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2/2)
“世子夫人客气了,奴婢未出多少力,何况这些本也是身为下人的我们该做的,这么多赏钱奴婢拿着心中有愧。”若是赏钱少,管事婆子就接了,一看白花花的十两银子就不敢接了,连忙将银子还回青山手中。
陶言真微笑着道:“嬷嬷才是客气了,今日若非嬷嬷出力,光凭他们还不能这般顺利地将事办成,何况你是母亲院中的,原就没义务管世子爷院中的事,这一整日不能白辛苦不是这银子嬷嬷就拿着买茶点吧。”
管事婆子还不好意思接,最后被陶言真劝了几次接下了十两赏钱,一脸欢喜地走了,回去路上想着这位世子夫人真会做人,出手也大方,平易近人的态度令她感觉自己是被看重的,心里想着拿人手软,以后有机会就在蒋氏面前多为她说说好话吧。
为了不被送去吃牢饭,两家人咬牙将藏在外的银钱也拿回来大半乖乖送去给陶言真,跪地磕头哭求不要送他们去衙门。
陶言真不是神仙,只估算大概会有多少钱,误差数目也不在少数呢,见两家又各种送上一二百两银子,知这些可能并非全部,但也没再为难他们。
两个男的被革了体面的铺子管事的职位,被打回铺子普通的做杂活人员,而两个婆子连一直被她们嫌弃得要死的洗衣房活计都没捞到,直接被赶去倒夜香,刷马桶了
这次的事处理的还算完美,当然也是运气使然,这事没有想像中的费时费力,就像被大神开了金手指一样,顺顺利利便解决了,而且还令大部分人心服口服。
王嬷嬷听说了这事后立刻就病了,是气的,这次是真的病,躺在床上哼哼唧唧起来。
随着王嬷嬷不管事,陶言真每日事情便多了起来,因被段如谨重视,又教训了厨房里的两个婆子,下人们一时间不敢招惹主子,都很守本事地各做各事。
这日,陶言真给蒋氏请安,用过饭后没有像以往那样过会儿就离开,她被留住了。
“如琅回来有一阵子了,怎么不见如谨多与弟弟相处就算如琅一直在外,但毕竟是亲兄弟,怎的我看着他们两人一点不亲密反到是老三到时常与如谨一起回家,不知如谨是怎么想的。”蒋氏神情郁郁,自己就生了两个儿子,原本两个儿子应该互敬互爱的,谁想长子与次子关系淡然,次子想亲近长兄都不知为何总吃闭门羹,反到是庶子能得长子青睐,这简直太荒唐了
陶言真也早发现了丈夫对两兄弟截然不同的态度,只是没主动问起过,此时听小小讲了,便乖巧地道:“晚上夫君回来,儿媳说说他。”
见儿媳有眼力见,蒋氏颇为满意,点点头道:“这事你上心下吧,身为一个女人并非将后宅的事处理好就行了,还要多劝丈夫与家人更团结,好好的兄弟姐妹若关系渐渐疏远了,那便是当媳妇儿的错,即便她没有挑拨,那也是未尽到劝解的义务,懂了没”
陶言真听得极度不赞同,但知道不能与蒋氏对着干,于是压下心头不满,露出个大大的微笑:“母亲说得对极了。”
晚上,欢爱过后,陶言真窝在段如谨怀中状似无意地问:“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更亲近三叔,对二叔却只是表面功夫一般人家可都是一个娘生的兄弟姐妹更亲近些。”
段如谨闻言一道冷光迅速自眼中闪过,唇角讥讽地扬起,声音有些慵懒地问:“若我说几年后二弟会因是嫡出子而有了不该有的贪念继而对付我,你信是不信”
陶言真惊讶地张开嘴,莫名地问:“为何你这样想世子位就是你的,难道他能抢了”
“哼,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属于某个人的,就因世事充满了变数,才会引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产生不该有的贪念。”
“怪异,你这是什么想法”陶言真手指重重捅了捅段如谨坚实的胸,哼道,“那你亲近三叔做甚不怕他也产生不该有的贪念”
“他不会”段如谨很肯定地道,“三弟只对经商有兴趣,其它无论是科举还是武举于他来讲都是比山还要沉重的东西,他不喜欢。”
“哪里来的自信莫名其妙。”陶言真想说妾生的儿子更不值得相信,只是想一想段老三那整日往外跑,除了赚钱什么都不上心的性子,让段如谨不要过于放心老三的话便怎么也说不出口。
“若我说发生了什么事,比如我病得很严重,眼看就要死时二弟会对我很不好,并且落井下石,而三弟却对我有几分敬重,你信不信”段如谨没有选择隐瞒妻子他对二弟的反感。
“没发生的事,我可不会胡乱猜测,你又非算命仙,上哪笃定他就会害你简直莫名其妙。”陶言真毫不掩饰自己的不以为意。
“唉。”段如谨气馁了,自成亲后,他时不时地都会试探一下陶言真,无数次的试探,已经完全肯定千方百计娶进门,觉得会非常“与众不同”的媳妇儿并非是重生的,未来的一切事她都不知道。
“不知你为何会那样猜测二叔,只是今日请安时母亲说让我劝劝你要多亲近亲近二叔,你总是与庶出的弟弟同进同出的,母亲看在眼中会不高兴。”陶言真想,若以后自己生了两个儿子,结果其中一个儿子排斥另外一个,反到与庶出的小子玩得好,她会不会气死呸呸,没有庶子出生,段如谨敢让庶出孩子冒出来她就敢趁人不备阄了他
段如谨不说话了,想到蒋氏以后会因为自己与二弟的事操心不休就忍不住叹气。
段如琅自小很少在府中,在外生活的时间很长,相许是相处时间过少,两人兄弟情份极淡,兴许这也是最后利益当前段如琅毫不犹豫舍弃手足之情的原因。
、39背后告小状
“不相干的人和事别想了,想想太后六十大寿的事吧。”段如谨不想在段如琅的话题上过多占用时间,提起这段时间满京城官员们最为重视的事情。
听到这件事陶言真也认真起来,说道:“百寿图已经让绣娘们赶工了,相信太后大寿前两天便会做好。”
送给太后寿宴的礼物,陶言真前阵子描述了一下百寿图大致样子,问段如谨有没有见过,值得庆幸的是段如谨说没见过,去问安国公两夫妇同样说未见过,如此便知这个东西还不曾在这个时代流传,鉴于百寿图喻意深远又够独特,陶言真决定送个百寿图刺绣送给太后。
段如谨手指在她眉心弹了下,笑着调侃:“懒婆娘,这东西若是全由你来绣到时更能讨得太后欢心,说不定太后一喜给你的封赏都能羡煞一干人。”
陶言真一把拉下他的手,搂住段如谨的脖子,如一只无尾熊般整个人紧紧贴过去,毛绒绒的大脑袋在他耳根及脖子处蹭来蹭去撒娇:“哎呀,夫君你该知道你亲亲老婆我刺绣功夫一般,都由我来绣成品质量堪忧啊,再说我也绣了,最大的那个寿字就由我绣呢。”
百寿图这东西前世陶言真只在网上看过一两眼,有好几种画法,因时间有限她只打算绣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有一个大大的寿字,然后用不同字体,诸如楷体、隶书及篆体等写出的小小寿字均挨个绣在大寿字的笔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