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隋末 > 分节阅读 342

分节阅读 342(2/2)

目录

这个时候其它的大臣也都纷纷的赶过来,扶着皇帝上了软榻,急忙送回了飞云寺之中。

城下五十万大军全都愣了,不知道为何皇帝检阅兵马,话刚说到一半的时候却突然停住了。又站立了一会后,从城中策马出来一将,众人一看那独臂的样子,就知道是之前雁n围城时,屡立军功的左屯卫大将军李世民。

“陛下劳日久,身体疲惫,现在已经回城歇休。诸位参掌朝政大人们有令,诸军将士暂时解散,由各部将领带回军营,静候军令。”说完命令后,头也不回的又回到了城中。

李世民赶回飞云寺,看到父亲李渊等人正皱着眉头站在皇帝的屋外,不由问道,“父亲,陛下怎么样了”

李渊拉着李世民走到一边角落,轻叹一声,“御医已经轮流诊断过了,陛下本来就中了箭伤,伤了肺腑。之前又数次带伤上城头鼓励三军守城,后来皇后与太子被突厥人掳去,更是让陛下急怒jio加,再加上这近月来的都没有好好休息过,所以陛下身体早就已经劫持不住了。刚才御医们诊治过了,说陛下已经中了风,如今半边身子都不能再动,连话也已经说不了了。”

一听到皇帝居然中风,李世民也是大惊失s,刚刚皇帝还在检阅三军,说要攻入率五十万大军攻入草原,灭了始毕可汗。可这一转眼,自己却倒下了。他有些不相信的道,“陛下之前被困城中,那么艰难,却仍然没事,怎么说中风就中风了”

李渊叹了一声,轻轻在李世民的耳边道,“刚刚御医说了,陛下如今的状况已经十分凶险,一个不好,有可能就会回天无力。二郎,你现在是陛下身边的左屯卫大将军,负责拱卫陛下,伴在身侧。从现在起,你必须时刻注意陛下身边的情况,切不可轻易离开。陛下要是能过了这一关还好,万一撑不住,只怕这天下世道又要变了。”

李世民站在那里沉默无言,他抬头往皇帝的房间n前看去,只见辽王杨暕正紧紧的守在那里。一旁还有河北军统率非仁基、关陇军统帅卫文升、江淮军统帅王世充,再加上河东军统帅父亲李渊。这中原天下近一半的兵马大将都已经汇聚在此,文臣武将,济济一堂。

第430章陈深称帝

杨广一倒下,原本计划,的反攻草原一事,立马就搁置了起来各参掌朝政衔的大臣和随驾的六部官员,以及刚刚率兵赶到的各个统兵大帅们,不得不进行紧急商议。

飞云寺的大雄宝殿,此时成了各大臣们的议事之所。

辽王杨睐虽然面上显哀伤,但实际上却成了此时最高兴的人。

他完全没有想到,太子刚被掳,他还没来的及怎么高兴。这边皇帝老子却又倒下了,虽然只是中风瘫痪,但却已经让杨睐感觉这是老天都在照顾他了。

眼下雁门城中,太子失踪、皇帝中风瘫痪,他也从一个往日没有人看的起的闲散亲王,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要是皇帝老子再撑不过这关,一命乌呼的话,那他可就将是大隋天下第一人。

当朝右相,尚书左仆射苏威是如今明面上职位最高的大臣,他起身道“陛下中风之前,已经在城头检阅三军,誓师出征草原。如今陛下身体不适,再不能统率大车攻突厥。如今雁门城外五十万大军齐聚,该如何决定,是否继续依陛下的旨意进攻突厥,救回太子和皇后娘娘”苏威的话问出来,好半天,却没有一个人回应。对于眼下大殿中大多的大臣们来说,眼下皇帝倒下了,他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去打突厥人,而是万一皇帝不行了,这大隋的龙椅将由谁来坐上去。而他们,

