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隋末 > 分节阅读 394

分节阅读 394(2/2)

目录

“我用人,向来是唯才是举,不看出身,只能看力。资历在我心中,只能得到更多的财物赏赐,却不能得到我的高官加封。加封无忌和高士廉,其中固然有王妃的原因在其中。但是主要的还是他们的能力,无忌与你舅舅都有宰相之才,我又岂能因他们与你的关系,就反而弃之不用如今乱世,虽然我们现在占有不少先机,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东北起家之地,太过苦寒,终究是先天势弱了一些。眼下正需要无忌他们这些能臣能帮助我,无忌是我的小舅子,高士廉是你的舅舅,他们难道还不值得我信任吗”

无垢听到陈破军的话语,心中也是为他自豪不已,心中也越发的觉得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他。

“殿下,话虽如此,但眼下正是争夺天下之时,切不可因此小事,而让天下以为殿下用人唯亲,如此就会使许多有才能的人,退避三舍,转而明珠暗投啊。臣妾知道,女人不应当干政,但无忌和舅舅都是我臣妾的亲人,所以臣妾斗胆,还请殿下三思。依臣妾之见,如果殿下真的觉得无忌才能可用,不如暂时先不用封赏那么娄的官职。殿下可将他带在身旁左右,等再过个三五年,如果无忌再立下许多功劳,殿下那时再封赏高位,天下又有何人不服呢况且,殿下这般做,也能让无忌不敢心生怠慢。臣妾知道殿下的志向,所以不希望将来别人说长孙家后族干政。更不希望无忌及长孙家的人,因殿下的穷信而骄奢,以免将来做出厥法之事来,

也算是为长孙家求个长久富贵。”

长孙看过许多史书,历史之上,有许许多多的后族,利用皇帝的宠信而骄傲自满,甚至把持朝政。但是这样的家族,历史之上,要么是最后篡了皇族的皇位。要么,就是被后继的皇帝,给抄家灭族。长孙无垢不希望长孙家以后也会走上那两条路,不论哪一条,她都不希望发生。

听到长孙无垢那真诚的劝诫,陈破军也是心中感动。读史可知兴衰,他当然明白这些。隋朝的皇位,不就是杨坚篡了外甥的皇朝么。

“我就听王妃一言,明天再召无忌与高士廉一起南下,暂时不封国公,封郡公吧。官职也暂时不担任朝中要职,暂时随我军中参赞。只是这样一来却是有些对不住他们了,一会我再叫内务省多赏赐他们一些财物吧。自古往来,只听过帮娘家讨要封赏官职的,如无垢你这般主动要把娘家的权势推开的,还真是头一人。

长孙无垢淡然一笑“如果当初不是碰到了殿下,我与无忌兄妹俩如今还不知道流落何方,舅舅更有可能还远在那岭南的百越嶂气之地。

有今日这般的富贵,我们应当感到知足了,再不知足,就已经是贪婪无厌了。”

“得贤妻如此,夫复何求”陈破军心情十分舒畅,高声笑道。

听长孙无垢一席话,却让陈破军心中也有了一番新的想法。

长孙无垢说的对,哪怕是有功劳,有的时候也不能太过于恩宠,要不然就容易让他们心生骄纵怠慢。想想如今,自己已经建起了一块不小的势力。

这势力当中,有最初跟着他出生入死的辽东军弟兄们。有后来他去洛阳时招募的文臣武将,还有不少是自己投奔而来,与其它部属推荐而来。再加上先前那些河北的归降文武官员,他的队伍也已经不再是那支单纯的辽东军破军营了。

有些以往很少考虑的东西,化也必然开始去考虑。就比如以往打仗,他最先想到的,总是辽东军的那些老部下,如毛翊、鲁世深等将领。这样一来,虽然更让自己放心,但长久下去,却也是弊处,那就是他的势力之中,辽东军出身的那批人声势威望越来越强,功劳越来越大,但是其它的人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虽然如今自己也提拨了不少的人,但仍然无法与当初的那下部下相提。

有道是功劳不能都给那一批人去立,这样下去,不但其它的部下得不到锻炼,也十分不利于自己为上位者的御下统治。是时候应当重用其它的将领文臣了。

陈破军仔细的在心中盘算着,毛翊、鲁世深、李奔雷、陈青、陈贵、沈光、郭孝恪等人劳苦功高,声威着著。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同生共,这批人可以说是自己最为信任的人。想了许久后,陈破军初步决定,这些最得自己信任的大将,在下阶段都让他们留守辽东、辽西、室韦、北京等重地。一来自己的老巢需要最信任的大将留守,二来也是减少一些他们立功的机会,省的到时军功都让他们立去了,不但别的将领没了机会,也避免军权过度集中。

自己的军队,把最早的那批大将留守,再把军中那批年责一辈的小

将,少壮派将校们带出来。自己这次南下,就带上李靖、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尉迟敬德等少壮将领。

想了想后,又决定让罗忠、王仁恭、于钦明等一批早期投奔他的老将,分驻军都关、临渝关、飞狐关、井陲关、蒲y关等要塞关隘。而河北的降将,如罗艺、薛世雄等河北降兵则留下少部下,其余的挑出一部份带着南下。

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强军力,也可以在战争中整编消化掉这些降兵。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将这些人都留在后方,给自己埋下隐患。同样的,文官系统这方面,陈克复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将原本投降的那些地方文官大部份调入北京朝廷各部之中。自己再将原辽东培养出来的文官们调入河北地方。而在朝堂之上,则是辽东军的老部下,后期投奔举荐而来的一部份,再加上河北降官中的少部份官员一起担任中〗央朝廷的各个位置。如此一来,三派出身不同的官员可以相互制衡,避免一系独大之忧。

出征前夜,陈破军披衣谋划,一夜未眠。。

第503章大军南征

第二天,陈破军连下数道大丞相令,对朝廷的诸多官员进行了大调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陈王妃的哥哥长孙无忌与舅舅二人的官职变动,二人都被收回了先前加封的国公之位,改降封为郡公。另外长孙无忌的内史shi郎也变为尚书省吏部shi郎,高士廉也由礼部尚书改封卫尉寺少卿。

这消息一出,立时让北京城中无数官员百姓侧目,纷纷猜测是不是陈王妃犯了什么错,失了陈破军的宠。但随后没多久,陈破军就亲自解释,这是因为陈王妃不愿意娘家兄舅高居高位,引人侧目,不希望天下人误会陈王用人唯亲。听到这个原因后,京城之中不论官员,还是那些士子文人,还是贩夫走卒,无不对这位年青的陈王妃侧目。众人交口称赞,大丞相英雄无双,陈王妃更是贤慧无比,立时长孙无垢赢得了无数人的钦佩。

而在这陈王妃兄舅二人降官的热闹之中,朝廷三省六部及各大衙门,以及朝廷八卫兵马,也都朝廷了很大的幅度的官员调动。特别是此次南征大军,原计划是由李靖领兵。

但最后则成了由陈破军亲领,南征大军一共十五万人马,其中包括了部族联军五万,河北降军五万,辽东军五万。陈破军自领南征行军大元帅,李靖为副帅,薛世雄为行军司马,长孙无忌为行军长史,罗艺为行军先锋。并调集将军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尉迟薛、尉迟仁、张锦、罗林、李承义、李承礼、李承智、张勇、王君廓、翟无双、薛定国、罗成、薛万彻、薛万钧等数十员大将。

陈破军亲自领军出征,武百官亲至城外十里运河岸边相送。陈克复南下,将河北后方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