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326

分节阅读 326(2/2)

目录

众人听罢却都一笑,这诗也就是中平之作罢了,到是读来颇有性情愉悦,心胸阔达之意还算有些让人眼睛一亮的地方,不过礼部出来之人,才学本不只此才对,这人到是生了一份好心思,诸人不禁多注目了几眼,不过试问大秦上下,能让这些人注视上几眼的又能有几人到也不枉了这位郎中大人的一番作为。

“诗才到是有些,但称不得大人面前献了丑,朕却要罚上你一罚了”说到这里,自己也忍不住哈哈一笑,心道,这个赵石,出的好主意,真是有趣儿,好似又回到了当年万事不管,只想着兴风作浪的年纪一般。

这位郎中大人也知道这话的意思,到也早有准备,红着一张脸却是瞅了瞅杨感,见对方笑的有些古怪,他这里好像连脖子都红了起来。

后才一咬牙说了起来,原来是他当年赴京赶考时候的事情,来到京师,自是闭门苦读,想要一举得中,但文会之类的却不能不去。

一日,他与同窗好友参加文会回转,天色已晚,醉醺醺的回归宿处,黑暗之中,却见数条黑影翻墙而入一户人家,两人醉意本浓,这时却是清醒了许多,他到是为人机警,怕是大呼小叫,惊走了贼人,却让好友急急去报官,自己则顺着贼人留下的梯子爬了进去,想要看看贼人去了哪里。

只不过喝的确实有些多了,腿酸脚软之下,在墙头一个倒栽葱便掉了下去,这下动静可不小,自然惊动了人。

倒霉的是那些贼人好像都溜走了,等他好友来到的时候,这里已经左三圈右三圈的围满了人,他却是被人捆了个结实,怎么解释人家也是不听,更加让人羞的差点钻地缝的是,原来这家白天结亲,他翻墙而入的地方却是人家的洞房所在,听房之事,本是关内之习俗,估计那些黑影也是人家年轻亲朋子弟,进去听墙角的,但他这么一个外人,说破了嘴,也让人难以相信他是路过的,再加上一身读书人的打扮,这户人家的主人可是恼了,非要送他入官不可。

听到这里,众人已都是笑不可抑,最后才听他说道:“幸亏杨相路过,好言驱散了乡邻,又有同窗好友作证,这才免了斯文扫地,遣送回乡的结果,之后再不出门,只顾读书,科考中一举得中,以后每遇事端,也常以之自醒,不敢妄决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四百二十九章游园二

沉重悼念九一八死难烈士

众人虽说都是养移体居易气之人,这时却都是憋笑憋的满脸通红,像是李士芳这样的,早已笑的打跌,他如今在礼部任职,到是认得此人,却没想这个平日里最是严谨之人早年会遇到此等匪夷所思的尴尬事儿。

一边笑声不断,一边凑在上前,笑道:“徐大人,你那同窗好友可是李师雄李大人”

见被众人笑的手脚也没个放处,脸红脖子粗的郎中大人讷讷点头,李士芳这才转头又道:“这到也难怪,陛下有所不知,徐大人和李大人在礼部都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文章都是不错,难得的是两位大人都能实心任事,遇事也不芶且,很得旁人敬重的,却不想还有这等相眼光之准,随手点拨,即是人才,下官实在是佩服的紧啊

他这话到是说的滴水不漏,虽说他官阶比郎中还要低上一些,但品评起两位同僚来,却也无人觉着不对,毕竟是皇帝近臣还有着一个世袭渠远伯的虚爵,如此说话也是恰当,这里不但保了徐郎中几句,还着实恭维了老相爷一下,真可谓是玲珑剔透的心思,杨感只是微微一笑,但那位郎中听了,心中自是对这位李大人感激莫名的

赵石听到李师雄几个字却是心中一动,和尚的儿子这才往那位郎中身上看去,诗词他听不出好坏,更不明其中意境,笑话虽然好听,但唯独他没有笑,在他来说多少凄惨之事都经过了,什么笑话在他耳朵里也就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效果,到是这些大臣们的答对很是引他注意,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态都好像充满了秘密

这时李师雄的名字传入耳际,他想到的却是和尚的死讯还没有告诉他,转念一想,也就放了下来,人死如灯灭,又何必让活人烦恼

景帝李玄谨此时也是心情大好,抚掌笑了几声,微微摆手道:“都说经一事而长一智,但知易行难,律己更是不易,虽是趣事,又有些吧,以后用心做事,用心为官,只要做到不亏于心,也就不用怕其他什么

徐郎中这时却是高兴的眼眶微红,半晌才道:“谢陛下教诲,臣定谨记于心,不敢或忘

“下一位该是谁了”李玄谨兴致高昂,眼睛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对于这些平日讲究正身正己,威严持礼的大臣们能有什么尴尬的趣事却是更为的期待,如不是身为帝王,时刻都要保持着自己的威严和君王气度,这个时候估计脸上已经乐开了花儿的,不过此时却也是在心里大赞自己英明,这个赵石果然如自己所说,很有些奇思妙想,这等有趣之事还真亏他想的出来。

既然已经有人抢先。还得了好处。众人都是官场沉浮日久之人。自然知道方才这位郎中大人算是得了大大地彩头。日后升迁已在预料之中了。心中好笑之余。却是用心思索起什么事算得上尴尬。却又能人警醒了。

这时杨感微微躬身。清朗中带着些慵懒地声音响起。“老臣想好了一新词。请陛下。诸位大人品评。”

景帝李玄谨虚扶了一下。喜道:“谁不知杨爱卿文章华美。浑然天成。心中更有千般锦绣。诗词冠于朝野。快快吟来。让朕听听。”

众人也都不自禁竖起了耳朵。杨感早年。文声鹊起之时。当真可谓是惊采绝艳。大秦不作第二人想地。如今为政日久。却是少有诗词传诸于外了。今日御前赋词。能与闻其间。何其幸也

不想这时却有人笑道:“杨相且慢。”

众人看去。却是兵部尚书李承乾。他笑着先是躬身一礼。接着才又笑道:“杨相之文名我等尽知。有杨相珠玉在前。我等岂不是都羞于献拙。未战而败了吗”

他这话看似恭维,又合情合理,但在场诸人哪个不是精明到骨子里的人物儿,枢密院与兵部之争向来曲折琐碎,以往杨感德高望重,坐镇枢密,兵部很难争锋,但如今心新皇登基,气象不同,杨感又已年迈,精力大不如前,有同门下平章事的重任在肩,枢密院的许多事便也无力顾及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位老相爷即便是荣宠不衰,过上个几年,也该是退位让贤的时候了,再加上如今兵部尚书李承乾是皇帝宠臣,摆出这么一副模样出来,并不只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地位,而是要在说,兵部如今和枢密院的份量已经等同。

本来还很轻松的气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