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1(2/2)
“你想做什么”美貌少妇急忙退后两步,避开了李承的手,一脸警惕地瞧着李承。
“此女是谁”刘晴小声地询问着谢安。
打量了一眼那位美貌的少妇,谢安压低声音说道,“听李承所言,像是秦王李慎的王妃,不出差错的话,应该是河内苏家之女,具体我不知晓”
“不知晓”刘晴诧异地瞅着谢安,小声古怪说道,“你在冀京时不是与李慎打过好几次交道么”
翻了翻白眼,谢安没好气说道,“废话人家可是王妃,轻易如何见得到我跟李慎的关系还没好到他会叫出正宫王妃与我相见的地步”
说实话,众皇子中,除了八贤王李贤至今尚未婚配外,其实谢安也只见过皇九子李寿的王妃,即如今的皇后王氏,除此之外,其余几位皇子的王妃们,谢安一位都不曾见过。毕竟他跟其余皇子的交情,远不如与李寿的交情。
而这时,秦王李慎的生母,淑妃赵氏也逐渐从最初的惊惧中平复下来,望着安陵王李承沉声质问道,“妾身等一行人出离汉中人遭贼人所掳,护卫兵士皆惨遭屠戳,此事可是五殿下派人所为”
“正是”李承很坦然地承认了。
赵氏眼中闪过几丝怒意,在环视了一眼四周后,沉声说道,“观此地好似我大周军队营地,何人为主帅耶”
帐内众将的目光下意识地望向了谢安。
顺着众将的视线望了一眼谢安,赵氏眼中闪过几分惊怒,强忍着怒意说道,“原来是谢尚书谢尚书掳掠我等弱质女流究竟意图何为”
因为谢安当年官拜刑部尚书之职时赵氏曾见过他,因此,她此番认出了谢安。
“这个嘛”谢安感觉有些尴尬了,而就在这时,却见安陵王李寿一抬手,微笑说道,“谢大人,不是说好之后的事以本王为主么”
最好你来
谢安耸了耸肩,做出一副悉听尊便的模样。毕竟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让李承自己做的事自己来承担,这样最好。
见谢安明摆着不打算介入,更不打算帮忙,淑妃赵氏微微皱了皱眉,无奈之下,唯有再度望向安陵王李承,沉声说道,“五殿下为何要掳掠我等弱质女流”
李承闻言笑了笑,忽而满脸恨意,咬牙切齿地说道,“本王的皇兄尚来不及留下子嗣便给李慎那厮所害,本王亦要李慎断子绝孙”
四女闻言面色大变,尤其是秦王李慎的王妃苏氏,更是下意识地抱紧了怀中的幼子,生怕孩儿被李承所加害。
而就在这时,却见李承忽然仰面哈哈一笑,笑容可掬地说道,“三位姨娘与皇嫂莫要在意,本王只是开个玩笑罢了,此番请诸位过来,不过是想借诸位的面子,请三皇兄出来露个面你们也知道,三皇兄的行踪向来飘忽难以预测,本王要见他一面,那可不易,这不,只能出此下策了”
“五殿下要见我儿做什么”淑妃赵氏心惊胆战地问道,毕竟他的儿子李慎当年可是害死了眼前这位安陵王平生最敬重的兄长李炜,二人之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也没什么,就是约出来喝完酒,聊聊当年之事罢了”李承微笑着回答道。
可能是从李承满脸的笑容中瞧出了某些恐怖的事,淑妃赵氏咽了咽唾沫,小声说道,“倘若我儿不来呢”
“他会来的”眯了眯眼睛,李承笑眯眯地说道,“如若不来,本王就在襄阳城下架起一只锅,将诸位生生烹了叫他亲眼目睹至亲之人烹于釜内”说到最后,李承满脸阴沉,仿佛之前的笑容根本未曾在他脸上出现过。
生烹活人
且不说那四女表情如何,单是帐内众人这些旁观者也是面面相觑,被李承的狠话所震惊。
安陵王李承,不愧是众皇子中最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心肠歹毒、手段狠辣,比起其皇兄李炜更甚一筹
417
“真真的要生烹了那四名女子么”
在襄阳城下距离城池两箭之地外的地方,周军军师刘晴站在主帅战车之上,一手抓着木质的栏杆,一手死死拽着谢安的一角,美眸中流露出几分不忍之色。
在她左前方大概三四丈远的位置,安置着四尊巨大的铜釜,足足有六七人合抱那么大,两尊盛满了沸水,两尊盛满了滚油,釜底下薪火燃烧着格外旺盛,将釜内的水与油烧地沸腾。
而在铜釜后方不远处,跪着四名容貌美丽的女子,其中三人看似已有些岁数,但是因为平日里保养地好,因此,尽管鬓发中略有丝丝白发,但姣好的容颜依然不由叫人想入非非。而剩下的那位抱着婴孩的年轻女子更是了不得,看似二十来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之际,周军之中有不少将领见到这位女子都忍不住暗咽唾沫。
或许别人不清楚这四位女子的底细,但是谢安却清楚地很,这四位女子,那可绝非是寻常人等,其中岁数较大的三位曾是大周前皇帝李暨的爱妃,淑妃赵氏、昭容齐氏、昭嫒卫氏,她们分别是秦王李慎、韩王李孝、楚王李彦这三王的生母,而那位年轻的女子,则是秦王李慎的王妃苏氏,她怀中所抱着的婴儿,正是秦王李慎的世子。
望着那三位曾经的皇妃,谢安心中嗟叹唏嘘不已,毕竟年前,秦王李慎等三王联名向冀京朝廷施压,以为人子者当孝奉生母为由,向朝廷上表欲迎回他们的生母。而当时担任丞相之位的八贤王李贤查到三王暗中勾结太平军,因为尚未做好与太平军以及三王同时开战的准备,李贤不得不交还了这三位本来算是人质制约着三王的皇妃娘娘。
母凭子贵反过来说,为人母者。又岂会不受儿子罪过牵连
一年前,三王势大,八贤王李贤不得不亲自交还这三位皇妃,让其风风光光地归其子封国。而如今,韩王李孝、楚王李彦皆兵败身死,堂堂三王之乱只剩下秦王李慎尚在独力支撑,然而就在战事最为激烈的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