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满江红之崛起 > 分节阅读 297

分节阅读 297(1/2)

目录

的老行当,化妆成马匪或是正义军、挺进队之类的抗俄团体,进驻科尔沁草原,四个月中,表面上入关整编的部队,就这么化散在了科尔沁草原和兴安岭内。

至于从陕西调来的第一军团,接替了第二军团的防务,负责在东北地区“武力维持”中立,武装维持,这或许是中国和满清最大的不同,虽说中国从未宣布中立,但事实上的中立,还是需要维持的,尤其是不能让战区继续扩大化。

此时的第二军司令部内,穿着一身中将军装的肖炘韧正凝眉看着沙盘上最新的战局局势变化,短短的几个小时中,战区的局势变化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真不知道是日本人能打,还是俄国人无能”

“是俄国人无能,奉天战役刚打响前,你看库罗巴特金摆出的是什么阵式,他害怕日军迂回几乎害怕到了极点,把部队在一线完全展开,像线式横队一样使得下面拉的很宽,沙河的阵地正面宽度竟然有一百公里,可却不利于部队迅速变更部署,同时又拉薄的防线,使得日军容易从薄弱环节撕开突破口,突破口一经撕开,俄军连应对日军迂回进攻的反攻的部队都来不及调动,战线太长,预备队又被日本人声东击西给调走了,结果只能撤退从一开始,战术上的失误就决定了奉天战役打不长”

“还有俄军的火炮,也成线列式部署,配备速射炮的轻炮连几乎全部配在第一线,但是重炮连却大部署在纵深内,抽调第一线的很少,即便用最大射程的火炮,也不能压制日军的火炮和摧毁日军的前沿阵地上的工事,所以日军才能从容的调动所有轻重火炮攻其一点,突破俄军阵地”

“日军总后全国各地上不占优势,可却因为俄军拉大战线,在两翼集中了相对优势的兵力”

“而且他们还实施作战欺骗,散布第三集团军正在向海参崴方向运动的假情报,库罗巴特金得到这个情报,因为海参崴方向只有两个师,所以担心被乌苏里地区被占领后,日军向吉林、哈尔滨推进,陷入关门打狗的困境,所以又从战场上抽出部分兵力去加强乌苏里方向的防御,又进一步弱了前方的线式防御”

“还有武装间谍、小股部队深入后方,收买东北的土匪破袭俄军铁路,像永沼挺进队,上个月10号破坏了的公主岭至长春间的铁路,4天前双炸毁了四平以南的铁路”

肖炘韧思考着战局的时候,第一军团的参谋官和部队主官们却在那里谈论着俄军的失误和日军的成功之处,第一军团不同于久在东北战场作战的第二军团,他们即不熟悉地形,也不了解自己的敌人,他们必须要用有限的情报资料,去分析即将面对敌军的战术特点。

“所以,总而言之,不是日军能打,而是俄军无能”

这会肖炘韧却是语出的惊人替大家伙作出了一个结论,说着他的双手扶着的沙盘的边缘,盯视着奉天直接鞍山一线。

“日军有26万,咱们有22万,日军是久战疲师,咱们是新锐之师,日军只有992门大炮,咱们一个师单是6082100迫炮,就有124门,还有18门75山炮和18门88毫米野炮,论极火力,咱们16个师差不多是日军的三倍,日军所有的机枪加在一起,还没有咱们一个团多,这一仗若是说打不赢,咱们可就把脸丢到太平洋里去了”

说着,他一拍案子。

“好了,废话少说,没功夫扯其它的,把一二六团和一二十七团从辽河防线上撤下来,咱们得给俄国人撤出撤退的地方,给日本人留出迂回攻击的地方”

