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7(2/2)
然而十分尴尬的是,人类主流的的科技理论依然停留在最初的阶段,就是科技刚刚发展的十九世纪时间段。以后的发展只能说是不断的优化深入,新的理论几乎没有。
也许有人会说,这已经足够了,然而这些理论仅仅只能满足人类地面和近太空技术的需求和理论指导,而现在随着人类进入外太阳系范围和星空范围,现有的理论技术已经远远无法指导人类社会的继续高速发展,甚至已经出现拖后腿的现象。
毕竟,原本的一些理论技术已经深挖的差不多了。就算是如此也依然只能满足太空时代的需求;而现在是星空时代了。这些理论已经无法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啦。不说别的,一个通信技术就让人欲仙欲死,四十七年时间才能通信三次,这是怎样的无奈啊。
而最重要的是这于一次由帝国通信研究院和实验室总结的宇宙信息论。同样吸引了众多的眼光。
宇宙信息论。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来阐释宇宙。并且指引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有可能将人类科技的发展引导入真正的高速通道、捷径,让人类近乎停滞的科研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新的研发方向。
有人这样说,宇宙信息论的价值。相当于元素探索领域中的元素周期表曾经,当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有多少元素的时候,门捷列夫列出现有的元素,并预测了以后的元素而事实证明,自然界存在的、加上人造的元素,全都无法脱离这个元素周期表的范围而现在,有人这样形容宇宙信息论,可见其影响力而现在的宇宙信息论,却仅仅是一个简单地口号,就已经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上午十点,张文峰竟然亲自出席主持本次大会。张文峰做事雷厉风行,没有什么各种作秀,上台就开始讲话:
“各位尊敬的专家学者们,很高兴本次大会赢得了各位的关注,
我谨代表帝国皇室对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众所周知,科技理论是现代科技的灵魂,但让我们很遗憾的是,现在的科技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宇宙是无限的,至少眼下是如此;然而我们现有的科学理论却有极限的以有限的理论来阐释无限的宇宙,显然不可能
第一,这些现有的理论极限就是太阳系范围内,超出了太阳系的状况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四十七年时间啊,才仅仅只有三次通信。
我们无法想想以后我们之间如何联系。十二光年的距离,难道要二十四年才能对话一次这显然不行,我们无法接受这样低的效率,这比古代还不如至少古代最迟三个月就能收到边关的信息。
第二,我们现已经正式迈入星际扩张的阶段。但是我们现在的飞船技术显然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当年的文明号宇宙飞船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建造,让帝国的发展一度受阻;而现在的战争号宇宙飞船更是如此。虽然说建造只有时间十四年多点,但是如果加上设计时间,算上某些专项技术的公关时间,我们足足消耗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啊,而且为此帝国付出了十分之一的财富,十分之一的科研力量,十分之一的社会资源、十分之一的社会生产能力,十分之一的能源供给。因此而受到影响的无法估计。
可以说,帝国至少连续十五年用一半的财富来建设现在的战争号宇宙飞船。就这,还不算五亿人口离开,并带走一整套的科技资料所造成的影响。
可以说,人类现在一次星际移民,就需要倾尽全国之力毫不夸张。
这样的一两次我们能够承担,三五次咬咬牙也能坚持,但是更多的呢要知道,太阳系内不说别的,矿产资源也有限啊。以我们现在的需求,我们能坚持几年
然而人类科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几十年内都没有新的进展,我们焦虑却无能为力。
但是今天,我想我们可以和过去说不了因为,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一次发现和理论的提出。将指引人类未来几万年的科技发展,将是我们攀登顶级文明的重要阶梯。我认为,发现了宇宙信息论,就是发现了通往顶级文明的钥匙
下面有请帝国通信技术研究院院长龙开元致辞,并开始人类第一届宇宙信息大会。”
哗啦啦掌声一片,一番话说的不少科学家眼角湿润。在黑暗中探索,其中的苦楚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够概括的。也许,来自一个伟大的帝王的理解才是感动的根源。这一点尤其是帝国的科学家感触最深,帝国几乎从来没有过问他们的研究进况,反而是研究上的资金,物资。能源等等的需求。几乎是要多少给多少,就算是调查因为是拨付后才会核对信息。
“大家好,在下龙开元谨代表帝国通信技术研究院,感谢各位同仁的支持。我们都是科学家。我就直接进入话题。
”龙开元也是干脆。同样没有什么开场致辞。直奔主题:“今天的话题有两个,第一个是超远距离通信技术的理论发现和研讨,第二个是我们今天最重要的话题。宇宙信息论。
我们首先讨论下超远距离通信的理论。超远距离通信的意义就不用说了吧,我想在作的每一位都能说上一大堆。”
哈哈哈下面传来一片善意的笑声。
确实是,在这个宇宙飞船已经远征的年代,谁要是连一点超远距离通信的理念都不知道,那才是让人笑掉大牙呢哥们,原始社会来的
好了,下面我们开始会议。首先我说下我们偶然发现的超远距离通信的初步现象。
嗯,说到这点,我们要感谢下我们最优秀也最幸运的研究员孔天云博士。因为这个发现,孔博士已经担任了时空裂缝规律研究工作。
本次能够发现超远距离通信的理论基础,与厚积薄发有关系,当更与幸运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
当时的实验刚好处于太阳,水星,金星和木星处于同一条线上,其引力刚好让实验室这里处于某一个平衡点附近,而后被实验电磁场捕捉到,并固定、扩大时空裂缝,刚好处于信号发射点附近,然后又被我们的团队幸运的捕捉到了。
当然,我其实更喜欢另一句话,机会总喜欢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