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系统狩末世 > 分节阅读 392

分节阅读 392(2/2)

目录

本因方丈应道:“是”走了出去。

张辰对于枯荣大师的安排。心中颇是赞赏。枯荣是个有着强大政治头脑的人。他在天龙寺能有此地位绝对不是靠运气的。

一般来说,就算是寺庙。会客也有会客用的专门地点。

不去正式的会客地点。却叫大轮明王跑到偏室来见自己。是一种心理上的优势选择。对方若是同意来见枯荣。则说明对方自承低人一级,气势上先就弱了一级。

从年龄上讲,明王虽然比枯荣小。但从身份上来说,大轮明王是吐番国师,未必就应该来朝见枯荣。

枯荣的要求可说是首先给鸠摩智出了个题,也使自己占了主场气势。

较量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

本因出去之后。

那本观取过五个蒲团,一排的放在东首,西首放了一个蒲团。自己坐了东首第一个蒲团,本相第二。本参第四,将第三个蒲团空着留给本因方丈,保定帝坐了第五个蒲团。

张辰这时没坐位,便站在保定帝身后。

实在学习时间太短。

那本参、本观等人最后又再温习一遍剑法图解。才将帛图卷拢收起,都放在枯荣大师身前。

牟尼堂中就寂然无声了。气氛有些压抑。

保定帝这时忽然出声道:“誉儿,待会激战一起,室中剑气纵横。大是凶险,伯父不能分心护你,你到外面走走去罢。”

他的话也同样是本参等人的心语。几人剑法都是新练。全无把握,多一个如此重要的后生在场根本无瑕顾及,反而多有拖累。

张辰说,“伯伯。我不怕剑气。而且我的一阳指修为也不低。说不定我还能帮上一些忙的。”

他说自己的一阳指修为不低,还要帮忙。那旁边的本因、本参、本相等人都暗暗摇了摇头,这种话,恐怕连枯荣大师都只觉得是个年青孩子的说笑。

唯有保定帝知道张辰的一阳指只怕是真的远超过普通人的水平。只是水平再高,毕竟还是太年青。

他还要再说话时。

枯荣大师道:“誉儿,你坐在我身前,那大轮明王再厉害,也不能伤了你一根毫毛。”他声音仍是冷冰冰地,但语意中颇有傲意。

张辰道:“是。”弯腰走到枯荣大师身前,盘膝面壁而坐。枯荣大师坐得比较高,所以能将张辰的身子都遮住了。

保定帝又是感激,又是放心,适才枯荣大师以枯禅功替自己落发,这一手神功足以傲视当世,要保护张辰自是绰绰有余。

枯荣让张辰坐到他面前的举动,其实是一种稳定军心的技巧。若他真的有把握,就不会摆什么剑阵了。只以枯荣神功迎敌就是了。没有这样作,显然是没有把握。

但他在这里是所有人的主心骨。将张辰留在身边看顾。表现出轻视对方的傲意,自能有效提高其它人的信心。

过了好一会,只听得门外走廊上,本因方丈的声音传来:“明王法驾,请移这边牟尼堂。”

另一个声音道:“有劳方丈领路。”

那声音听起来甚是亲切谦和,彬彬有礼。与电视中那强凶霸横的形象差之甚远。

接着听得本因推开板门,说道:“明王请”

大轮明王道:“得罪”举步进了堂中,向枯荣大师合十为礼,说道:“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这鸠摩智肯移驾来此。一方面是想摆出并不强取的架子。一方面是给了枯荣大师的面子。但是见面就把枯荣大师所参枯禅的来历说了出来。也是给对方下马威。

枯荣大师,“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然名不虚传。一见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户那城婆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槃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说道:“明王远来,老衲未克远迎。明王慈悲。”

大轮明王鸠摩智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但语气中恐怕殊无钦慕的意思。

本因方丈道:“明王请坐。”鸠摩智道谢坐下。

张辰这时悄悄侧过头来,从枯荣大师身畔瞧了出去。只见西首蒲团上坐着一个僧人,身穿黄色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

这种外表,倒真是个有道高僧的样子。与电影电视剧中的那种大卷毛发型,大耳朵,光半边膀子的反派造型全然不同。

再从板门中望出去,只见门外站着个汉子,面貌大都狰狞可畏,不似中土人士,自是大轮明王从吐蕾国带来的随从了。

鸠摩智双手合十,说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小僧根器鲁钝,未能参透爱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苏人氏,复姓慕容,单名一个博字。昔年小僧与彼邂逅相逢,讲武论剑。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小僧得彼指点数日,生平疑义,颇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赠上乘武学秘笈,深恩厚德,无敢或忘。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归极乐。小僧有一不情之请,还望众长老慈悲。”

本因方丈反击道:“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即是因缘,缘分即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极乐,莲池礼佛,于人间武学,岂再措意明王此举,不嫌蛇足么”

其实这里的大部分人倒不知道为什么姑苏慕容氏能知道六脉神剑的事。要知道,这门功夫连大理的正牌皇帝都未知道。

张辰心里的推测,自然是因为李秋水的女儿,李青萝手中有当年琅环玉洞的藏书。那里面十分明白的标明的缺少的武功有四种。

一是降龙十八掌,一为打狗棒法,另外的就是大理的一阳指和六脉神剑。

这六脉神剑,理论上是当年无崖子探过的。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而没有成功。

理论上应该是因为武功方面的原因。当然说无崖子打不过天龙寺的人也不合适。

只能从他取天下其它门派武功,而无人知晓的角度上说。应该是从天龙寺不能不知不觉的取。所以没取。

如果无崖子会正面去抢,那么天下应该早就知道,有人在硬夺各门各派武功了。

而慕容博单单把这门六脉神剑尊为天下第一剑法,想必是从一阳指中推断出来的。

丐帮的前任帮主与慕容博一来有交情。二来丐帮帮主的武功,在江湖中时有流露。以慕容博的有心,自然会留意。就算不知道对方的秘奥也能推断出实力如何。

大理的一阳指虽然只传皇室。但毕竟练的人不少。在慕容博面前施展的也自然有。他以一阳指的威力推断出更高强的六脉神剑自然是天下第一了。

不过,以慕容博的心机把六脉神剑这样重要的武功信息说给鸠摩智知道。必然是故意的。也有其对鸠摩智本性的了解,及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