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8(1/2)
中德合作实际上变成了德国对中国的半殖民,中国对德国无疑是怀有深仇大恨的,现在宣战只不过是为了过去雪恨而已。
“第二,则是为了永保东亚之和平,现在欧洲陷入战争,战火随时有可能燃烧至少亚洲,为了维持最基本东亚的和平,我们只能断然采取措施,占领德属新几内亚。”
梁敦彦的解释只让朱尔典把双眼猛的一睁,他总算是见识到了中国式的“厚颜无耻”,什么报仇雪恨,什么掠夺中国的资源、什么占领中国的市场,事实上任何人都知道,假如没有德国的帮助,就不可能有过去九年间的中国工业进步,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经济、工业、科技的全面发展。
中国之所以对德国宣战,并非因为同德国有什么旧怨或新仇,而完全是出于乘机扩张、夺取殖民地的需要,他们夺战了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的国土面积不过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
众多的人口、稀少的土地资源一直困扰着中国,正因如此,中国才会在婆罗洲问题上,在婆罗洲自治问题上作出让步的同时,又坚持对婆罗洲移民权,后来又同德属东非签署移民协定,接着又在1907年同巴西签署移民协定,甚至还在5年前同英属婆罗洲签署移民协定。
他们之所以签署众多的移民协定,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耕地面积的稀少,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移民,向海外移民。短短8年间,超过300万中国人移民英属婆罗洲、700万中国人移民荷属南方自治区,200万人移民巴西,20万人移民德属东非,可他们并不满足于移民他国领地,现在他们选择了扩张,成本最为廉价的扩张。
在德国陷入战争时,夺取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朱尔典完全能够想像出来,在中国人占领德属东非之后,会有源源不断的中国人涌入德属东非,甚至整个非洲。
“在德属东非的军事行动,是为配合在德属新几内亚的军事行动,毕竟我们在德属东非有十余万侨民,我们必须要保证侨民的安全所以,希望英国能够给以谅解”
“伦敦希望本人向贵国传达英国的决定”
朱尔典并没有反驳梁敦彦的解释,事实上在他看来,根本就不需要解释。
“中国必须要从德属东非以及德属新几内战撤军”
撤军
梁敦彦的双眼一睁,似嘲讽的看着对方。
“那么撤军之后呢把德国人的殖民地归还给德国人”
“英国政府将派出军队接受两地”
朱尔典认真的说道。
“德国海外殖民地的归属,将会在战后,由协约国各成员国,协商处置,绝不能任由某一国占领。”
“朱尔典大使”
站起身,梁敦彦盯视着对方,脸上的笑容这会已经完全消失了。
“非常抱歉,本人已经接到内阁的直接指示,我国将不就任何涉及到中国从德属东非、德属新几内亚撤军问题上进行任何级别会谈”
面对朱尔典的诧异,梁敦彦的表情变得极为严肃。
“本人虽不是军人,但对于我国军人却有一定了解,任何我国军队流血所得之利益,若他国意欲夺占,那么就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血”
这一声冷语只让朱尔典的心下一颤,他惊讶的看着面前站书桌后的梁敦彦,面上尽是不可思议的之色。
“这是战争威胁吗”
这句话朱尔典根本就是脱口而出,但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或许过去英国从不惧怕战争威胁,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至少在德国的问题解决之前,英国绝不能激怒中国。
事实上不仅不能激怒中国,英国还需要中国在很多地方的合作,甚至可能会需要中国派出他的陆军,当然如果需要的话。
“不,这只是善意的提醒,请不要怀疑,一个饥肠辘辘人悍卫食物的勇气”
梁敦彦话里已经完全没有一丝隐瞒之意,事实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有的理由都是空谈,最根本的理由是为了实现领土的扩张,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可供移民数千万人之多,对于中国而言,德属殖民地是中国的第一块殖民地,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
“请不要怀疑,一个饥肠辘辘人悍卫食物的勇气”
芮施恩念叼着这句话,面上便浮现出些许苦色,对中国抢占德属新几内亚的举动,严重损害到美国的利益,如果说印度洋是不列颠湖的话,那么,太平洋对于美国而言几乎等于美利坚湖,美国的利益在太平洋,而过去美国可以容忍中国,是因为他们表面出的克制,但是现在中国却完全表现出了一个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的渴望,这无疑是危险的。
而梁敦彦对朱尔典的回答又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这是再清楚不过提示,他是在提醒我们,假如我们想要他们从东非、新几内亚撤军的话,恐怕只有付之于武力,而他们愿意为保全已经得到的殖民地,而不惜代价”
朱尔典提醒着眼前的芮施恩,无论是伦敦或是华盛顿,在做出决策时,都会充分考虑到他们这些驻外使节的意见。
“何止是不惜代价,在中国有一句话,吃到嘴里的食,是别想吐出来的,看来想和平的让中国退出两地,完全没有任何可能”
“的确,完全没有一丝可能”
朱尔典肯定的说道,他知道伦敦绝不会为了德属东非向中国开战,除非伦敦疯了,否则那就是硬把中国朝德国人的阵线推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