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返大隋 > 分节阅读 421

分节阅读 421(2/2)

目录

凡虚封者,爵位前皆加开国二字,加开国的虚封爵位品级与实封不变,但没有食邑,也没有俸禄和永业田,只有一个名号。一般终身爵基本上为虚封,非特旨不实授。

而不加开国二字,为实封爵位,可以有食邑封户和永业田。

此外,对于现有之各家封爵,重新清理整顿,隋开国以前所封爵位统统撤消,隋开国以后所封的各家封爵,每个家族保留一个授爵名额,但具体爵位得重新评定。初步的计划是,在本朝立功受封加封的爵位,可以保留,但每个家族仍只限保留一个。而对于自前朝继承下来的爵位,若获爵者本朝未有大功,则降一等,公爵直接降为侯爵,侯爵降为伯爵,所有继承之爵位通通改为虚封终身爵位。

另特别规定,凡拜为宰相者,若未有爵位在身,则一律授虚封终身公爵,若有功则另授他爵。

这个方案交到易风手里后,易风又亲自加了两条。

所有封爵的食邑,不再由封家直接到封邑收取,而是改为每户食封二十五文钱,由朝廷随俸发给封臣。真封的封臣也不再封永业田,而是改为每亩给粟二斗,随官禄一起发放。如此一来,受爵的封臣就跟那些封户没有半点关系,甚至根本就没有了封户,各个封臣的食邑和永业田,都只是一个数字,记在朝廷的档案上,最后朝廷按他们的真封食邑数量和永业田的亩数,直接给钱和粟。封臣管理封户、征收粮食等环节,全都取消了。原来封臣食邑真封的粮食三分之二归封臣,三分之一归朝廷,每户封户多者可以有六七丁,按每丁一年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来算,如果一户平均五丁,一户就能收十石粟、两匹半绢和十五两的绵。就算最后交给朝廷三分之一,一户口也还能收六石多粟,六丈多绵和十匹绵。可现在,易风一刀切,不管丁多丁少,都直接以每户二十五文钱计算,而且也不再按爵给永业田,直接按每亩田给粟二斗。本来一亩田起码能收粟一石,虽然如果出租,按职分田的租率是亩田收六升,朝廷给的每亩二斗是职分田租率的三倍有余,可却不能拥有爵位永业田,只剩下了每亩收取二斗粟而已。

皇帝加的这两条,可以说让爵位的含金量大大降低,除了政治上的好处外,封爵已经得不到什么经济实惠了。

尚书左仆射、太傅杨素如今是楚国公,封邑五千户,真食长寿县两千五百户。按原来的制度,杨素在长寿县有真真切切的封邑,那里有两千五百户人农户,他们每年不向朝廷交税租庸,而是把这些租庸交给杨素的国官,然后杨素再把其中三分之一转交给朝廷,杨素对于自己的那两千五百户的封户是有一定的管理权的。

有票的同学们,请投票支持,月票,推荐票通通全都要

第543章大封功臣

可是现在,新爵制如果实行,长寿县的那些百姓跟他半个铜板的关系也没有了。同时,他因是在本朝加封的爵位,因此可以保留爵位,如果最后一切爵位不变,等他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就得降一等,袭的不是楚国公,而是得改封为郡侯了,杨素两千五百户的真食邑,每年能得到的也只有六万两千五百文铜钱,只有六十二贯半。这点钱,对他来说真的是可心忽视不计了。最重要的上本来国公的永业田有四十顷,也就是四千亩,这些永业田赐下后就不会收回,四千亩地,就算一亩产一石,四千亩年产也有四千石了。哪怕租出去,也能年年收获大笔田租粮食。可是现在,这些永业田要收回,每亩每年直接给粮二斗,四千亩一年只能得到八百石的粟,而且还没有了田。到儿子袭爵降阶,给的粮食自然也就少了,不会如原先一样,不管爵位降不降,反正永业田拿到了就永远不会变了。

当然,对于杨素来说,损失食邑的收入和爵位永业田的收入还是其次,最大的影响有两个。一是原来世袭不变的楚国公爵位,以后每继承一代就降一等,如果子孙不立功,五代之后这爵位就到头没有了。另一个则是,原来杨素因为屡立大功,因此按魏以来的传统,往往是把父亲的功劳,分一些给他的兄弟儿子,给他们论功能封爵。如杨素就因为屡立大功,他不但自己封到了楚国公,而且如今还有三个儿子都是爵封郡公。长子杨玄感还封赏为上柱国,这些爵位勋职。都不是他们立功得来的,而是因为杨素的功劳而加封他的儿子。而现在按皇帝的新制。杨素家只能保留他的楚国公爵位,三个儿子的郡公爵位通通得直接撤消,毫无保留。甚至按制,杨素一家兄弟子侄只能保留一个爵位,因此他的五个兄弟的那些郡公爵位,也都要取消掉。只有他的叔父堂侄们,不是他的亲兄弟子侄,不受他的影响。

这个新爵制对杨素的影响极大,他一家。要被撤消的公侯爵位就有八个,还不提因此损失掉的那些食邑和永业田。

当然,杨素还算是好的,毕竟他的爵位是在本朝立功能授封的,而如李穆等豪门,原来满门公侯,一家几十个封爵者,这次一个大家族就算分开来,最多也只能保留几个爵位。还几乎都要降阶。

虽然杨素等好几个宰相受损利益极大,心里并不高兴,可以刘文静为首的其余多数宰相却是表示赞成这个新制的。

易风见杨素等心有不满,却并没有出言反对。当下笑道,“这是对于原来爵位的整理,朕将于明日对于此次北伐以及平叛乱的诸功勋之臣。论功能行赏,封爵赐邑。到时人人平等,疏远不遗。微贱不漏,只论功勋,不论门第。”

刘文静等一听,都不由喜形于色。刚对那些旧勋进行大肆清理整顿后,皇帝肯定也要跟着对自己的嫡系们加官进爵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新爵制后,对于所有封爵都有很大的影响,收益减少许多。可对于这些天子嫡系的新贵们来说,他们现在最在意的不是钱财收益,他们现在最在意的还是政治地位的提升。

如果能封一个国公或者郡侯,谁还在意每年少收那几百贯钱财。

第二天一大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文武百官都纷纷起了个大早,穿戴一新,骑着马赶往皇宫。

皇帝今天要论功行赏,册封勋爵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开。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次授勋的制度,还以为如前一样。不少人边在路上走着,边在心里想着,新皇即位,按多年来惯例,有功者要重赏,本人升爵位,兄弟子侄也有机会授爵加勋。而就算那些原本并没有立下功勋的贵族臣子们,一般也能沾个光,也升个官或加封食邑,甚至还能给子孙也谋一个爵位。总之,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