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3(2/2)
刘毅想了想,道:“旅座,十天时间会不会太仓促了长官部那里怕是不好交待啊。”
“十天时间虽然紧了些,不过差不多也够了。”岳维汉道,“再说现在日军的五大精锐师团已经齐聚徐州,其余各大战区所面临的压力已经大减,应该能够及时做出调整了,军令部也差不多能够做好武汉会战的准备工作了。”
岳维汉之所以自愿留守徐州,无非两个目的,一是掩护第五战区主力撤退,二就是替武汉会战的部署争取时间,现在第五战区主力早已经分头突围,再有十天,武汉会战的准备工作差不多也能完成个七七八八了,宝山旅也就能够撤退了。
现在的问题是,宝山旅该怎么从日军五大师团的包围圈里突围
刚说呢,柳忻少校忽然神情严峻地走了进来,道:“旅座,军令部急电”
岳维汉伸手接过电文,看完之后顿时就变了脸色,刘毅急道:“旅座,电文怎么说”
岳维汉一字一顿地道:“军令部转来了委座的口令,委座命令我们宝山旅死守徐州,直至最后一兵一卒”
刘毅霍然抬头,满脸震惊。
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这可是死命令了
蒋委员长这道军令一下,除非岳维汉再次抗命,否则宝山旅就真交待在徐州了。
对于蒋委员长的心思,岳维汉可谓是洞若观火,肯定是宝山旅在徐州的浴血抗战引发了全体华人捐款捐物的狂潮,也给国民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蒋委员长尝到了甜头,所以才会命令宝山旅一直死守下去,直至最后一兵一卒。
作为一名政治家,蒋委员长的决定无可厚非。
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如果宝山旅的牺牲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并且能够极大地扭转整个抗战的形势,那么换了任何人来当这个领袖,也绝对会下达同样的军令,岳维汉也会心甘情愿地为国家,为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
但这仅仅只是假设,依靠华人华侨捐款捐物是绝对无法持久抗战的。
因此,岳维汉和宝山旅绝不会为了蒋委员长的“美好愿望”而死守徐州,更不会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对于岳维汉来说,谁下的命令不重要,有没有必要最重要如果有必要,既便没有命令,岳维汉也能以死相拼,如果没有必要,蒋委员长亲令也不好使
当下岳维汉抬起头来,冷然道:“计划不变,我们只守十天,今天是五月九日,五月十九日必须从徐州突围”
刘毅点点头不再说多什么了,岳维汉的反应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真要说起来,岳维汉战场抗命也不是一回了,在四行仓库,在南京,岳维汉都曾战场抗命,在南京更是还曾经捏造过委座的令谕,这世上又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
五天后,刺刀营营部。
赵欣怡少校正疲惫地靠在地道口休息,这几天她真是累坏了,又要充当卫生员给伤员包扎伤口,又要充当文艺兵给官兵们演出唱歌,又要充当政治委员给官兵们加油鼓劲,每天晚上还要熬到凌晨三四点坚持他的战地日记。
这样熬法,铁打的金刚也架不住,何况娇弱女儿身
沉重的脚步声忽然将赵欣怡惊醒,急睁眼看时,只见两名士兵正抬着一具担架缓缓走过她的面前,担架上躺着的士兵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抬担架的那两名士兵神情狰狞,面容扭曲,看得出来,他们心里憋了极大的怒火。
赵欣怡不禁幽幽地叹了口气,五天来这样的情景她已经见得太多太多了。
抬担架的两名士兵和担架上已经战死的士兵应该是同一小组的狙击手,而且他们显然是在战场上输给了日军的狙击手,这五天来,每天都是数以千计的两军狙击手在废墟上殊死博杀,国军虽也不乏厉害的狙击手,但总的来说,还是日军占了上风。
赵欣怡明显感觉到了,整个刺刀营的气氛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了。
官兵们开始变得神经质,老兵经常无缘无故打骂新兵,伤员动不动就会举枪自杀,所有负面的情绪已经弥漫了整个刺刀营。
官兵们已经积蓄了太多的杀气。
打开笔记本,赵欣怡开始飞快地书写起来:
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十四日,徐州保卫战已经进入了第六天
伤亡数字正在急剧增加,局势正变得越来越严峻,不过,徐州火车站仍然还控制在刺刀营手中,独立营也仍然占据着火车站外的半片街区,我们仍然没有放弃,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个新兵的故事,一个真正的战斗英雄
我们的英雄名叫赵又廷,来自上海,他虽然入伍还不到三个月,在参军之前也从未摸过步枪,可他天生就是个枪手,徐州保卫战爆发至今,短短的六天时间内,已经有六十九名日军狙击手倒在了他的枪口下
据说,日军已经派出了他们的“狙击之王”
我们的狙击英雄将在战场上与日军的“狙击之王”上演巅峰对决
虽然结果还未揭晓,我却始终坚信,我们的狙击英雄一定能赢得这场殊死对决
s:今天就两更了,大家骂我吧,年纪大了,连续两天熬到凌晨,真吃不消了,今天要早点睡。
第三卷徐州会战第158章活不过明天
第158章活不过明天
萧县,日军第三军司令部。
一名目光犀利、神情冷峻、身材笔挺的少佐军官大步走进了冈部中将的办公室,旋即猛然收脚立正道:“将军阁下,池上俊雄向您报到”
“哟西。”冈部中将欣然迎前,道,“池上君,可算把你给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