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0(2/2)
安田康夫看看脸色阴沉的托洛茨基。咬咬牙道:“如果不行,那么日本红海军就派遣舰队进入印度洋。此外,日本还可以向印度提供10艘驱逐舰、5艘潜水艇和2艘巡洋舰。并且帮助印度训练海军官兵。”
“那么日本能否向中东派出远征军呢”托洛茨基又追问道。
面对托洛茨基的咄咄逼人,安田康夫心中叫苦不迭,他勉强挤出个笑容,向托洛茨基解释道:“派遣陆军首先要取得印度洋制海权,只要印度红空军的特攻战术奏效,日本陆军立即就能派往中东,这是没有问题的。在这之前,日本只能向派出少量人员到中东或是印度。”
这个结果还是让托洛茨基比较满意的,实际上他并没有指望日本能答应向印度洋派兵。中日之间的默契他是知情的,而且也默认了,只是鲁易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也不好驳了这个新鲜出炉的gc国际亚洲局书记的脸面。只好跟着向日本施加压力。
此时此刻。常瑞青正在凯撒霍夫饭店的某一间豪华餐厅里同美国总统罗斯福一起吃晚饭,吃的是法式大餐,菜单用中英两国文字印在上面有美国官方大纹章徽饰的淡黄色的厚纸上,有鱼、汤、野味、牛扒、鸡、蔬菜沙拉和烤羊肉等长长一串。金发碧眼的侍者开始一道道的上菜,另外更多的侍者那种葡萄酒、香槟酒或是威士忌殷勤地给宾客们倒酒。虽然上午同霍普金斯的会谈不怎么愉快,但是这会儿却是一副宾主尽欢的愉快气氛。
富丽堂皇的餐厅里的一张长餐桌周围,坐满了权势煊赫的大人物,今天的宴会花的是美国纳税人的钱。所以罗斯福总统大模大样坐在餐桌顶头的主位上面,在他的两侧分别坐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他们三个人似乎谈得很投机,特别是那位穿着蓝色意大利海军制服的意大利领袖的话好像永远说不完,能作为世界五大强国之一的领袖出现在这个餐厅里,显然让墨索里尼先生兴奋不已了。
常瑞青坐在希特勒身边,他的对面是坐在墨索里尼身边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他们二位从宴会一开始便开始低声议论着印度问题。再有几天就是印度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了,这个消息对张伯伦来说无疑是很坏的,这说明35亿印度阿三已经团结在印度gcd的红旗之下,正式摆脱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了。更让张伯伦感到沮丧的是,眼下英国国内对印度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承认印度独立,过去10年的印度战争已经让大英帝国感到筋疲力尽,或许现在是时候摆脱这个麻烦了。另一种意见当然是反攻印度,代表人士是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
他也出席在今天的宴会现场,就坐在张伯伦身旁,竖着耳朵在听常瑞青和张伯伦的谈话,当他听到常瑞青说中国已经帮助印度斯林联盟和真主党招募到了一百万大军,准备在完成训练后分成东西两路反攻印度的时候,顿时就追问了起来:“请问总理阁下,您打算让大英帝国在反攻印度的战争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如果那些斯林成功取得印度统治权,他们和大英帝国的关系又将如何定位呢”
常瑞青咳嗽了一声,唇角露出一丝苦笑:“这两个问题,似乎不应该由我来回答吧现在的关键是,你们大英帝国到底准备在反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果你们还打算在战后维持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那现在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否则要那些斯林服从伦敦的指挥也不大可能吧毕竟现在斯林军队的武器、经费、教官都是我们提供的,大英帝国反攻印度的积极性在哪里我好想没有看到,反而还风闻了一些大英帝国准备放弃印度的传言。”
丘吉尔冷冷地看着常瑞青:“大英帝国永远不会放弃印度但是谁都知道,这场世界大战的重心不是在南亚,而是在欧洲所以我们必须将主力配置在欧洲,等打败苏联之后再解决印度。”
常瑞青看了看张伯伦。英国首相微微地点了一下头,似乎是认可了丘吉尔的话:“大英帝国当然不会放弃帮助印度人民的义务,现在的问题。只是一些军事部署上面的细节问题。我们也考虑过了,这个时候从中亚和东孟加拉发动反击成算不大,印度红军的总兵力有1000万之多,靠100万斯林军队似乎不足以击败他们。所以我们认为,反攻印度应该放到解决苏联之后,而现在我们的重点只有两个,一是欧洲。二是中东。我们希望中国也能以这两点为重心,进行军事上面的部署。”
“当然,当然。我方的部署一直是首先打败苏联为核心的,只要打败了苏联,日本和印度这两个苏维埃国家就不足为虑了,所以打败苏联就是打败印度和日本”
常瑞青这话好像是说给罗斯福听的。美国总统一心多用。一边和希特勒、墨索里尼这两位历史反革命相谈甚欢,一边还伸长了耳朵留意常瑞青和张伯伦的谈话。所以常瑞青的话音方落,他就轻轻咳嗽下,微笑道:“诸位,我想先解决苏联应该成为我们五国的共识。希特勒先生、墨索里尼先生,你们也是持同样的观点吧”
希特勒闻言冲罗斯福微微点头,然后才开口:“从地图上看,目前能够直接进攻苏联的国家只有我们德国和东方的中国。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德两国一直在同苏联苦战。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是离消灭苏联这个邪恶轴心还差得很远。因为苏联是一个非常非常强大的国家,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确切情报,苏联红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2000万无论这些军队的武器装备如何,光是这个庞大的数量就不是短期内可能消灭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朋友同我们一起进行反对苏联的战争,同时也要做好持久作战和开辟第三战场的准备。”
“第三战场”这个概念是德国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提出来的,他将包括北欧战场和巴尔干战场在内的西线正面战场称为“第一战场”;将中苏在东线的战场称为“第二战场”;而“第三战场”则是指中东战场。
鲁登道夫还声称,由于中德两军在东西两线展开的攻势,目前苏军主力已经收缩到了第一和第二战场,在中东的力量十分薄弱,所以正是在中东开辟第三战场的良机。而且只要夺取了中东,反苏盟军就能在波斯和伊拉克北部部署中远程轰炸机对苏联的石油重镇巴库和格罗兹尼进行狂轰滥炸,只要摧毁了苏联的石油基地,就能让苏联重工业陷入瘫痪,让2000万红军失去必要的武器装备。因此开辟第三战场是战胜苏维埃敌人的必要手段,应该立即着手实行。
希特勒的表态似乎正中了英国佬的下怀,张伯伦立刻接过话题宣布道:“开辟第三战场的任务可以由大英帝国完成,目前我们正在埃及集中重兵,最晚将从今年12月初开始反攻中东当然,帝国也希望可以得到盟友的帮助。”
罗斯福用眼角扫了一下常瑞青,立即开口道:“美国准备在对苏宣战后向埃及派出远征军以配合英军反攻。不过在我们向苏联宣战的同时,也希望所有反苏维埃协定的缔约国可以向日本宣战。”
美国总统的发言明显是指向中国的,现在中美英德意五国当中,只有中国没有对日本宣战。所有的目光和压力都集中到了常瑞青身上,常瑞青却丝毫不以为意,端起一杯葡萄酒浅浅抿了一口,笑道:“诸位,现在这个世界上不止有苏联和日本两个苏维埃大国存在还有一个拥有35亿人口和至少1000万红军的印度人民共和国,虽然在座的各位都不承认这个国家,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现在我们有50万远征军在东孟加拉地区同印度作战,我们的中亚方面军也在阿姆河上游同印度红军交火,此外在我们的帮助下,中亚和印度斯林还组成了100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