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2/2)
“魏征老儿,你竟然敢将朕比作昏君,真当我不敢杀你吗”李世民也是气的够呛,本来他今天想要说服群臣同意先征伐高句丽,修路之事可以向后推迟一下,但没想到下面的群臣无论文武,都是一致反对。房玄龄他们顾及李世民的面子,劝诫的十分婉转。但魏征这家伙却根本不顾什么情面,直接就和李世民硬顶起来,现在更是连昏君都骂出来了,气的李世民杀气四溢,恨不得亲手宰了魏征。
“陛下要杀要刮,那是陛下的事,不过征讨高句丽一事,老臣是万万不会同意”魏征牛脾气也上来了,硬着脖子又将李世民的话顶了回去。周围的房玄龄等人都默不作声,心里却对魏征佩服不已,连那些胆包天的武将也都不得不佩服他的胆量。
“你”李世民气的说不出话来,指着魏征的手都在颤抖,虽然恨不得想杀了对方,但他却知道魏征对自己的重要性,说说气话可以,但要让他真的下手,他还真舍不得。
正在李世民满腔怒火无处发泄的时候,忽然看到了站在角落里的李愔,当下手指转向李愔道:“六郎,现在文武百官都反对父皇征讨高句丽,你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反对父皇”
李愔听到李世民的问话,心中是暗暗叫苦,这明显是李世民的怒火没处发,要拿自己这个儿子出气啊只要自己敢站在大臣这边,估计立刻就会引来李世民的滔天怒火,他拿魏征这些人没有办法,欺负一下自己这个儿子却没有任何问题,毕竟老子教训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不能说什么。
“启禀父皇儿臣儿臣”李愔左右拿不定主意,说话也是吞吞吐吐的,如果说支持李世民,那未免有些太不负责任,毕竟他也知道现在不是征伐高句丽的时机,去了也只能损兵折将,原来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而且昨天他已经答应了房玄龄,如果现在变卦,那不成反复无常的小人了吗,绝对会让房玄龄等人看不起自己。可要是说反对,看李世民愤怒的样子,自己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哼,支持就是支持,反对就是反对,吞吞吐吐像什么样子”李世民本来就是想找茬,看到李愔的样子,当下就要发作。房玄龄和魏征等人也都很同情的看着李愔,可是却没有一点办法,现在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对话,他们这些外臣根本插不上嘴。
李愔急的汗都下来了,放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可无论选哪个,后果都十分严重。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人是一种十分奇怪的动物,在强大的压力下,有些人会因为无法承受而崩溃,有些人却在压力下表现超常,能做到平常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李愔明显属于后一种人,在李世民的强大压力下,他忽然感觉自己竟然变得十分冷静,脑子里也无比清晰,之前乱成一团的思绪很快变的井井有条,只是眨眼间的功夫,他就想好了应对之法。
第三十九章忽悠皇帝老爹
“启禀父皇,高句丽占我辽东,而且屡抗我中原大军,致使中国子弟伤亡惨重,实乃我大唐的心腹之患,所以儿臣以为,当早日发兵夺其城、灭其国、绝其嗣,以除后患”
李愔的话刚一出口,魏征等人都是暗暗摇头,觉得李愔年纪太轻,目光也太过短浅。而房玄龄则在心中叹息,认为李愔虽然足够聪慧,但是却欠缺胆气和魄力,在李世民的压力下竟然倒戈投降了。
李世民也有些意外,本以为李愔会和其它人一样反对征讨高句丽呢,没想到他竟然是唯一一个支持自己的人,这让孤立无援的李世民感到格外欣慰。
李愔将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心中却在暗笑,接着说道:“父皇,高句丽虽说是个小国,但因其地处辽东苦寒之地,而且现在国内又没有什么大的变故,所以并不好打,为此儿臣这里有平辽三策献上,希望能对父皇有所帮助。”
“好,还是愔儿知我心,快将你的平辽三策讲一下,让朕与众位卿家听听。”李世民是拍案大笑,好不容易有一个支持的人,看样子还是早有准备,竟然连计策都想好了,而且这个人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谓上阵父子兵,古人诚不欺我也
房玄龄则是迟疑不定,难道昨天李愔是敷衍自己,其实他早就打定主意支持攻打高句丽可这也说不过去啊,李愔只是一个闲散的王爷,怎么可能关心这些军国大事其它大臣则对李愔的话嗤之以鼻,李愔只不过是一个十五岁的半大小子,又从来没有带过兵、议过政,怎么可能有什么平辽三策,估计最多只是一些浅薄之见罢了。
“是,父皇”李愔向李世民和众人施了一礼这才说道:“我这平辽之策是依据高句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共分为三策,第一策为疲敌之策:高句丽地处辽东,土地出产不多,每年夏秋时节,是他们粮食收获的关键时刻,此时我大唐可以派小股精锐进行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同时封锁大唐与高句丽的边境,严禁大唐的粮食流入高句丽,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国力大损。”
“嘶”李世民和文武群臣听了李愔的第一策后,都是倒吸了口凉气,李愔此计可谓是毒辣之极,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如果真的实行李愔这条毒计的话,估计几年后高句丽已经不是国力大损,而是直接陷入内乱和崩溃的边缘了,到时哪里还用大唐派兵,估计只用粮食收买人心就能平定辽东了。小小年纪竟然能想出如此老辣之计,这让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不得不对李愔刮目相看。
李愔已经完全陷入自己的思维中,并没有注意到李世民和文武百官的反应,继续说道:“第二策名为离间之策:高句丽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除了国君荣留王外,还有不少将军手握重兵,不听国君的号令,而荣留王也一直想要收回军权,我大唐可以派细作进入高句丽,或收买或威胁,挑拨荣留王和实权将军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分化之目地,甚至让其暴发内乱,到时我大唐再发大军,就可一举将其荡平。”
“第三策为强已之策:辽东乃是苦寒之地,特别是冬季尤为寒冷,如果大军在冬季之前无法攻克高句丽,就只能退军等到来年春天再战。不过儿臣听闻高昌国有作物名为白叠子,其花如絮,不但可以用来织布,而且将白叠子填充进衣物做成棉衣,比之皮裘还要保暖,若是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