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2(2/2)
但是他这个炮兵总指挥的心里却是一点儿底也没有,因为根据日军情报部门所提供的情报。乌苏里江对岸的中队有三个军和一个要塞旅。也就是说即使不额外配属独立炮兵团,中国人在这一线也集中了13个炮兵团不算团级火炮,也至少拥有480到500门各种口径的大炮比日军多出整整一倍而且现在的中国空军也远比日本陆军航空兵强大。战场的制空权完全被中国人所掌握,日本炮兵在白天不仅要同强大的中国炮群搏斗,还要时刻提防着来自空中的威胁,根本就不可能有效支援步兵的进攻,除非得到更多的增援和更有效的空中掩护。他也曾经向山梨半造和远东军司令部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却被想要通过一场孤注一掷的奇袭来奠定胜局的两位大将阁下完全的否决了。日本帝国的国运,看来只能寄托在赌博一样的奇袭行动的胜利上了
时间在等待当中慢慢地度过。很快就要到预定发起炮击的晚上7点了。阿部信行少将拿起桌子上的电话,要通了六个炮兵联队联队部,又看了一下手表。现在是1923年7月1日晚上6点55分类。再过五分钟,中日两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第一次大会战,就要马上开始了。
沈星夜在晚上7点的时候正在看着一封标注着绝密的信件。虽然日军尽全力在掩盖自己的行动,但还是露出了不少蛛丝马迹。有些是被沿着乌苏里江巡逻的侦察兵发现。有些是被军事情报局情报人员报告上来,有些则是被深入日属远东进行侦察的飞机所察觉。总之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显示日军的进攻已经迫在眉睫了,很可能就在今天晚上所在今天下午3点钟的时候,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和第八军军部都下达了全面戒备的命令,沈星夜也命令自己的第23师彻夜戒备。为了避免日军炮火的杀伤,布置在第一线的三个步兵团都已经退到了预备阵地,只有少数担任观察员的官兵还滞留在前沿阵地上。由辎重兵和工兵组成的预备队也完全集中到了最方便调遣的地域,炮兵也做好了进行反击的准备。
就在所有的迎战准备都已经就绪的时候。一道意料之外的命令却从虎头要塞里的第八军军部传到了第23师师部。在这道命令中,第八军军长李宗仁非常明确地告诉他。第23师的任务是迟滞而非坚守如乌苏里江一线失守,应立即依托密林节节抵抗,退向虎林要塞。而且在此战中,第一集团军和第八军不会向第23师派出任何援兵,因为目前第一集团军下属只有第八军这一个军
“炮击日军的炮击开始啦”第23师参谋长龚楚中校的喊声突然响了起来。这个黄埔一期和陆大一期毕业的参谋长的右手正指着师部作战室窗外。沈星夜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就看见东面的天空已经被大炮发射的闪光映得通红。
爆炸声几乎同时在整个前线响了起来。沈星夜和龚楚两人立即冲出作战室,顺着楼梯爬上了这个用原木搭建成的临时师部的楼顶上,举着望远镜观察日军的炮击。日本人的炮火虽然凶猛,但是并不会对已经退到预备阵地上的第23师步兵造成多大的伤亡。他们两人只是想通过观察对手的炮击重点来判断他们的攻击重点。他们最头疼的其实还是兵力薄弱,特别是得知原来配属在第一集团军的另外几个军都已经调走以后。在无法得到增援的情况下,第23师师部现在掌握着的预备队还不到3000人,这支力量”娱乐秀”必须用在最危险的方向上至于被抽调走了的几个军现在正在干什么,就不是他们这个级别的军官需要考虑的了。
日军重炮的火力几乎都集中在小木河李家店一线的前沿阵地上。重榴弹炮的炮弹在环形工事上炸出了一个个可怕的弹坑,将阵地前面的鹿砦铁丝网和雷区一层层全都掀上了天。偶尔还会有几个超大的蘑菇状火球高高腾起,在沈星夜和龚楚看来有点像火山爆发的样子,他们知道那是日本人的240重型榴弹炮在逞凶就算是虎头要塞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都无法经受住这个级别的炮弹轰击
“师座,敌人100以上的重炮数量大概在150到200门”龚楚方向望远镜,大声地对沈星夜说。“主攻方向应该是小木河李家店一线的68团阵地,现在要不要把预备队运动上去”
“先上去一个辎重营,告诉吴晴云吴奇伟,二十四小时内不会再有一兵一卒给他了,再告诉他务必坚守一线阵地24小时不得有误”
第四百一十一章炮灰三
由228门各种口径的大炮所实施的长达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对挨炮炸的少量中国国防军官兵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经历。第68团第203营4连1排排长张钟麟少尉现在就双手抱头,身体蜷缩成一团,卧在一个环形工事的壕沟底部,瑟瑟发抖,口中还念念有词,好像是在说什么“菩萨保佑”之类的话这就是日后官运亨通当了中国国防军总参谋长的张灵甫大将头一回挨炮炸时候的表现。
他所指挥的排现在就留守在203营防守的那个环形工事里。这个工事的背后有一条可供两辆卡车并排通过的便造公路,所有就成了日军炮击的重中之重105、150的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啸,像雨点一样落下来,间或还有像火车驶过似的呼啸声,那是240口径的巨型炮弹划破空气的声音。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和大地的剧烈颤抖,爆炸的冲击波伴随着四下飞舞的金属弹片扫过中队的阵地,将威力所及之处的一切土木工事的碎片,武器的零件,人体的残肢断臂,当然最多的还是泥土统统抛上了空中,然后又像下雨一样纷纷落下,几乎要把躲在壕沟底部的中国官兵活埋了似的。
长达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对那些放炮的日本炮兵来说是转眼就过去的事情,顶多就是出一身臭汗,过把子瘾。不过对挨炮轰的中国官兵来说。这一个小时恐怕就漫长的好像永远不会到头一样。只到所有人都在心里浮上这样一个念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