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2(1/2)
鹤唳之间,不过区区数月光景,立国百年,在川中根深蒂固的后蜀竟然就到了风雨飘摇之际,如今雄兵四合,围于城下,国事至此,哪里还有半点转机
难道孟氏之国祚到了自己这里真要断了吗想到此处,这位柔弱有余,雄健不足的后蜀君王不禁悲从中来,也不管是在何处,眼泪已经扑簌簌的滚落下来,先还是哽哽咽咽,不久便是放声痛哭,在这如同坟墓般的金殿之上传出凄凄惨惨的哭号之音,到也合景。
本就遑遑的后蜀众臣愕然之余,却是愧疚欲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呼啦啦一下子,金殿之上已是再无一个站立的身影,群臣跪倒之际,却全都将脸埋的深深的,未几,一些文臣也被引动了心思,对于未来的恐惧,对于不能扶保君王的愧疚,还有对于秦军入城之后家族性命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了上来,心悲难忍之下,顷刻便是泪湿衣襟,一时间大殿之上悲声四起,凄惨之处,实令闻着伤心,听者悯然
“陛陛下臣启陛下尝闻当年三国故事,江东孙策新亡,曹贼百万大军临于江上有近臣劝其主孙权曰,曹贼势大,不可与战,不若降之,不失为万户侯”
说到这里,那已然白如雪的老臣是痛哭失声,半晌才又艰难道:“今我蜀国势穷如此,坐困愁城,忠义之士断绝于内,虎狼之军陈兵于外,又无援军陛下陛下又不愿移幸荒蛮,臣臣乞陛下就降了吧,早降还能保全满城百姓,陛下向来仁厚,想那秦主也不至还可保全子女若是稍晚,大军攻城臣恐陛下”
这番话一出口,大殿之上立即鸦雀无声,便是哭泣之人也收了声音,愕然望去,但却无一人出言反驳,即便是那领袖群臣,向来以强耿著称的同门下平章事王槠也只是向身后望去,不出一言,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投降不过是早晚间事,明白是明白,但由谁开这个口,又由谁担这千古骂名才是有待斟酌之处。
不过令众臣更加愕然的是,这开口之人竟然乃在蜀中向来有清名的御史中丞李正臣,此人前不久还在金殿之上痛骂太子和王槠争权误国,将驻守剑门的理国公生生逼反,如今危亡之际,却说出这么一番话来,立时便有人在心里大骂,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老匹夫原来也是贪生怕死之辈
但后蜀立国百年,在蜀中根基深厚,值此国难之际,却也未尝没有忠义之士,随后便在地上跳起几人。
“竖子匹夫,受国之恩,却出此无耻之言,便是陛下饶得你,天也饶不得你”
“国贼不思报效皇恩,却想卖主求荣,陛下,请斩李正臣,号令满城军兵百姓,臣等虽手无缚鸡之力,但也愿上阵操戈,与城共存亡,只要臣等还在,必不叫秦贼入城一步”
几人大怒之下,已然口不择言,更有几人激动之下,从地上爬起来,拿着手中签板,就要上前与李正臣厮打。
李正臣却是闷哼了一声,缓缓站起身来,脸上虽然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但站直腰杆,六十有七的老人,目光坦荡,负手而立,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别样的威势,令那趋前之人竟不敢稍近。
“臣已近古稀之年,可惜虚活数十载,上不能有助于国事,下不能保全妻子儿女,今为陛下与满城百姓计,出此下策,臣死后之名是不用提了,必担千古骂名”
说到这里,已是老泪纵横,却是跪倒于地,咚咚咚磕了几个响头,站起身时,头上血迹殷然。
“此臣临终进言陛下臣节已尽,臣这就去了,望陛下保重”
“拉住他”这时已经感到不详的王槠猛的跳起来,却还是差了一步,老头将官帽一摔,身子猛的窜了出去,几步就来到了粗粗的盘龙柱下,低头就是一撞,力量之大,竟是出咚的一声大响,伴随着的,还有颈骨折断的脆响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四百八十章蜀亡
鲜血四溅,李正臣的身子顿了顿,接着便软软歪倒在地,殿中先是一静,随后惊呼四起,那几个言辞激烈的蜀臣也被惊的呆了,不想李正臣在劝君王降敌之际,竟是存下了死志,其言虽是可恨,其行却是无私,为人更是刚烈至此,其人即便有千错万错,这一刻,所有人也再说不出半个字来。
蜀帝先在惊的一下站起身来,看见那刺目的鲜血,呆了呆,却又木木的坐回了龙椅,都说家贫出孝子,国难见忠良,但配上这末日衰微之景象,却无法激起人们奋勇向上之心,只让人觉得蜀国真的完了
之后的事情也不用多提,既然有人开了头,那些顾惜身家性命,早有降秦之意的蜀臣纷纷进言,无论的如何痛哭流涕,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引经据典,比起那位撞柱而死的李正臣来,也难逃无耻二字。
不过树倒猢狲散,蜀国到此绝境,各人也只是各顾性命罢了,在平常人眼中,却也算不得什么。
大秦景兴二年九月,后蜀正仁皇帝开城请降,秦军不费一兵一卒,入后蜀京师,后蜀立国一百一十四年,至此而亡。
就在蜀帝开关献城之际,离成都古城不足十里之处的一个小山之上,几个行色不一之人临风而立,为的一人身材高大,满脸络腮胡须,也看不出多大年纪,一身普普通通的粗布衣服,脚上蹬着一双满是泥泞的胡靴,穿着打扮像极了山中的猎户。
他身后战立的数人打扮不一,有的穿着像是行走江湖的强梁盗匪,有的则是温文尔雅,一副饱学士子的气度风范,而有的穿着华丽,满身的铜臭气息,而还有的像是干惯了农活的农人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人有的精悍,有的深沉,都背着刀剑,一看便知不是常人的。
此时这些人随着为之人静静而立,全都脸上带着兴奋的看着成都方向,也许是那连绵不绝,金鼓阵阵的秦军大营离的太近了些,杀气也太盛了些,他们脸上都带着些难以自制的紧张和不安,唯有为之人一双明亮有如晨星的眸子紧紧盯着成都城,脸上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好似丝毫没有将那仿佛要将整个平原遮蔽的大营放在眼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