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动诸天 > 分节阅读 119

分节阅读 119(2/2)

目录

杨明悠悠低吟,目光极其深邃。

在这个诡异的空间之内,世间仿佛凝固了一般,铁面老者尤自定格在空中,雄浑真力在空中荡起的涟漪,就如同黑白照片卷起的褶皱。

杨明随手一指点在铁面老者的额头上,霎时间偌大的身躯如同砂砾消散开去。

一指将铁面老者点杀,他身形没有丝毫的停滞。

一步迈出,身形仿佛是跨越了空间,瞬间出现在众人身前。

在场每一个人神态都是清晰可见,仍然保留着前一刻的神色,如同被凝固在了时间之中。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定格住。

北寒宫宫主,一个白色宫装的女人,在场之中功力最高。

也是杨明所遇到过的人之中除了辽国国师耶律宏贞之外,比之缥缈峰五老功力还要身后的女人。

此刻身躯正开始震颤,仿佛要从时间定格的束缚之中挣脱出来,连带着面容在这一刻都显得有些狰狞。

杨明不由得好奇地多看了她几眼,随后又摇摇头。

当初在缥缈峰之时,他便曾以这一招迟缓了缥缈峰五老,虽然那时被他们咬破舌根给挣脱束缚,但那也是当时他这一招只练成了一半所致。

如今相比于当初,经历过与耶律宏贞这个同阶别的武者大战一场,杨明对于自身武功的理解,又何止提升了一筹

“没用的,这不是功力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力量本质层次的差距。”

杨明抬头望天,双目之中如若闪耀着星空,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向北寒宫宫主解释道,只是无论如何,北寒宫宫主是听不到了。

“悟到了,自然有与我对抗的资格,但悟不到,即便一身功力再强,也毫无作用”

不同于锻体境与后天境之间内力与真气的差距,悟通“意境”与没有悟通“意境”之间的差距简直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

锻体与后天之间,虽然内力与真气的能级差距很大,

但只要内力雄厚,武功足够高强,也不是没有能够跨越一个阶层越级挑战成功的例子。

然而真气与意境之间的差距,意境不是招式或者功力的深厚程度所能够弥补的。

那是本质之间的差距,领悟了“意境”之人,也只有同为领悟“意境”之人方能抗衡。

直至这一刻,杨明方才发现,在主世界落炎山脉里面的那个秘境被那个先天强者一掌拍落暗河的时候,是那么的幸运。

如若不是底下的那条暗河将他卷走,如若不是有事情耽搁了那个先天武者,当时除非开启破界石真身穿梭空间,否则他绝对逃脱不了。

所有的反抗估计也不过是一块小石头扔进大海,只能溅起几点的水花。

“我已领悟空无之意境,只差以意境为引,合汇天地二桥沟通内外天地,将一身真气转化为真元,如此便能真正踏入先天之境”

饶是以杨明的心境,此刻内心也不由得兴奋起来。

决议穿越,最大的原因不就是要突破先天吗

此时终于看到了先天的门径,怎么可能会心神没有丝毫波动。

只不过很快的,杨明却将心中的激动之色压了下去。

“终究还是差了一丝,未能圆满”

若当真意境圆满,此刻北寒宫宫主应当完全被定格住才是,而不是还能够反抗一二。

“不过这也是我来此地的原因所在啊最后的一丝瑕疵补完的希望,便在北寒宫之中”

杨明随手一挥,真气漫卷间,迅速将所有人如同水墨抹去。

空无意境解开,世间恢复了色彩,地上横七竖八的满是尸体,再无声息。

身形随之飘掠而起,朝着深处走去。

。。。。。。

s:这不算是真正的时间暂停,大概就是剥夺六识感知,类似于幻术一般的样子吧,一些东西只是比喻而已,比如说虚空震荡,其实只是空气震荡,那些只是比喻的写法,真正涉及时空恐怕要很久很久

第六十四章盟会

北寒宫深处,深不见底的深渊峡谷之间。

好似浩大无垠的冰原上裂开了一条深不见底的巨大裂缝,直入九幽黄泉,冰寒彻骨的冷风犹如鲸吞海水,涌入其内。

深渊底下,天空就像是被斩开的一线裂痕,四处都是垂直落下的冰川峭壁,悬挂着一条条晶莹剔透的冰棱。

四周空间弥漫着淡淡的白色雾气,杨明望着眼前有着半人身高,数丈来长,闪耀着幽蓝之色的万载玄冰玉床,双目之中也是流露出了一丝热切。

“按照原著之中的描述,此床由当年隋唐年间的一位大神通者深入极地九幽,采取千丈冰川之下的万载玄冰玉制成,具有极为神奇的功效,只要靠近它所在的数丈空间之内,便能够提升武者修炼内功的数倍速度,而这也正是北寒宫天才辈出的缘由。”

“而且,若是坐在其上打坐练功,则会助人进入清净神明,不染尘埃,无静无名的类似于顿悟的境界。”

杨明身形飘然而起,犹如一根羽毛落在其上,双腿屈伸,盘坐了下去。

一瞬间,一股清凉之气从底下上涌,洗净神魂,好像夏日里浑身上下被泼了一桶清凉的泉水,净透心脾。

所有的杂念,烦思在这一刻都被洗净,杨明只觉得精神里前所未有的宁静自然,心思清澈。

一种种感悟随之浮上心头,往日一些想不明白的东西在这一刻也如同明镜般无暇剔透。

“此番闭关,我之空无意境应当圆满”

杨明心头忽然泛起这么一个念头,随之闭上眼睛,一动不动,精神遨游在广阔的天地之中。

此时南方宋国之中,由于明王朝彻底将北方辽国灭国,天下三分,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野,皆是陷于一片沸腾之中。

赵氏宋庭的反应上不用多言,朝廷诸公在金銮殿上争吵不休,无非是低头做小或者趁明王朝立足未稳之际出兵北伐。

只是此时新旧两党日争益烈,一连讨论了半个月有余都没有任何的决策,大有将争论一直延续下去的趋势。

而江湖武林之中,自缥缈峰坍塌已然有一年有余,经过最初一段时间的混乱,此时武林之中也快要决定出最后的胜者作为正道魁首,领导武林正道继续与以魔神山为代表的魔教对抗。

而今日,武林各大正道派别相互联系,于泰山之巅召开了武林大会,解决武林正道魁首的问题。

泰山,五岳之首,自古以来便是封建帝王仰天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同时也是炎黄子孙之中公认的圣地。

平常的时候,去往泰山游览的文人雅客便数不胜数,而随着武林大会在泰山召开,此刻泰山山脚下更是人流如织。

一个个着装神色各异的江湖人纷纷登山而上,参与这场轰动武林的大会。

实际上,很多武人不过是过去充当闲人看客的路人角色,顶层上各大势力的博弈与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

只不过能够参与这一场盛会,倒是有着与人说话的谈资,因而凑热闹之人络绎不绝。

而主导此次会议的各大教派,更是希望越多人越好,因而对于这些散人也并不排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