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6(2/2)
“世界大战能打赢么”武藤信义皱着眉毛反问。他们这些日军高层现在也吸取了中日战争的教训,知道这个世界上比日本能打的国家多得很
“能打赢只要将用gc主义的办法将整个日本变成一部真正的战争机器。将日本的每一分潜力都压榨出来,再联合苏联,就没有打不赢的战争”
武藤接着问:“gc主义有什么办法把日本变成战争机器”
“首先是消灭财阀,在一切关系国计民生的工商业部门实行公有制,由政府通过指令指挥生产,由此可以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最大程度地集中于同军事有关的重要产业。其次是举国上下厉行节约,为了赢得未来的世界大战。全体国民必须最大限度忍受清贫的生活,尽可能减少除生活必须之外的一切享受,禁止任何奢侈浪费。政府则应该掌握绝大部分生活资料的分配权,实行最严格之配给制度,以确保每一个国民都能得到适当的生活和享受。再次是依托gcd的高度组织能力将全日本的国民组织起来,变成大日本红军的后备兵源。最后是实行同军功和干部级别挂钩的等级体系”
“什么gcd不是讲人人平等的。怎么会有等级体系呢”武藤信义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现在日g的报纸上面可是充斥着关于gcd反对特权。人人平等,gcd领导人生活艰苦朴素的报道。
武田亨哈哈的笑了起来:“父亲大人,我们gcd人不是反对等级,而是反对不合理的等级在我们看来,每一个人的享受和荣誉,都应该同他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挂钩。贡献越大,级别就越高,所得到的享受和尊敬就越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鼓励作战,日本才有可能赢得下一次世界大战”
武藤信义点点头。似乎对以功劳定等级,以等级决定荣华富贵的制度非常满意。不过真崎甚三郎却眉头微蹙,喃喃道:“以功授禄的办法好是好,可惜只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能福荫子孙”
“谁说不能福荫子孙”武田亨道:“真崎君难道不知道我们gcd人是讲出身、讲成分的么我等的子孙后代都是出身最高,成分最好,都是我们的革命接班人我们现在打下的江山,终究是要他们来坐的”
“那就好,那就好。”真崎甚三郎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表情,不过随即又拧眉追问道:“武田君,刚才你好像没有提及农村。军中将士的中坚都是农村子弟,如果日g的农村政策同赤俄一样,只怕”
“不,日g的政策同赤俄是不一样的”武田亨很清楚自己这个红军总政委的根基就在军中,对托洛茨基而言,自己最大的利用价值也在于控制日本军队。那位革命先知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要一支强大的日本红军同他并肩战斗,至于这支红军是不是红皮白心根本不重要。所以只要自己能把日本红军带上世界革命的战场,托洛茨基就一定会支持自己他深吸口气,大声保证道:“农村肯定要进行一些改革,但是绝对不会像对城市的大型工商业者那样,直接采取没收的办法。而是会效仿中国的永息制土改,拥有土地的军官可以领取可观的永息,利益不会受损的。至于赤俄模式的集体农庄是根本不适合日本国情的,因此也决不会采用的。”
“那样我就放心了。”真崎甚三郎咧嘴一笑。他和军中的少壮派关系密切,知道武田亨开出的这些条件基本可以满足大家的要求。
这样一来,日本军方和日本gcd之间已经有些紧张的关系,总算是有所缓和了。
就在武田亨通过联姻和许诺将自己和日本红军的军官团捆在一起的时候。身为日本gcd和苏维埃日本的最高领袖,片山潜和裕仁是一点儿也不知道的。
毕竟他们的耳目有限,现在又身在万里之外的苏联,忙着和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讨论如何在苏联的帮助下。早日恢复日本工业。
还有就是,在未来的什么时候,日苏两国怎么联手去解放全人类。
乌克兰东北部哈尔科夫附近一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里面。在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李可夫、重工业人民委员托姆斯基、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等苏方高级官员的陪同下。日本访苏代表团的成员正用羡慕地目光,仔细打量着这个正在渐渐成型的巨大工厂。
一个外交人民委员部派出来的金发美女正在用日语向日本客人介绍工厂的概况。据她说,这家工厂的全名叫“哈尔科夫gc国际工厂”,是一家超大型的汽车、拖拉机和军工联合制造企业。工厂的占地面积多达数十平方公里,几乎就是一座中型城市。工厂全部建成以后将有数万名工人在这里工作,每年可以生产上万台汽车、拖拉机,如果转产坦克的话。年产量也将达到两千台轻型坦克以上该厂所使用的一半机器设备都是苏联自行生产的,另一半则是突破重重阻力,通过中国、日本、罗马尼亚等国从美国进口。而且这家哈尔科夫gc国际工厂只是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要建设的为数众多的重工业工厂中的一家。还不是最大的一家
听了她的介绍,日本代表团的官员们低声议论起来了。
“一家工厂一年就能生产两千台战车日本要是能有这样的工厂就不会被中国人欺负了”
“听说中国现在也在建设类似的工厂啊,他们是从德国、法国引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
“听说中国人还在建造航空母舰呢就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台上,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很多都是来自我们日本全都是国贼啊”
“日本已经落后了。一定要奋起直追才行。像哈尔科夫gc国际工厂这样的厂子,日本也要建设”
“对,日本也要建造航空母舰,决不能落在中国后面”
片山潜背着手一边走一边打量着眼前的工地,代表团官员们的议论,似乎没有入耳。参观哈尔科夫gc国际工厂建设工地之前,斯克良斯基已经私下找他谈过话了。谈话内容就是日苏两国展开工业合作和跨国工业布局。前者还好理解,日苏两国都算是刚步入工业化门槛的国家。又都是苏维埃国家,两国的工业又各有长短可以互补。而且日本也需要苏联提供的资源来支撑本国重工业,展开合作是必然的。
至于跨国工业布局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按照斯克良斯基的说法,苏日两国现在完全是一体的,未来的目标又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两国的工业建设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采取最有效率和最合理的分工布局,尽量开展联合研发、联合建设,避免在建设中出现重复浪费。
而且苏联和日本两国的军事工业建设,还应该立足于未来解放全人类的战争。比如苏联在未来战争中所负担的任务就是在陆上击败德国、法国和中国因此要重点发展陆军装备,特别是机械化武器装备。而日本的主要任务是牵制中国和击败帝国主义的海上力量,所以要重点发展海军的武器装备要将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航空母舰、重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当成重中之重,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重建日本海军。至于日本的陆军武器装备,则完全可以由苏联提供,日本无需再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生产陆军装备的工厂中去了。
另外,苏日两国应该在航空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完全可以考虑成立联合飞机制造公司,集中两国的航空工程师的智力,共同开发军用飞机
想到苏联方面提出的这些建议,片山潜的就双眉紧皱陷入了沉思。
倒不是担心将来的日本工业沦为苏联工业的附庸,而是在为将来的世界大战感到忧心忡忡。他就是在后知后觉,也能从斯克良斯基的话语中感觉到对方解放全人类的决心有多么坚定
作为一个苏维埃国家,将来的日本肯定要站在苏联一边参战,甚至还要充当苏联的马前卒。如果打赢了世界大战当然好,可万一要打败了呢虽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苏联和日本两国都能将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