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2/2)
最后新茶的名字和包装设计,凌云也早就拟好。茶是绿茶,论品种应当属于银针一类。茶叶制成后外形圆绿,如松针,带白毫,紧直。色香味形俱佳,尤其是冲泡之后,茶色碧绿而清澈,香气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甚至钱叔在仔细品尝研究过后,还用专业的角度判断,这新茶常饮,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降脂减肥、治喘、去痰、除烦去腻等功效。
如此好茶,当然得有一个相配的名字,得高雅大气高端上档次。绝不能只是普通的取个银针,或者狮峰绿茶这样的大众名字。凌云想了许久,最后给这新茶取名叫做龙舌。有种茶叶叫雀舌,凌云就直接来个龙舌。当世顶级名茶蒙顶石花和紫笋,光看名字就不凡。龙舌带个龙家,无形中就有几分沾染皇家气氛的高贵感。想想后世还有雀巢和龙舌兰,听着都是不错的。至于包装,茶叶容易潮湿,香气又易挥发,因此密封包装就很重要。而且上好的茶叶,必须得有高档的包装配合。最后,凌云在竹筒、木筒、纸袋、陶器和瓷器几种包装中,选择了定制一批高档瓷器来做包装。漂亮精美的瓷器上印着一个采茶的美丽女子,再配上一行漂亮的茶名字,甚至还可以加上一句广告词。广告词他都想好了,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这本是后世很多茶馆里的对联,凌云打算直接印在瓷器茶叶罐上。
茶叶这种东西,本来相差都不大,之所以有高低贵贱,更多的还是附有文化价值。用句通俗点的话来说,茶叶其实是炒出来的,既要经过炒茶这工序,也要经过炒作这工序。炒的好,名气高,自然就坐值千金。龙舌是新茶,属于绿茶中的银针,产自山,本身没什么名气。可这是隋朝头一种用炒茶新技术制作出来的茶,自然也就不一样了。这样的茶,要走就走高端路线,精美的包装,全新的炒制技术,甚至是全新的泡茶和饮茶方式,来一场茶文化中的革命。要把龙舌推上去,自然最好就是由上而下。一开始就定位高档茶,攻击上层消费者,以此来引领整个茶市场。
吃饭的时候,凌云向高浅雪提出,扩大新茶炒茶工坊,最好尽可能的多建新作坊,同时要招新人培训炒茶。
“夫君不是说这新茶要走高端路线,做成奢侈品,甚至要做出牌子来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应当注重茶叶质量和包装以及推广方面吧,茶叶的产量一时倒不可能会需求太多吧”高浅雪疑惑,高端也就意味着稀少,物以稀为贵,若是满大街都是,还叫什么高端啊。因此,高端奢侈,很多时候是以稀罕为主的。
“我们当然要争取把龙舌做成顶级高档茶,但是中低档级别的茶叶市场也是极大的。我们现在争取把龙舌做成高档茶,但若是龙舌能做成高档茶,那么就能起到品牌效应。到时我们再顺势推出中低档位的茶,只需要另外取个名字,好比取美人舌,雀舌等,必然能赢利许多。因此,现在咱们就先做好准备工作,要不然,等炒制的泡茶方式风行后,只怕就会有大量的茶商闻腥而来,紧跟我们后面抢占炒茶市场。”
虽然现在还没有人会炒茶技术,但凌云不会认为当炒制的茶上市后,这种技术还能一直保密。隋人只是以前没有见过这种新式茶,当这种炒茶一出现,茶商们肯定就会跟着研发新技术。指明了方向,技术壁垒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他们最多能保持一些技术上的优势而已,却不可能真正垄断这新技术。所以,赚钱要趁早,新的技术带来新的商机,凌云的目标就是要用新技术,来橇动商机,大赚一笔。抢占商机,在新的炒茶中推出自己高中低各档位的品牌。
“易郎真是目光远大,走一步看三步。”高浅雪眼波流动,看向凌云竟有了几分小儿女的姿态。
这让凌云有些心猿意动,这段时间他忙于开发新茶,高浅雪忙着她的谋反大业,以至于到现在他们夫妻俩都还没有正式圆房。也许,现在是时候把那未完成的婚礼完成的时候了。这样如花似玉的妻子,怎么能一直放在一边,这不是暴敛天物嘛。
第31章赌斗
早餐的时候,浅雪告诉凌云,订制的第一批包装茶叶的瓷器已经到货了。“按易郎要求的,我们找的是扬州最大的瓷器坊,订做的是他们越窖中最有名的青瓷。另外,我们还派人往河北邢窖却订制一批那里最有名的白瓷。不过邢窖在河北,订购的白瓷还得过些时间才能送来。”
江南越窖的青瓷和北方邢窖的白瓷,是这个时代最为有名的瓷器。凌云既然一开始就给龙舌定位为高档茶,那包装自然就要采用瓷器,而且还是最为盛名的越窖青瓷和邢窖白瓷。
“嗯,青瓷虽然更好,不过有许多北方人更喜欢白瓷,我们采用白瓷,主要用来包装销往北方的龙舌茶。”不论何时,地域性总是不可避免的。凌云将一块啃完的羊骨扔在桌下,灰风立即摇着尾巴飞扑过来,一口叼起骨头啃了起来。
高明月有些看不惯的哼了一声,“狼都是养不熟的,将来长大了不是反噬主人就是自行离开。”灰风不是小狗而是只小狼,前几天高乙带护卫上山,借打猎来练习骑射,回来的时候带来了灰风。他们围猎时射杀了母狼,然后在狼穴发现了这只小狼崽子,带着回来也不是要养,而是打算丢给庄里猎犬的小狗崽们玩耍,训练它们。正好凌云遇到,看到第一眼,他就喜欢这只小狼崽子了。那只小狼是那样的独孤与楚楚可怜,让他觉得就如同自己初到这里时的惶惶。最后他把这只小狼要了过来,养在身边,用羊奶稀饭喂养,小狼崽子竟然顽强的活了下来。他给它取名灰风,才个把月大,就已经有了三四斤的模样,甚至每天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