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4(2/2)
不过还是微微皱了皱眉头,“都坐下吧,你们应该知道,老夫姓陈,今年六十有六,以后就叫我陈夫子好了,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们既然入我门下,这尊师之道就不用我说了吧”
说完眼睛便已经半眯了起来,再也不开口了。
赵石有些不明所以,但李全寿赶走了好几个先生,昨晚又被父亲一顿告诫,一听便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心中虽是不愿,还是起身来到老人面前,端端正正的跪了下来,不过一摸袖子,脸色却是苦,昨晚父王给他准备的拜师礼没带,不过他到是机灵,立即几个响头磕下去,若是以前他可表现不出这样的乖巧劲来,早晨一番谈话,他听得虽说随意,但也是觉得老是跟先生对着干不怎么对头的,这会儿已经打定主意做足了面子上地功夫,反正磕几个头自己不打紧,这个老头儿说不准要折上几年寿元,那这几个头也不算白磕不是
老人可不知他心里转着这等恶毒的心思,他年轻时历经坎坷,后来有了一番际遇,为人参赞谋划,竭心费力,但最终只为有人说他为人阴柔奇诡,不登大雅之堂,失了进身的机会,这二十多年来,隐居乡野,陶冶性情,当年那种于平淡之间,隐露锋芒的性子已经磨砺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却是一番云淡风轻,本来他自觉年纪已老,不愿再卷入这波云诡异的朝廷纷争当中去的,但当年涉事太深
身而退已属邀天之幸,但只要那位皇帝在位一天,他遣,不然这次进京也不会带着许多家眷来表明心迹了。
但临来之前便已经想好了地,他们皇家隐秘之事要尽少掺和,不然谁知道现在这位王爷是个什么性子他可万万不愿作那卸磨了磨的驴儿的,不过来到这里之后,却是得了个教书的差事,这差事好啊,悠闲之余,还能读读书,调教一下自己地孙子,最主要的却是能少动些心思,当真是皆大欢喜。
眼前这个小王爷到是机灵地很,很对他的心思,不过另外一个嘛,却要观察些时日才能见得他的为人的,这般年纪的少年,怎的性子冷成这样来历还简单明了,到也真算的上是异数了。
赵石这时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挨着李全寿跪了下来,这拜师之礼算是很简单了,本来小王爷有了老师,这拜师的礼节也很是繁琐的,不过这位陈夫子不愿张扬,也就这么算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老师有很多种,一种便是以教书为生的教书先生了,这些先生一般都是自己开个学堂,教授的都是童子,便像是开了个公共课堂,谁来听只要付钱或是送些物什都行的,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之中自然地位便也低了些。
还有就是科考的主官,得中的士子见到都要称呼一声座师的,这种老师学生的产生更像是官场之上拉拢关系的手段了,算不得真正的师生。
再有一个便是一些有名望的饱学之士收的门生了,便像是孔子身边有七十二门徒,这些门生便是要传承老师衣钵的,所以在选择上便也要严格许多,身份尊贵的,天资聪颖的,或是已经有了一定成就的,总归不能让这学生砸了自己招牌才是,有时候,这种师生关系是要比亲生父子还要亲近许多的,所以有门生获罪,老师也受到牵连,便是缘于如此了。
拜师之礼一成,李全寿和赵石两个便也成了这位陈夫子的门生,李全寿还是那副笑模样,但赵石心中却是有些怪异,这和前世时上学可是大不相同,那时老师学生,一个教书,一个学习,关系却并不怎亲近,估计许多年后,能想到当初是教自己的老师是什么名字都困难的,见面估计都认不出来。
但如今这个气氛一经营造,立时让人感觉双方的关系亲近了许多,老人的笑容也是越加的温和了起来,“你们一个是小王爷,一个将来估计是要当将军的人
说到这里,老人自己也是不自主的笑了起来,心道,自己一生自负才学,觉得便是自己的弟子也应能出个惊才绝艳的才对,不想临到老来,却收了这么两个古怪学生,一个是身份尊贵的小王爷,这也就罢了,另一个却是个当兵的,教导这人却要费上一番心思的,圣人之道在于仁恕,在于以德服人,若是一个将军讲什么仁德,宽恕之道,教出来的怕不是个废物将军也差不多了,今后看样子当以兵家诡道为主,圣人之学为辅才行。
“好了,你们两个都起来吧,我这里没那么多的规矩,但有一点,我这里有三不教,一心向学者不教,教出来的都是书呆子,那可就坏了我的名声了,闻一知十者不教,俗话说的好,聪明反被聪明误,有这聪明劲的人少有能活的长的,我教出他来,难道就是为了让别人砍头的吗所以不教。
还有一不教,也是最重要的,无国无家者不教,国者,众民之所聚,家者,人心之所安,家安则国兴,国盛则家旺,家国本为一体,其间出入者,少数人尔,不足道栽,我之弟子,将来都是有用之人,若是无国无家之辈,徒生乱尔,将来必是误人误己,所以不教,你们心中可有家国否”
说完这一番话,眼睛乍然睁开,目光只在赵石脸上打晃,显见这一番话却是独对赵石说的
第一卷乱世可有桃花园第一百三十四章先生五
三不教的规矩却是有些古怪,李全寿听了差点没乐出心向学者不教,闻一知十者不教,听起来到真是好像为他量身准备的一样,别的先生唯恐自己的学生不好学,不聪慧,这位老先生到好,即不要聪明的,也不要好学的,难道他专门教人吃喝玩乐吗这个老头儿到是有趣的很。
李全寿孩童心性,赵石可已经是两世为人的人了,想的却是最后一条,咀嚼了一下其中的意思,心中却是不以为然,家国家国,从古到今已经挂在嘴上上千年了,但真正做到一心为国的能有几人前世时那位队长在训练时便是常说什么不要问国家为你做过什么,先得说你为国家做过什么,漂亮话人人会说,但他真的比自己做得多了最后还不是私心作樂
家国,家国,其中孰轻孰重都说有国才能有家,但无家就能有国了这人到是说的好,国家本为一体,但他心里真是如此想的恐怕也不尽然吧这话更像是对自己说的,无国无家,自己可不就是个无国无家之人吗
这些杂乱的心思只在脑海中转了一圈,表面上却是谁也看不出他其实已经想的这么深了,他见对方盯着自己不放,微微挺直身躯道:“赵石不懂什么家国大义,但在军中走了一圈,也知道些兵士的想法,不知先生想听吗”
老人眼中闪过诧异之色。这少年到真是不畏不抗,生就一番好气度,自己阅人无数,这样地人还是头一次见,心中这般想着,手扶须髯。微微点头。
赵石嘴角微翘,和人打交道的久了,配上他细密的心思,有时虽然还能看出他不惯与人相处,但在言辞上却已经没什么滞碍,“那些兵士大多出身寒门,若是临阵向他们说什么为国为民的话,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听进心里去的
他们心中所想不过拼死向前。不能违了军法,战后割上几颗敌,向上官报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