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7(2/2)
说罢,袁尚转头和司马懿互相对视笑了一下,道:“你比我们俩个还差了那么一丢丢”
沮授:“”
正如袁尚和司马懿所预料的那样,那天刘循摔门而走后,却是并未立刻离开,只是在许昌城外安居,等待袁尚的召唤,在他心中,他认为袁尚那天一定是故意摆架子,事后一定会后悔。
可袁尚偏偏不如他所愿,几日下来,就是一直在处理中州的善后工作和许昌诸事,根本连理都不曾理会刘循。
而且袁尚现在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摆平,目前在他心中,对付刘备尚且还早,耽误之急,是要先稳定中原的形势,彻底将兖州,徐州等地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
而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少不了一个人的帮忙,这个人就是荀彧。
当初贾诩也曾对袁尚说过,若要快速稳定中原州府郡县,就一定要收复荀彧。
而要收服荀彧,首先要做的就是表现自己的诚意,袁尚很迅速的从河北将一直闲居其地的荀攸派人带到了许昌,让他们叔侄儿相见。
袁尚领着曹植,荀攸二人一起到荀彧的府邸拜访,纵然是他再大牌,却也是不能不见了。
荀彧府的正厅前,袁尚,曹植,荀彧,荀攸四人围坐其中,若是换成从前,这样的组合足矣令天下人膛目结舌了。
厅堂正中,袁尚呲溜溜的喝了一口香茶,接着吧嗒吧嗒嘴,道:“真不错啊,同样是茶,我大将军府的茶叶跟别的地方的茶叶就差了一个档次,不知为什么,每一次去别人家喝茶就感觉格外的香甜味美,说来也真是奇怪了荀令君,您说这是为什么”
荀彧的脸色有点发黑,闻言道:“老夫估计那是因为别人家的茶都不花钱,可以白喝”
袁尚闻言一愣,接着点了点头笑道:“看起来,还真就是这么个理。”
荀彧将头扭到一边,看了看被袁尚领来的荀攸,接着拱手道:“袁公,老夫很感谢您将我的侄儿送回了许昌,不过若是想让老夫归顺于你,替你做事,我看您还是死了这份心吧。”
“”
第五百八十四章忠心汉室
荀彧的话似是在袁尚的意料之内,他转头看了看曹植,接着微一挑眉,冲他使了个眼色。
曹植闻言,长叹了口气,道:“荀令君,曹某今日随袁大将军来此,也是想奉劝您一句,有些事情,该看淡就看淡了吧,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曹氏已经举族归顺,天下大势如潮水般不可挡,您又何苦执迷呢”
荀彧摇了摇头,道:“丞相不,现如今,老夫应该是叫你太傅了,实不相瞒,老夫不归顺袁氏的原因并不是像您想的那么简单,曹氏可以举族归附,但老夫不行,因为老夫这一生没有别的信条,老夫只知道老夫生为汉臣则一世为汉臣仅此而已。”
袁尚的眉头微皱,心念微转,道:“只能是汉臣有意思,你若是相当汉臣,那便当好了。我是汉朝的大司马大将军,你帮我,不就是跟帮汉庭一样”
荀彧闻言一扭头,不屑道:“袁大将军,你当我傻吗以你的为人,名为汉将,实为汉贼而已”
袁尚抬手一指曹植,道:“那你又为何辅佐曹氏他还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呢”
曹植闻言,脸色一红,狠狠的白了袁尚一眼。
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荀彧冷笑一声,道:“在老夫心中,能够中兴汉室的诸侯只有曹氏一族老夫忠于曹氏亦不过是为了忠于天子而已,而且曹太傅心地纯善。对天子亦存敬畏之心,不似你罔顾皇权不过,如今曹氏既然已经归顺了袁氏,那曹氏在老夫心中就不在算是天子之臣,只能是你袁家的走狗而已,所以老夫亦没有必要再听曹氏的话而服从于你。”
说到这里,便见荀彧将脖颈子一耿耿,道:“老夫言尽于此,要杀你就杀吧。”
一旁的荀攸长叹口气,转头看了自己的叔叔一眼。
“族叔。有些事情。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再多考虑一下”
荀彧冷冷的撇了荀攸一眼,道:“公达,怎么几年不见,腔腹内的一颗心。长歪了不成”
荀攸闻言不由得一阵苦笑。低头不再言语。
虽然他年纪比荀彧大。但论及辈分却是比荀彧低了一级,在一些关于族中的重大风向事务的处理上,也要以荀彧马首是瞻。这也是他这些年在河北闲居。也不曾归顺袁尚的原因。
自打被生擒之后,这些年荀攸一直在河北赋闲,平心而论他对袁尚的认识要远远的比荀彧多得多,虽然不曾参与政事,但袁尚的所作所为全都落在了荀攸眼中,也令其深有感触。
特别是同化草塞鲜卑匈奴的政策,不但富国强兵,而且是遗泽后世的百年大计。
所以说,就个人感情来讲,荀攸觉得袁尚算是一个名主,虽然有些事情未免殊为小人,但归根结底他的大局观还是很明确的,而且很有民族气节。
但欣赏归欣赏,荀氏家族对于族中的气节与归根还是很看重的,故而荀攸虽然有归顺袁尚之意,但却不能,直到今日曹氏举族投降,袁尚将他从邺城请到许昌来,荀攸觉得荀氏家族与袁氏似乎随着北方的一统,似是可以走到一起了。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目前担当着家主的荀彧依旧保持着对王氏的绝对忠臣他对袁尚依旧保持着敌视态度。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也能够理解,荀彧对于皇室一直保持着绝对的忠诚,即使当初被天子利用将他绑出许昌,也不曾改变。
曹植心性纯善,荀彧认为他的存在不会威胁到汉朝的统治,故而一直倾心辅佐。
但袁尚不一样,这个人的心思太黑了,也太卑鄙了,做事的手段不拘一格,且对皇权好似丝毫没有敬畏之心,就两人的根本立场来说,这样的人,荀彧又如何能够归顺于他
个中关键袁尚不是没有想过,不过想归想,他终究还是想试一试,毕竟诛杀荀彧一族很容易,但袁尚不是好杀的人,而且荀氏家族的支持风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颍川书院一系家族的表率。
一颗士子之心难得,更勿论一族一系了。
袁尚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和颜悦色的笑道:“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了吗”
荀彧固执的摇了摇头,道:“头可断,血可流,商量这事是绝对没有的。”
“荀令君,同样是一方之主,官家之后,你能辅佐曹植,为何就不能辅佐于我”
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