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1/2)
至于小姑娘是不是心中纠结,是不是接受不了这样直截了当的劝告,她没多想。事实上,在很多事情上,都用不着多想,直接说出来是最简单实用的方式。
喜欢一个男人不算错,喜欢一个已婚男人也不算罪过,只要你,别打扰了对方的生活,自己在心里想的百爪挠心也没有关系。
然后,再汹涌猛烈的感情,都终究会淡去。只剩下一丝袅袅的余烟,甚至,余烟也会散尽。
多少年以后再提起,或许还会恼怒:“没有的事儿怎么可能”
“今天想不通的事情。以后再想。”这可是阿圆赖以生存的绝佳法则。
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碧儿,也算是主仆二人之间最大的馈赠了。
有些事情非得需要本人想得开才行,正好,小五不在,碧儿姑娘可以慢慢儿的,从容的。把自己从未正视过的情感梳理彻底。
小五,去了哪里了呢
砖窑厂已经把地基挖好,比迷糊阵的新旧两套厂区还要大,尤其是外间计划搞反季养殖的地界。更是设计独到,分块分片计划周详。
位于京城的外围,这般好的地理条件,没道理不多多开发资源,何况现在,又完全不需要害怕担心受到什么人的侵占掳掠,福瑞郡主的名头,已经在与马王府对峙对骂的经历中彻底打响。不长眼的才敢上前试试斤沉。尝尝挨骂的滋味儿吧
京城地界人杰地灵,这种不长眼的人,少之又少。
除了英明神武的大元帅马王爷。别人不能比其肩。
小皇帝运筹帷幄的时候,马王爷终于销了病假,穿戴整齐来上朝了。
家里有两个病妇,自然没精力出门应酬,往日相熟的官员,不知怎的又都没登门拜访,共商军国大事,所以,马王爷雄赳赳气昂昂的手书一张状纸,呈到了皇帝的御案之上。
嘿嘿,状纸的内容,不用说了,状告当朝福瑞郡主,无故打砸重臣府邸,骄横跋扈,致使老母中风,妻子重病,王府内狼藉败落,请圣上裁夺。
这状纸来的迟了些。
小皇帝早有准备,随手丢出一张手谕,是给京城李府尹的。
“一个堂堂王爷告御状,兹事体大”
李府尹被命即刻开堂审理王爷与郡主打砸事件,双方审案期间,理应搁置下所有权力事务,由御林军中数人暂时接管,二人要完全配合府尹大人随时调查取证审案。
迷迷瞪瞪的马王爷,直接在金殿之上吐了血,千算万算,没料到小皇帝在此时发威,收缴了他所有的兵权,而且每一个关键位置都派去了皇帝的亲信。
金殿之上鸦雀无声,就连跟马王爷穿一条裤子的谭尚书,都低垂着脑袋不发一言。
“王爷年纪大了,身子骨也在马上颠簸坏了,李府尹要善待王爷,案子慢慢儿审理即可,先把王爷请下去,招太医们集体会诊,好好给王爷诊治诊治。”
小皇帝说的声情并茂,眼睛里波光粼粼,似乎黯然神伤的样子。
其实内心里憋着乐呢这可是他第一次成功向武将夺权,三军大元帅,威武马王爷,终于,可以暂时安生下来了。
被派往边关的几个御林军头目,可是他精心培养过的干将,虽然现在还只是“纸上谈兵”的阶段,但是,相信以他们的智商,只要在边关上多历练几年,是可以再出现几个猛将人选的,更何况目前边关稳定,他的手里,也还握着另一道王牌,真到了两军相交,自己派去的御林军使不上劲儿的时候,还可以拿出来
这场金殿交锋,毫无惊险可言,已经在民间失去了“神威光彩”的“剑人”马王爷,又失去了兵权,还被勒令不得随意出王府,要随时等候府尹大人的传召。
据说,马王爷在家中如同困兽般游走,还连连唾弃自己的右手:“你怎么那么贱写那张状纸做什么这是把剑递到仇人的手里去的白痴行径啊”
可是,这还远远不是。
儿子马寻欢,连个照面都不肯跟王爷打了,除了闲暇时候去母亲和祖母床前侍奉,其余的时候,要去祭坛守卫,要躲在自己院子里歇息。
府尹大人安静了很久,安静的马王爷只以为这案子不会再审了,本来嘛,小皇帝夺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还披着那张遮羞布装模作样干啥
这一次,却是为的新的案情。
他的儿子马寻欢,金殿之上,把他给告了
同时作为被告的,还有道貌岸然的谭尚书
状由就是,私自扣押虐待前线有功军士
这一消息,来的正是时候。
分解接替马王爷军权的新人们,尽管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也毕竟难以顷刻间收拢人心,马王爷此人,枭雄也带兵打仗多少年,能没有点手腕本事
可是,扣押虐待军士的罪名,也太让众人寒心了,尤其那个被扣押在王府地牢被虐待残害的军士,还是鼎鼎有名的“百变书生”阿福
任凭人家犯了什么大错顶撞到王爷的威名,你该按什么军法就按什么军法处置好了,把人家关在你们家的地牢算怎么回事儿
还有,为什么这件事还跟谭尚书有关联两个朝廷重臣,为什么要合起伙儿来欺压凌辱一个有功之士
这件事的反响,太大了
大到了宋朝的每一个犄角旮旯,甚至深闺内院,都知道了那个叫做“阿福”的无名军士,已经被马王爷和谭尚书关押在地牢达到三个多月之久。
为什么啊为什么
小皇帝勃然大怒,勒令三司会审,一定要审个清楚明白,还“阿福”军士一个公道
京城李府尹松了一口气,案子闹大了,转交给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去了。
本来嘛,一个小小的京城府尹,接收一个王爷和一个郡主的互掐事件就很棘手了,都是爷爷奶奶辈儿的人物,判谁委屈了也不行啊
现在好了,像这种引起众怒的重大、疑难案件,均由三法司长官即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使会同审理,最后再由皇帝裁决,自己这府尹的位置,算是保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