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2(2/2)
如此,老头只有将自己隐蔽好,躲在暗处保护徒弟,以防止后面那些岛国杀手突然发难。
果然,当沈继文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当中的时候,那些岛国杀手的枪哗啦啦地举了起来,齐齐对准沈继文。
铃木拓哉转过身去一声呵斥,这些人才放下手中的枪。
“你叫铃木拓哉”
沈继文站在对方十米开外的距离问道。
铃木拓哉双眼凝视着沈继文,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如此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杀掉二十多持枪的手下,这让铃木拓哉非常的震惊。
“不错。岛国的铃木拓哉,不知道阁下怎么称呼”
铃木拓哉说话的声音像是呼啸西北风一样,刮在人身上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沈继文没有回答他,而是接着问道。
“二十年前京都市沈家灭门一案,你也曾参与过吧”
沈继文问完之后,双目紧紧凝视着对方,想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
见到对方突然问这个问题,铃木拓哉脸色变了变,但是很快就恢复平静,问道:“你是什么人问这个干什么”
对方的表情变化的时间虽然只在一刹那,但是仍旧被沈继文给一丝不落地捕捉到了,心中已经更加确定。
“我就是二十年前,沈家神秘失踪的那个男婴,沈继文”
沈继文刚刚说完这句话,铃木拓哉的眼中闪过一抹震惊之色,不过很快就点头承认道:“不错,当年我是曾经参与过屠杀沈家的行动,但那是形势所迫。不过,我不清楚,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在这里”
见对方承认,沈继文的拳头紧紧地握了起来,因为用力过度,指关节都发白了,额头之上青筋突突地跳动着,咬牙切齿地道:“这是上苍开眼,让我今晚能手刃仇人,废话少说,出招吧。”
沈继文右手横在胸前,摆了一个起手式,心中虽然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但是心智却是相当的平静,高手过招如果有一方让情绪来掌控住的话,就会失去理智,丧失对于最佳时机的把握,顷刻之间就能丢掉性命。
“慢着。”
铃木拓哉道,然后转过身去从身后一名手下的腰间抽出一把武士刀,扔给沈继文。
沈继文也不客气,伸手接住,他本来打算使用青芒匕首来对敌的,但是匕首毕竟太短,厮杀的时候会处于劣势。
单手握住武士刀,发现这刀长在半米开外,刀刃锋利,而刀背稍微宽厚,虽然比不上铃木拓哉的那把武士刀闪烁着光华,但是握在手中也是比较趁手
两人走到一片开阔的地方,铃木拓哉吩咐手下在两人决斗的时候,不得放黑枪,而且为了让沈继文放心迎战,他下令手下将枪全部挂在了旁边的一棵大树上,然后远远地退开。
沈继文也担心他的这些手下会在背后放黑枪,对方如此这般安排的话,也算是让他放心了,全力准备迎战。
双方拔刀在手,相互凝视着对方,四周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铃木拓哉大吼一声,脚下迅疾地朝着沈继文移动过去,沈继文在对方刚刚动的时候,脚下也已经加速了移动。
铮
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响,两把刀相互撞击在一起,擦出一大片的火花。
沈继文感到握刀的胳膊一阵酸麻,他没有想到铃木拓哉已经五十岁开外的年纪,手上的力道居然还是如此大,差点将他手中的长刀给震脱落。
第四百零九章险胜铃木拓哉
沈继文感到握刀的胳膊一阵酸麻,他没有想到铃木拓哉已经五十岁开外的年纪,手上的力道居然还是如此大,差点将他手中的长刀给震脱落。
不过,如此以来,更加激起他的斗志,同时也想要检验一下,自己如今的势力到了何种程度。
这些念头闪电般地在脑海当中掠过,他手中长刀擦着对方的刀一路下滑,闪电般地朝着铃木拓哉的脖子削去。
铃木拓哉反应也是相当的敏捷,长刀往上一掀,将沈继文的刀给搁开,然后反手一刀劈向沈继文的天灵盖。
沈继文已经决定跟铃木拓哉硬碰硬,当即举起长刀,跟对方劈过来的刀狠狠地碰撞在一起。
这一次,双方各自后退了五六步,铃木拓哉看着沈继文的脸色一片铁青,显然是通过刚才的碰撞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锵锵锵
两人又碰撞了十几招,铃木拓哉招式狠辣,沈继文则是招沉力稳。
不过,在这硬碰硬的过程当中,铃木拓哉渐渐地感到自己的体力消耗太大。
一句古话说的好:
拳怕少壮。
铃木拓哉不得不改变策略,不在跟沈继文硬碰硬,继而开始灵活地跟沈继文进攻,避免跟他的兵器相碰撞在一起。
沈继文很快就明白了对方改变攻击的意图,是想最大化的消耗他的体力,想明白了这一点,沈继文也改变的策略,变进攻为防守。
通过这三十多招的交战,沈继文也清楚地知道,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战胜铃木拓哉,只有慢慢地拖着对方,将他托在精疲力尽的时候,在寻找机会一击致命。
不过,事实出乎他的预料,因为铃木拓哉毕竟浸淫武道五十年,心得体会已经相当的深刻,进攻的招数更是极为精妙,沈继文在防守的过程当中,非但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大腿上反而还受了伤,被铃木拓哉给划了一道不算深的伤痕,幸亏是躲得快,否则的话整条腿就没有了。
如此一来,他移动的速度就大大降低了,铃木拓哉抓住这个机会,像是狂风暴雨一般地朝着沈继文又攻了十几招,逼得后者连连往后面退去,左支右绌,险象环生。
其中有好几刀差点劈在他的胳膊上,嗤嗤嗤,对方又是三刀朝着沈继文的胸前横削过来。
沈继文一咬牙,双手握住武士刀朝着对方横削而来的长刀格挡过去,铮两刀撞击在一起,沈继文虽然腿上受伤,但毕竟年富力强,这一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