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6(2/2)
“现在讨论的是的禽畜类收购、检疫和运输的问题。”梁三平顿了顿,进入了下一个议题:“香江方便表示,为了禽畜类的肉质保鲜。他们打算采取活禽畜运输的方式。把这些禽畜类运抵香江”
“但活的禽畜类运输,首先是要过检验检疫这一关的。香江那边会请求当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把他们的人员派往我们这里。和我们一起进行检验检疫。”
“同时,我们自己也需要自检。我的建议是,这次的检验检疫也让在我们这里的日本专家共同进行。实行三方共同检疫。力求完美。”
“这么做是不是太麻烦了”葛泰皱着眉头道:“三方都进行检验检疫,这中间倒腾的时间得多长啊对运输和销售会不会造成什么麻烦啊”
“麻烦肯定是会有的,但这样能够力保我们的禽畜类不会出现问题。”梁三平说着,自己在心里加了一句:事实上,我更想在我们以后出售给国人的食品上也加上这么一道关卡
但现在这个时候,梁三平知道自己对此是无能为力的。葛泰提出的,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干嘛这么麻烦嘛直接卖出去,不就行了
要不就是他们检验检疫就可以了,我们干嘛还要自检还找日本人来检查,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么
“一个品牌,想要做下去就得保证自己的质量不会下滑。而在企业草创初期,这更是要命的一件事情。”梁三平看着众人,沉声道:“香江和日本不同于我们,他们有着更多的选择。”
“从美国到南美,从欧洲到澳洲。无数的禽肉类企业,想方设法的想要打入日本和香江的市场。而我们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就要把握住。一旦这些禽肉类产品出现了问题,而且还在香江市场上曝光了。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安天民,我们起了这个名字就得对得起这个名字。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而食者,以安为先这个理念,我们必须要灌输下去。”
却见梁三平深深的吸了口气,对着众人道:“不仅仅是职工,我更希望的是我们所有人都把这个理念牢牢的记在心里。时刻不敢忘记”
“我同意”葛泰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既然有了这个名字,就得对得起这个名字。”
“我的建议是,在我们的菜圃基地、养殖基地外面。都把这句话写上。要醒目。这是给我们的职工们提醒,也是给我们自己提醒。我们做蔬菜、我们做禽畜类,不仅仅是为了挣钱”
众人肃然,把这件事情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回去以后,他们是要落实此事的。而梁三平则是接着开会。
剩下的内容其实也没有太多东西了,就是关于活禽畜运输的问题。现在船皇正在改造自己的几艘小船,准备用于运输这些活禽畜类到香江去。
而相应的琼岛这边也需要改装一些车子,把这些活禽畜类运输到港口才能够装船送走。这都需要时间,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梁三平等人已经做好了报告,正在向粤北省政府递交了。相信不久之后就会得到批复。
“还有就是公路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梁三平苦笑的对着众人道:“很明显的,一旦我们发展起来。那么公路会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极大障碍。”
“咱们不是不想修啊,可这修路得花多少钱呢”这下轮到葛泰苦笑了:“修路就是烧钱,现在国家穷的要命了。哪里还会拨款给我们修路啊”
夏振东等人也沉默了。他们都知道,梁三平所说的是实情。现在文长、万城等地。如果没有到雨季还好说。一旦到了雨季,那路就彻底完蛋了。
人走出来还可以,车子想要进出基本就是痴人说梦。烂黄泥路,啥车子去都得往里陷。而现在这个问题又不得不解决。
现在已经和香江方面签订协议了,如果因为运输的问题导致失约那就麻烦大了。
香江方面也看到了这个问题,而且跟梁三平提出来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从而导致了损失。这问题可就大条了。
“咱们还是得想个辙,好歹先把一些难走的路段修起来。”梁三平无奈的叹气,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以后这修路也是个烧钱的活儿,每一段路都是拿着钞票叠起来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一章拼一把
会议开完了,梁三平却没有走而是拉着葛泰和夏振东一起到了自己新建的办公室里。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着一套功夫茶茶具。
“哟三平啊看不出来,你还有这个雅兴。”葛泰看着办公室内那简陋无比的茶几上,摆着的一整套完整的茶具笑着道:“哪怕是羊城的领导那里,这茶具也没有你全乎啊”
的确、就现在而言梁三平摆在茶几上的这一套功夫茶的茶具确实很是全乎。杯、盖、洗、盆、垫,这五样基本的就不说了。
甚至还有茶洗、茶刷、黄竹镊子、杯叉等等,现在哪怕是羊城的领导大院里。领导们泡茶大多数也都是在用大茶缸子,少数可能会用陶瓷杯子。但这样全乎的茶具,还真是少见的很。
“这可不是我能买到的,这是姜立先生送于我的。”却见梁三平坦然的对着葛泰笑着道:“我之前不是和您说过这种茶的问题么现在我常邀姜立先生和我一起品茶,看看我们的茶叶是否适合制造成功夫茶”
顿了顿,梁三平对着葛泰道:“我现在已经请两院的教授们在帮忙做调研了,尤其是在茶叶这一块。看看我们琼岛适合种植什么茶叶,调研结果出来后再进行初步的试验。”
“按照计划,这个过程会持续至少一年。调研结果出来后,我们还得请姜立先生帮忙做市场调研。到底香江和日本方面,喜欢什么样的茶叶。这些茶叶我们是否适合种植、品质如何,有没有市场竞争力等等。”
葛泰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心中颇为感慨。很多人以为梁三平的成功仅仅是偶然,但在葛泰看来这却是必然的。
这个年纪不大的小伙子做事却如五六十岁的老人般的谨慎周密,从事前的自我估量。再到技术方面的支持摸索。然后再到市场方面的接受程度等等。
他都会去做一整套的、完整的周密安排,甚至整个计划的进度他自己有着完整的完成方式。比如茶叶项目,他向自己提出以来并没有直接强行要求实行。
也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开始做这方面的准备。两院方面的调研和种植试验,香江方面的接受程度。甚至还专门弄来一套完整的功夫茶茶具,亲自来试验品茶。
并请在香江生长的姜立。与自己一同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