准确的来说,是给开打创造一个合适的理由。

第14章辽河两岸

炎黄历4603年,西元1905年,3月9日黎明时分,辽河岸畔依然然笼罩着一片浓雾,隆隆的炮声不时辽河东岸传来,这是在东岸日俄两军交战的枪炮声。

披着一件大衣的铁钢良,走出掩蔽所,晨雾中,战壕里战士们依着枪坐在射击台上,在他们的头顶,偶尔可以听到位流弹的啸空声,8年前的傍晚,他们抱怨着掩蔽所里遭罪,而第二天中午,当第一次日本骑兵出现的辽河东岸,并试图越过辽河时,沉寂数月的战线终于鸣响了枪声,兴奋的士兵们,在短短几十秒内,即全歼了进犯日军,甚至未给对方反击的机会。

而他们歼灭的敌人是三名日本骑兵

随后,出现于东岸的日军大部队,严格遵守着乃木的命令,止于东岸,在奉天战役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候,即便是狂妄如乃木恐怕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挑动河对岸的数万中国军队向他的第一集团军发起进攻,到那时最高兴的恐怕就是俄国人,而他则不得不面对两面夹击的困境。

默契往往生于无奈,正像辽河畔的这种默契一样,尽管那些日本兵在辽河东岸河坝的反斜面修建炮兵阵地和战地医院,甚至指挥部,而隔河相望的近卫军官兵,虽然不时的用枪瞄准着那些穿着藏青色军装的日本兵,甚至于日本军官,但却无人扣动扳机。

过去的几天,对于战壕里的铁钢良和他的士兵而言,根本就是一种折磨,有什么比面对敌人,却不能开火更让人心焦。

看着对岸的膏药旗,铁钢良只觉得浑身翻腾着恼怒。每天,睁开眼睛时,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恼怒。现在,当他透过熹微的雾光,审视不足半公里远的河对岸时的日本人时,恼怒的情绪翻腾得更剧烈,呼吸也变得急促了。

“龟孙子的小日本”

铁钢良这么骂着的时候,他听到后面传来一阵马蹄声,他回头看过去,却看到团长竟然骑着马到了前线来。

在士兵的眼中团长穿着笔挺的呢子军服,胸前挂着野战望远镜,戴着白手套的左手放在军刀的把柄上。那是陛下登基后,马鞍山枪炮厂制造的西式军刀,是皇帝陛下馈赠给高级军官的礼物,在军刀的铜制护手上,有五爪金龙图形。

以中校团长的军衔,领持陛下御赐军刀,在不单是第五十二师唯一一位,同样在光复军中亦非常少爷,作为黄埔军校四期学员的团长,凭的是以一个陕西新建团克复兰州的军功得到了这把军刀,而一三九团又被部署的最前沿,同样的也被很多人看做这是司令官对团长的看重。

骑在马上的熊克武感觉到胯下脾气暴戾的战马的肌肉在痉挛地颤动,嘴里喷出的粗气把冬天冰冷的空气搅得翻滚不安。太阳慢慢升起,一缕阳光斜落在他粗壮的身躯上,右面脸颊在阳光的沐浴下感到痒兮兮的温暖。

作为四川人,熊克武并不习惯关东的这种寒东腊月天,不过虽说不习惯,他也没穿他的那件军呢子,驼绒里的大衣,而是穿着件茶褐色的呢子军服,骑在马上。

见着长官,铁钢良和战壕里的兄弟们连忙立正,轻击靴根行着军礼。

“长官好”

浓浓的秦腔在战壕里响起,熊克武扬了下马鞭算还了个军礼,然后他盯着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冷娃们,这些陕西娃和他一样,都不见得能习惯这关东的严寒,虽说戴着狗皮帽子,可身上的棉军装,却还是在关内领的,虽说都穿着大衣,但不少士兵还是冻的嘴唇发青,看到不少战士都打着冷颤,他的嘴唇间吐出一句话。

“冷不冷”

“报告长官,陕西的冷娃不怕冷”

铁国良正色答道。

点点头,马上的熊克武又把视线转向一个年纪稍青的战士,他在立正时身上还打着摆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