又如何来确保在新皇继位之后,他们的地位不降。

杨睐却是第一个坐不住了。眼下皇帝中风瘫痪,他就已经相当于皇位第一继承人了。他可不想大军再攻入草原,却把个他已经诅咒了千万遍的八岁太子弟弟给救回来,当他的主子。坐在那里,隐秘的向着虞世基打了一个眼sè。

内史令虞世基为三省内史省之首,身为副相且又是参掌朝政之一,更是皇帝的亲近之臣,此时他的说话也是十分有地位的。虞世基在当初无德太子杨昭刚死的时候,就已经选择站在了杨晾的一边。只是没有想到杨睐却失了皇帝的宠,好在他和杨晾之间的关系一向隐秘,倒也没几个人知道。眼下皇帝中风,太子失踪,虞世基再也没有了可犹豫的。

当下起身道“苏相,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是陛下身体尚好,可如今陛下却已经中风不起。眼下五十万大军齐聚雁门,本官以为,多等应当立即奉陛下返回京都洛阳。京都皇宫不但有诸多御医,且各种珍贵药材也是尽有,为人臣子,正是当全力医治陛下。此等之时,当暂休兵戈。”右骁卫大将军杨义臣道“如今天下各地,辽东叛军正猛攻河北,河南叛军瓦岗军也是趁陛下北上之时,已经趁机招兵买马。就在前不久,他们已经击败了左候卫大将军屈突通所部官兵,攻下了荥阳巩县的洛口仓。如今河南各地叛军皆已被那瓦岗所招降联盟。瓦岗叛军如今贼势甚威,兵多将广,有兵马十五万人马之众。距离洛阳更是只有一日之遥。本官以为,当此之时,陛下车驾应当先入西京长安,等剿灭了河南瓦岗叛匪之后,再返东都洛阳。”

虞世基说要回洛阳,杨义臣却说要回长安。虞世基和辽王等人文在洛阳,他们的一些臣属势力也大多在河南之地。其中此次随驾的大多京官的家也都在洛阳大家也都觉得应当去洛阳。

但是杨义臣提议去长安,却也有很多人支持。长安乃是关陇世家集团的根据之地,大多数的关陇贵族的根本都在长安。而且眼下形势,中原河南之地有瓦岗这么一伙十几万人的叛军,洛阳早已经不太安全。

更何况辽东军正猛攻河北,万一他们攻入了河北,挥兵直下就是河南。所以最稳妥的还是去长安,长安身处关中,山11险要,进退可据。此时长安留守卫文升,右骁卫大将军杨义臣,以及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等这些关陇出身的势力,都纷纷同意去关中长安。

两边一时争执不下,各说各有理。

李渊这个时候道“本官倒觉得虞相与杨大人两人所言皆有道理。不过,当前第一要务当是全力医治陛下为要。之前陛下被围雁门,下勤王诏王诏天下各地勤王。但是如今中原各地烽火遍地,叛军四起,各地兵马赶来河东,却反面会让各地叛军趁机四处劫掠烧杀,此非百姓之福,陛下之愿也。本官提议,立即征召天下各地的名医赶往太原,并四方征召各种名贵药材运往太原。然后我等立即护卫陛下南下太原,先医治陛下。至于各勤王大军,则返回原地,镇〗压各地叛乱,守卫地方,如此中原平稳。等到陛下身体好转之时,再由陛下决定是去东都还是西京,方是上策。”现在众臣都只想着先回中原,进攻突厥是没有人想了。虽然李渊的提议,大家并不是完全赞同,但是也算是中立之策了。反正南下太原就等于是不再出兵突厥了,而且太原离长安与洛阳都不太远,正处于中间位置。到时先到了太原,再决定去长安和洛阳也是不迟。

众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之后,决定马上起程回太原。各路兵马一起护卫皇帝南下,等到了太原之后,是留是回,再做具体商议。

杨广那边还在昏i,这边的诸位大臣却已经将杨广进攻突厥的决定给更改了。五十万隋军将士立马接到城中传来的命令,由各部将领统率,一起护卫皇帝陛下南下太原。朝令却夕改,大清早的诸军将士还在想着进攻突厥,到了下午已经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