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2/2)
为了卢敏也好,为了他自己也好,他都要尽量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刚才夏育和卢敏说话,他不好插嘴,要不然会让人觉得他没教养,现在夏育和他说话,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是先生忧心国事,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历边疆,体验一下诸位将军的辛苦,修不过幸陪其末罢了。”他笑了笑,又说道:“先生闻说鲜卑人年年入侵上谷,为免涿郡也受鲜卑人的骚扰,所以建议涿郡加强防备,只是涿郡诸位豪强反对,说边境无事,无须多此一举,白费钱粮,先生为了打消他们的错觉,这才带着诸家子弟到边境来,让他们亲眼看看胡人的猖獗,看看守边将士们的辛苦。”
夏育听了,“哦”了一声,再看向卢敏的神色便变得温和了许多。他到上谷两年多了,这两年鲜卑人年年入侵,他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一方面是因为幽州刺史刘虞的和抚政策,不允许他主动作战,另一方面是上谷的大族大多和胡人有来往,也不想主动挑起事端,这样一来,他是想动也动不了,除了他手下那几百部曲,其他的兵根本不听他的,要打可以,先发钱粮,他哪来的钱粮
他原本以为卢敏是涿郡的大族,大概也和上谷那些本地豪强差不多,又是一个儒生,所以不怎么待见,听刘修这么一说,他才知道卢敏和他有些同病相怜,都受限于那些地方豪强,想做点事也不成。
他听鲜于银说过,这一行人里面,刘修对他的故主段颎的看法与常人不同,不仅不鄙视段颎阿附宦官,还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称段颎为英雄、名将,这让夏育未见刘修之面,便有了几分好感,见面之后,刘修给他的第一印象也不错,现在刘修为卢敏辩解,他听起来也就很自然的信了几分。
“不知先生高义,育刚才误会了,口出无状,还请先生海涵。”夏育坐直了身子,神色庄重的行了一礼。
卢敏轻轻的吐了一口气,还了一礼,脸色也变得缓和了许多,随即趁热打铁,说了一些沿途的见闻,向夏育请教草原上胡人的形势。夏育见他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并不是那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游历,更加相信了刘修所说,当下很慎重的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卢敏很认真的听了,不时的插嘴问一两句。宾主交谈甚欢,气氛变得和谐起来。
谈了将近一个时辰,这才告一段落,夏育对卢敏的印象大有改观,觉得这个儒生虽然没什么实战经验,但是态度很实在,用心也颇多,对武人虽然有些看法,和那些俗儒却不相同,见识也远在常人之上,不免多了几分敬重。他挽留卢敏等人用饭,又让人在城里给他们安排了住处,直到入夜,这才尽欢而散。
卢敏非常满意,为了能和夏育这样的武人打成一片,他特意喝了些酒。卢敏和他的父亲卢植一样善饮酒,号称一石不乱,但是到了宁城,喝上草原上来的穄酒,再加上那些军官们一个接一个的上来敬酒,最后他也有些扛不住了,要不是毛嫱和刘修等人顶了上去,只怕今天他就要倒在席上。
回到安排好的住处后,卢敏还有些兴奋不已,他拉着刘修的手臂,连连称赞道:“德然,要不是你那几句话,我们这次宁城可能就真的白跑了。”
刘修也喝得有点高,后悔有些小看了这年头的酒,喝多了也晕啊。他谦虚的说道:“先生,其实应该感谢伯玉,要不是他事先为我说好话,我也许根本没有机会替先生解释。当然了,我也没说什么空话,这些都是先生实际做的事情,不管谁告诉夏大人都是一样的。”
卢敏叹了一口气:“我知道,有人就是希望我们空手而归。好在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至少还有鲜于伯玉这样的热血汉儿。”
“哈哈哈”刘修戏谑的挤了挤眼睛:“不光有热血汉儿,还有热血巾帼呢。”
卢敏的脸腾的红了,他咄了刘修一口,笑骂道:“你看你,刚喝了几杯酒,就开始胡言乱语了。”
第083章波斯猫
第二天起来,夏育又来请他们吃早餐,然后安排了一个部曲将陪着他们安排一切,自己便带着人去巡边了。他说今年天气冷得早,可能冬天又会有大寒,鲜卑人也许会提前入侵,他要去查看辖区内的防务,不能多陪卢敏。他请卢敏多呆几天,等他回来再畅谈一番。
从夏育处告辞出来,卢敏便带着刘修他们去了城外的胡市。大概是因为昨天的事情,刘和有些不太自然,带着几个走得近的人自行去了。卢敏心知肚明,也不在意。
胡市上热闹得很,胡人们有的已经摆开了摊子开始做生意,有的则还在吃饭,帐篷前架着火,烤着羊,髡头的大汉盘腿坐在一张皮子上,一手端着木碗喝奶,一手拿着小刀割羊肉往嘴里塞,有人吃的却是汉人常见的食物。
除了胡人之外,汉人也不少,他们的做派和胡人也差不多,全无在内地时的讲究,席地而坐,和临近的伙伴们大声说着话,一会儿说汉语,一会儿说胡语,不时的大笑几声,嘴里说着话,手里也不闲着,收拾着自己的货物,安排伙计们整理地方,准备开门做生意。
刘修他们来得比较早,购物的人还不是太多,胡市上看起来比较空旷,并没有昨天看到的那种热闹景像。不过这样也好,刘修他们可以从容的观察那些胡人的情况,从他们的饮食、衣着和摆出来的货物丰俭上了解他们的经济情况。
胡人摆出来的货物大同小异,有各种兽皮,有鲜艳的鸟羽,有说不上来的草药,还有一些柘木弓,珍贵些的则有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角。鲜于银说,这是端牛角,用来做弓是最好不过。
刘修自从向赵毅学了戟法之后,就想着打造一副铁戟玩玩,有心到胡市上买一些铁,不料看了好一会,不仅没看到胡人卖铁的,就连汉人也没有卖的,不免有些失望。
鲜于银听了之后,哑然失笑。
“这里哪有铁,盐和铁都是官府专卖的,有专门的地方交易,很少会出现在胡市上。你要买铁应该去渔阳,渔阳出精铁,手艺好的铁匠也多,在那里买了,便直接找人打了岂不更好你要是有机会去的话,不妨去找我的从兄鲜于辅,他对渔阳很熟悉,知道哪里有好铁,哪个匠人的手艺最佳。”
“是吗,那倒是不错。”刘修连忙问了一些鲜于辅的情况。鲜于家原本是上谷人,但是后来因为家业变大,人口增多,便有一些人搬到渔阳境内。成了渔阳郡的人,自然要到渔阳任职。
“大人,你要买铁吗”一个披着半张羊皮的髡头老汉凑了过来,积满了风霜的皱纹里堆着笑容,说着一口生硬的汉话。刘修没听懂,转头看着鲜于银。
鲜于银和他交谈了几句,那老汉便点头哈腰的说了几句,转身匆匆的去了。鲜于银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