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隋末 > 分节阅读 627

分节阅读 627(2/2)

目录

“名不正,则言不顺。公主,眼下沈家内乱不止,朝野也是乱成一片。公主虽是吴王指定的监国,但如今吴王以死,五公子又曾经废除陈国,如今朝野群龙无首。依我看,三公子和四公子也没什么可指望了,若遵他们为主,朝野将更无军心士气。反倒是公主殿下,向来表现出众,觉得百姓将士们拥戴。不如,殿下就继位吴王,如此统领百官,指挥诸军,也是明正言顺啊。”诸将都是沈落雁的麾下,这个时候自然是希望上头能再升高位,他们也便能顺便升官上位。

杜伏威听到李子通的这个建议也是眼前一亮,不过他不愿意赞成老对头的话,眼睛一转,一拍桌子大吼道:“继位什么吴王如今哪还有什么吴王沈侩公子已经废陈建吴,虽然五公子死了,但五公子所立的太子还在。如今太子就在建康,但是只是三岁幼儿太过年幼,我以为,我等可拥戴太子继位天子,然后以公主为摄政王,监国辅政,直到将来天子成年亲政。”

厅中突然一阵异常的寂静,所有人都转头看着杜伏威,为他的这个提议所震惊。

沈落雁也是一脸震惊,不过目光中却又带着一份沉思,若有所得。

许久的沉静之后,单雄信首先打破沉默,他重重一拍旧案,大喝一声:“好,臣镇南军元帅单雄信既十万镇南军弟兄拥护公主殿下为摄政王,臣拜见摄政王殿下”

诸将这个时候也都反应过来,齐齐下跪,众声恭贺:“臣等拜见摄政王,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沈落雁面带微笑,微微颔首,玉手向前虚扶,清声道:“诸卿平身”

第842章进军号

议事大厅之中一片沉静,虽然刚刚众人拥戴楚国公主登上了监国摄政王的大位,从此掌握了新立的吴国大权。但是这个吴国新立两天就已经被北陈杀了皇帝,攻破了新都。如今虽然众人对新摄政王充满信心,可是此时心中依然还是免不了忐忑。谁也不知道,这一步迈出,等着他们的是将来的开国元勋,还是未来的断头台。

不过眼下却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决断,一面是吴国西面的屏障江汉危急,急需要救援。一面却又是千载难逢的北伐好时机,如今北伐万事俱备,只待东风。不少的将领们都相信,只要按计划起兵北伐,那么收复淮南是指日可待之事。甚至北伐军极有可能一举将淮北、泗水诸地也一起收复。如果此次成功,收复淮泗,那对于吴国来说将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是救江汉,还是北伐淮泗

这个议题实在太过重大,谁也不敢随便发言。提议不救江汉,那无疑有离间摄政王兄妹骨肉之情的意思,而且谁也不敢保证北伐就能一定成功。如果北伐不成功,又将江汉丢弃,那吴国估计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提议救江汉,可是大家已经拥戴了公主当摄政王,这已经等于是背叛了沈家两兄弟。到时救出了沈家兄弟,又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情况呢

众将一时沉默,都将目光转向了上首的沈落雁。

沈落雁却不说话。反把目光投向了淮南军元帅杜伏威。

在沈落雁与众将的目光压迫之中。杜伏威也只得硬起头皮道:“殿下,臣以为救援江汉不妥。江汉先有九江诸地被陈军所据,我等要援江汉必先攻九江。可今年我军已经连攻九江两次,皆未有战果。更何况,江汉已被鲁世深、张仲坚夺去四郡。襄阳、荆州两重镇皆被敌所据,唯一剩下一个江夏,孤立无援,也难以坚守。万一我们救援江汉不急,反有可能错失北伐大好机会。因此,臣以为我们当暂时放弃江汉。全力北伐。只要夺下淮泗,就算江汉真的丢了,也是值得的。”

杜伏威的义子王雄诞也大声支持主帅的话:“殿下,江汉要地皆失。如今江汉不过是一鸡肋。更何况,三公子和四公子也不是什么好人,若不是他们一心争位,也不会造成如今局面。这等草包,救他何用,救回来到时反又是要和殿下起乱子,不如不救。”

“我不知道,杜元帅与王小将军目光居然如此短浅”一侧几案之后,担任着府掾小官的文士李百药冷声道。

“李百药,你什么意思大臣议事。哪轮的到你开。”西门君仪不满喝道。

李百药乃是江东有名的学士,不过却并非江东之人。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江东各世族易帜,他也被沈法兴裹胁成了南陈官员。不过沈法兴虽重其才,却一直只是以小官居之。

“殿下既召我来,我当表明已见。杜大人虽为元帅,可并非就事事皆对。如果吴王殿下没出事,那么北伐之议自然是上策。但今非昨日。如今吴王已逝,江凌又失。江汉诸郡随时有可能面临全部丢失的风险,值此之时,诸位放着手中掌握的江汉不顾,却要却攻打那还属于陈军麾下的淮南。这岂不是笑哉”

“你个酸腐小吏,也懂得兵法战略杜伏威冷笑一声。

“陈大人你继续说。”沈落雁一语压制了杜伏威等人。

李百药扬声道:“北伐看似前景光明。但那得是在江汉为我掌握的情况之下。江东虽有大江为天险,但江汉、淮泗必得其一方可稳固。二者皆得则可争霸天下。然如今形势,江汉岌岌可危,淮泗却还是空中楼阁。虽然江淮兵力多被抽调北上,但我只问一句,面对江都重镇,有谁能有信心攻下”

江都乃是当年杨广多次巡视江南之时的行宫所在,经营的极其华丽且坚固。特别是这四五年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