张使的中年人和那绿衣女子出现在堂上,在小童取过的席上坐下,客客气气的向卢敏等人行礼致意,自己报上名讳:“中山张鸣,字元声,问卢君安好。”

卢敏敛容回礼:“久仰久仰,失敬失敬。”

张鸣双手扶在大腿上,腰挺得笔直,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卢敏,微微的低下头,沉声说道:“闻说卢君行经沮阳,鸣喜出望外,不揣妄陋,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卢君,还请卢敏开蒙。”

“不敢,互相切磋罢了。”

“敢问卢君,子贡云: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当如何句读”

刘修听了一愣,看看刘备和其他人,他们也有些愣住了,本以为公沙孚这么郑重地推荐出来的人要讨论的当然是一些高深的学问,万万没料到居然问了一句论语里面的问题,论语虽说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但毕竟比较简单,相当于启蒙读物,用在这个场合来讨论是不是有些太小儿科了

卢敏却不掉以轻心,平静的说道:“当断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张鸣嘴角一挑,“为何”

刘修一听卢敏的回答,立刻上了心。因为不管是他前世读过的几句论语还是这世看的刘备带的竹简,都断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说孔子很少说利和命,唯有说仁比较多。这个很好理解,君子言义,小人言利,孔子是君子中的君子,当然不会总把利挂在嘴边上。至于命,儒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不怎么讲命中注定这句话,而仁却是孔子一直致力推行的理想,说的也是最多的,论语之中讨论仁的比比皆是。

可是,卢敏的断句却和大家想的不同,按他的说法,夫子也经常说命。他这句话一出,不仅张鸣立刻问为什么,就连刘修等人都竖起了耳朵。刘修这段时间经常向卢敏讨教学问,可那都是尚书上的学问,谁会去问这么简单的问题啊。

事实证明,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你未必就真的懂了。

“不错,论语一书,多言仁而少言利与命,言利者仅六七处,言命者也相当,看似夫子很少言及命,正如很少提及利,其实这是一个不求甚解的误会。夫子很少言及利,自是夫子重义轻利,但夫子不常言命,却并非是他不重天命,而是他以为天命深远,非常人所及。故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非夫子不言,乃众人闻而不解,徒添迷惑。夫子又云,五十而知天命,可见天命难知”

卢敏不紧不慢的论说着天命的问题,堂上的数人还好一些,堂下的十几个人都竖起了耳朵,哪怕是读书读得不多的也不敢掉以轻心。其实汉人大多还是信天命的,自从光武帝刘秀以一句“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登基以来,谶纬就成了儒学正宗,会不会解谶也是评价一个人学问高不高的标准之一,因为谶纬代表的就是天命。当然了,因为谶纬的含糊性,同样一句谶纬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包括那句“刘秀当为天子”的谶纬在内,当初也不是一开始就认为是说他的,而是说当时新朝的国师刘秀。

光武帝以谶纬得天下,当然把谶纬推崇备至,不仅立为官学,而且不容人否定。在这个问题上,一向以宽容大度著称的光武帝就不那么宽容了,在他面前说谶纬是迷信也许不会掉脑袋,但是丢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