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3(2/2)
所以他才破例让大家都可以尝点儿,也算是在这里品尝了特产了吧。苏修明却没有注意到,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边上的梁三平却笑的很是诡异。
梁三平比谁都知道,这种叫本地话叫“酉并”biang第四声的酒可不是它初饮起来的那么简单。这种用琼岛山兰稻酿出来的酒,喝起来你是感觉甜甜的似乎很好喝。
男女老幼都可以当作饮料来用。但如果你因此贪杯,那就完蛋了。普通的黎家汉子,一口气下去三碗也得当场倒地,现场给你表演人体喷泉。
酒量再大的,把这酒喝多了也是要命的。的确,第二天这酒不会上头不影响你工作。可这酒喝下去,醉起来却非常厉害。甚至连给你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不知不觉的就喝多几碗,翻到在地了。不过梁三平可不会提醒苏修明,让他们中招一次梁三平觉得也挺好的。反正明天他们也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了。
文昌鸡的考察,今天算是完毕了。而明天的多数是安排成景点的考察。再说了,山兰酒也不上头。哪怕是喝多了,第二天也不会难受。
果然,不出梁三平所料。原本担心是高浓度白酒的考察团众人们,在品尝了一下山兰酒后竟然表示出很大的兴趣。
毕竟高浓度白酒,在香江喝的人还是较少的。而且类似他们这群人,顶多是喝点儿葡萄酒或甜酒。所以对于白酒,他们很难适应。
倒是这种甜甜的山兰酒,很符合他们的胃口。看着他们小口小口的抿着,梁三平知道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从小口变成大口。
最后变成一碗碗,再然后
“唔这椰子鸡不错啊炖煮出来的肉,带着果香气。而且还很嫩滑爽口”苏修明嚼着用整个椰子炖煮出来的椰子鸡,不由得大声赞道。
再一喝那汤,苏修明更是赞不绝口。鲜甜,就是鲜甜而其余的考察团成员们,也对这椰子鸡赞不绝口。
“这酒虽然甜,但大家可别贪杯啊”看着这帮人从小口转大口,白阳赶紧道:“这酒后劲儿可不小,咱们晚上可以放开了喝。下午我们还得看夕阳呢”
听白阳这么说,苏修明倒是认同的点了点头。随后让大家都别喝那么多。多多吃菜。但即便如此,三坛子的山兰酒也被一扫而空。
几位考察团的成员都已经微微有些醉意了,此时已经是下午。的阳光变得轻柔,加之海风缓缓吹来,众人在椰子树下甚是凉爽。
“这酒后劲儿还真不小”被海风吹着,没多会儿几个考察团的成员便扑通一下摔倒在了地上。苏修明看着摔倒的考察团成员,不由得苦笑。
终究是有人忍不住贪杯了。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实在是这酒太有欺骗性了。甜甜的,糯糯的。让人感觉这就是甜品而已,可喝多了你才会不知不觉的感觉到眩晕。
等你感觉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看着醉倒的考察团成员们,白阳对苏修明做了一个无辜的眼神。然后让人把他们带下去休息。随后众人散了酒席,白阳安排人准备了茶水。
在椰子树下,吹着海风。众人品着香茗,静静的看着那日头缓缓的向着大海沉去。摄影师们不知道是因为酒劲儿,还是因为激动。
却见他们满脸通红的不断按动快门,甚至不时的将周边的人也照了进去。而此时,一位摄影师发现夕阳下浑身洒满了金光的梁三平看起来极为威严肃穆。
于是咔嚓一声按动了快门,将此时的梁三平一下子照进了自己的相机里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章横路如山
文长的考察终于结束了,带着昨夜一群人在海边鬼哭狼嚎的尴尬和对这里风景的怀念。众人踏上了前往万城的路途。
万城,距离文长约一百二十余公里。此时的环岛高速尚未修好,走着满是尘土的国道。众人从早上一直摇晃到了下午才堪堪抵达。
而万城地委书记庞文早已经带着人在路口等待欢迎了,琼岛的景色确实不错。而且梁三平等人走的是中线,所以一路上虽然辛苦但大家的兴致都很高。
甚至一路上,大家还会见到一些残岩断壁的古建筑。或是群山环绕,飞瀑而下的山间。这些都是香江不常见到的景色。
绵延不绝的青山,绿水飞瀑。当然,旅途的疲惫也让众人神色有些狼狈。精神也有些不济。所以下车的时候,众人的神情有些萎靡。
“哈哈哈欢迎来到万城我代表万城的群众,欢迎大家前来考察”庞文笑呵呵的走上前来,和苏修明热烈的握起了手。
随后便是一如既往的饭局、休息,和考察。有了白阳的经历,庞文自然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当晚的饭局他没有多说什么,第二天他才看似无意的提起苏修明等人在文长考察旅游景点的事情。
对此苏修明等人自然是承认的,并且大赞文长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色。而庞文也表示很有兴趣,并不时的说说自己曾经到文长的经历。
几个景点说出来,苏修明等人不由得大点其头。颇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当晚庞文并没多说什么。第二天众人前往东山岭考察东山羊养殖情况的时候,庞文才看似无意的说起东山岭上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色。
能够孕育出东山羊这种宋朝贡品的羊种的地方,自然不会差的。东山岭万城东2公里处,面积10平方公里,由三座山峰相依而成。海拔184米。
傲如东山岭,曾被明代大学士邱浚赞为“环海三千里,琼崖第一山”此处自然是风景不差。远远便可见到,此山由三座相连的山岭组成,山势形似笔架,又称“笔架山”。
成分为花岗岩石的山体平地突兀拔起。高度仅为海拔184米,却以奇洞怪石遍山。山中现在仍可见曾经众多的佛寺仙阁,山崖上可见大量的摩崖石刻。
古往今来,无数的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曾慕名前来东山岭欣赏山光水色,他们蹬山盘转在奇岩秀石之上,洞府皱壁之间,集书法之大成,刻诗写联,留下了上百块历代千秀竞奇的摩崖石刻真迹。
明万历州守茅一柱题“天造地设”、清道光庚子立“云辟凌霄”、同治壬申年海嵪氏题“青云直上”、光绪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