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5(2/2)
“所谓的做好调查就是先调查影片的试用范围,我拍摄的两部电影都是青春片,这些电影基本上都适用于80后和90后,因此我也会尽量拍摄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东西。”
涵哥点点头道:“别说是那些80后和90后,就连我这个60后都对那些年产生了共鸣”
徐乾继续道:“所谓的做好定位,就是商业片和文艺片的区分,我知道自己拍摄的商业片,因此尽量迎合观众,尽量的通俗易懂,而不是“求险”,“求奇”。”
其实徐乾觉得商业片和文艺片的区别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故事方面。
商业片几乎是爆米花,让人欢喜让人忧就行。
而文艺片则不同,他们更注重人性,更注重史诗,希望以小见大,任何一件事都要引发出无数的大道理,然后给人以警醒。
其次是人物的性格,商业片的人物性格并不突出。
而文艺片的人物性格则非常的极端,非常的疯狂,因为性格越极端,越疯狂才能越凸显出人性
涵哥对徐乾的回答有些意外。
因为即使现在许多导演都拍摄商业片,却也不会有这种“我拍商业片我很光荣”的想法。
许多导演内心里都想拍出一部史诗巨著,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大师梦呀
。。。。。。。。。
徐乾内心里对于文艺片倒没有什么偏见,毕竟他也喜欢看霸王别姬,东邪西毒
他觉得文艺片和商业片都有存在的必要。
你不可能总看爆米花电影,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看一些文艺片震撼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且文艺片也不是没有市场,这可是许多文青的最爱呀
同样的你也不可能总看文艺片,不可能每天都震撼自己的心灵,一个月震撼个一次也就够了,再多就不值钱了。
徐乾觉得商业片和文艺片得有主次之分。
很明显,商业片应为主,因为它符合大众审美,能够保护市场
文艺片应该依附商业片而存在。
。。。。。。。。
涵哥是那种想问就问的主持人,他对徐乾道:“徐乾你也应该算是学院派吧,我记得学院派的导演通常都喜欢拍摄文艺片,怎么你却与众不同。”
徐乾的确算是学院派
因为他是燕京电影学院的学员
说实话,他都已经快忘记自己还有这么一个身份
这个身份对他来说是可有可无
曾经的燕京电影学院以他为耻辱,现在却反过来。
当然燕京电影学院也不会对他卑躬屈膝。
毕竟燕京电影学院这些年来可是走出了无数的大导演,大咖
比如说陈玄礼
相比他们,徐乾现在取得的这点成就虽然辉煌,却也不至于让电影学院跪舔他。
当然,虽然没有跪舔徐乾,却也保留了他的学籍,毕竟是电影学院走出去的。
。。。。。。。。
至于为什么说学院派喜欢拍文艺片
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学的就是这个,第五代导演做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以陈玄礼为首的第五代导演可是开创了一个所谓的“大师年代”
那些大师的确拍出了一些令世人瞩目的作品,这些大师或揭露社会阴暗,或反应时代变迁,他们一个个都是十足的斗士。
当然这些影片也有不好的一点,就是光揭露黑暗了,光说“中国丑陋了”,却没有希望,没有光明,这也导致在现在有许多网友对这些大师吐槽不已,认为他们是在损坏中国的形象
当然这些评论是有偏颇之处的,因为没有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上思考问题,若把自身放在那个年代,未必比那些大师做的更好
这些大师有功也有过,到底还是做出了一番成绩。
相比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什么玩意”
他们也拍摄文艺片,却大多追求“极致的变态”,“追求个”,过分表达自我。
这也造成了他们险些就把中国市场给玩坏了。
当有人批评他们的时候。
他们还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姿态,用藐视的眼光看着其他人:“你们不懂我”
“你们是ow逼,看不懂我的电影”
估计他们就连自己都看不懂自己的电影
显然他们有了一个很错误的认知
那就是看不懂的片子就是文艺片
其实不是这样的,文艺片不是这样的狭隘
也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让许多人对文艺片产生了歧视,乃至于蔑视
第467章访谈2
徐乾回答道:“我之所以拍摄商业片是因为我想留住市场”
“留住市场”
涵哥适时的发问。
“此话何解”
其余的天天兄弟也是看着徐乾。
徐乾回答道:“纵观世界影坛,商业片师兄占据着优势,在美国,在中国,甚至在文艺片摇篮的欧洲,商业片都占据着绝对的市场”
“好莱坞横扫世界,靠的不是文艺片,而是商业大片,香港曾经贵为东方好莱坞,靠的也不是文艺片而是商业片”
“因为商业片能够先获得市场”
对于任何人来说,不管你有什么梦想,你得先有话语权,不然你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那怎样取得话语权呢那无疑是有自身的号召力,无疑是出名。
毕竟“名人放的屁都是香的”
郭小四为什么能够拍电影,还不是他之前就在别的行业功成名就,要不然他能当导演
当然他拍的电影实在是。。。。。。。
涵哥他们咂咂嘴:“说的貌似蛮有道理的。”
观众们也深以为然:“也就徐乾这样敢说。”
“其实我也喜欢看商业片,不喜欢看文艺片,文艺片根本看不懂呀”
“最讨厌某些文青用文艺片在我面前刷逼格。”
“许多人说商业片就是爆米花电影,但是许多商业片的教育意义可比文艺片还有效果,因为商业片的市场更大,看的人更多,自然影响的人也更多”
“文艺片太无聊了,曾经为了装逼看一次文艺片,结果我就睡着了,那次睡得还真香。。。。。。。”
。。。。。。。
涵哥问道:“这样会不会有点俗,毕竟文艺片可是许多导演追求的梦想”
的确有许多导演为了拍摄文艺片倾家荡产,年华消逝却一事无成,不被世俗承认却依旧坚持
这些人的确值得钦佩
但其实这些人可以换个方向呀,就比如说另一个世界的冯大泡,出了名的商业片大导,等他成名之后却开始追求“艺术来”,搞了1942,还搞了一部潘金莲,有谁说他呢
徐乾郑重的回答道:“我觉得得吃饱饭才能追求梦想,不然得饿死。”
你做艺术每人欣赏,每人给钱,那肯定得饿死呀
就像有些网文作者太监或者退出网文圈一样,为什么
有两种可能,一就是被读者给喷的不能自理,这得归功于心理素质。
第二个就是成绩差了,就像极品处男和巫临异世的作者一样,这两本书徐乾可都是超级喜欢看的。
涵哥等人觉得徐乾这话糙理不糙呀
是这么个道理呀
得先追求物质,才能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