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7(2/2)
车厢里传来一声冷哼,如他所料,显然长公主殿下是听说他的名头的,而且对他也很是不满,“你好自为之吧,王大将军一世清名,别毁在儿孙手里折思廉,你父亲可还安好”
折思廉心气立马一平,听得出来,这句问候中带着隐隐井尊敬,和随口训斥王仲坤时是截然不同的,遂正容躬身道:“家父身子还算硬朗,微臣代家父谢殿下关心。”,“汝父国之干城,汝家一门忠良,你虽年少,但也需志存高远,常怀为国为民之心,才好秉承家业,为国尽忠,晓得吗”
“是,殿下良言,微臣当谨记于心,不敢稍忘。”
清冷的声音带着深重的皇家威严,却一直没有任何情绪变化,和方才逗弄孩童时简直有天壤之别,让折思廉明显体会到了这位传闻中相貌清丽无双的长公主殿下的不好惹
“那就好,你们两个都是将门子,但也要顾惜些名声,每每仗着年纪轻轻,就率性而为,只能给你们的父兄丢脸,没什么好的好了,你们两个带人自责便是。”,两个世家子挨了教训,但心下却都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又是规规矩矩的施礼,这才转身招呼扈从人等,颇有些灰头土脸的走了,不过路过胡人商队的时候,王二公子却还有些恋恋不舍的向那边张望,让折思廉恨的直咬牙,于是,行不多远,折思廉便借口有事,转路绕开大路,回长安去了。
而殷殷挽留,却怎么也留不住人的王二公子才有些后悔,这一遭实在是得不偿失了,何况那美人好像再不能下口,什么都没得到,却弄了一身的骚,何止是得不偿失,这简直就是鸡飞蛋打嘛,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是无用,谁让自家就好这一口呢不过转念间,却总放不下那美人,暗暗咬了咬牙,却是寻了自己心腹,命人暗中跟随那些胡人,总归要查出那美人的下落,若是能从那美人的心上人下手,说不定还有些机会,只盼长公主别要心血来潮,将那美人留在自家府中才好不管怎么说,他这也真算得上是色胆包天了的,到了这个地步,也没死了心,执着之处,却也颇叫人佩服。不说色胆包天的王仲坤,回到大路之上,靓丽的草原精灵终于也站在了那华丽而有古朴的车厢之外,身为汪古部的公主,到也没多少畏惧,只是心底藏着无数心事她也无心细瞧什么。
“汪古部的琴其海,向尊贵的公主殿下问好,请问您叫琴其海来到马前,又是为了什么”,话音刚落,厚重的车帘轻轻挑开
两更,补上昨天的,最近有些郁闷,明明已经想到了许多情节,就是写不出来,进度又有些慢了,唉,不过啊,最让人郁闷的是追看的几虽然快了,但质量明显也下降了不少,全职高手的作者好像变了个人,幽默感全没了,民国投机者的质量也有所下降,瞧了瞧最近风头很强劲的官家,唉,很好很强大啊,雷人的很大明春里女人越来越多,快过三位数了,天啊,有些反胃,我的老婆是军阆嘛,也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男人味越来越少,禁区之雄开始胡编乱造,向小白文一路发展过去了。
还好的是,将夜越来越有味道了,唯我独法依然是逻辑严谨,而又不失诙谐,赘婿更新慢了一些,但平淡中显神奇的味道还是那么足,超级大忽悠也还那么有味道,点评别人的书是作者最大的忌讳,但阿草忍不住啊,发两句牢骚,别当真
繁华尽处是吾乡第六百八十三章相遇六
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第六百八十三章相遇六
随着车帘挑开,车厢里的人终于露出了面目,容颜清丽淡雅,和声音一般,总能让人感觉到几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清冷,不过展颜一笑之间,却又雍容无比,满带威严,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却让人感觉说不出的和谐,凛凛然,不敢有一丝亵渎
正是大秦靖佳长公主殿下
“好美的人儿,不怪能生出事端”
听到话语之声,琴其海抬头,淡蓝色的眼眸,毫无顾忌的打量着车中之人,随即车厢之外响起草原女子那独特而又清脆的笑声,“尊贵的公主殿下也很美呢”
“大胆,竟敢”
靖佳公主有些清冷的目光扫过,那多嘴的女官立即闭紧了嘴巴,自出宫以来,作为大秦第一位被恩准居于长安城外的长公主殿下,行动的自由就不必多说了,一年当中,只有两三个月是居于承恩湖畔的公主府内,再有两三个月进宫小住,剩下的多半年时光,却是带着人游山玩水,比起其他深锁亭宅之内的公主来说,简直就像是一只脱了笼的鸟雀,实在让人羡慕的眼睛发蓝
不过就算再顽固守旧的大臣也不曾对此事指手画脚,为什么缘故有很多,一来,就是皇帝陛下对这位长公主的纵容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咸宁二年的时候,驸马都尉大人酒醉之后,向一二好友抱怨了两句,却是直接传到了宫内,第二天就酒还未曾醒透的驸马就被叫进了宫里,御口申斥不说,还被罚俸一年,连驸马的老子,羽林左卫都指挥使王虎都吃了些挂落,这等恩宠,还有谁愿意对一个远离朝政,只略微有些出格的公主再指手画脚
二来呢,随着大秦国力渐渐强盛,政之说已是深入人心,所谓政,继往开来,为前人所未为者也,重点正是在一个字上面,若按照后世之人所说,此时大秦是改革派完全占了上风的
而自景兴四年起,自皇帝陛下以降,朝中重臣们正在一点一滴的改革政治,甚至多少波及到了军事上面,而每逢鼎革,不管其中有着怎样的艰辛,又给后来之人留下怎样的烂摊子,初始之时,却都有些难以想象的活力
所以,推此及他,长公主殿下是大秦立国以来,第一个被恩准居于长安城外的公主,又是第一个敢四处游玩,不畏人言的公主,虽只几样,但也算是破了陈规旧习,与政革之举符合若节,这里面的味道凡是聪明人都要掂量一下的,这是不是皇帝陛下为鼎革之举设下的伏笔你说上两句,嘴上是痛快了,皇帝陛下会不会就此认定,你对朝廷诸般鼎革举措不满乃地道的守旧之臣
如此这般,即便朝中最方正的御史,也不愿在此事上多做文章了,加之长公主殿下行事自有法度,去的最远,也不曾离开过京兆府,未曾如唐时那些公主们大胆,有何不当之处,游玩地方,也不曾故意惊动地方官吏,如此一来,这位稍稍开了先河的长公主殿下这日子却是越过越滋润了,到也不枉了她未嫁之时,那番苦心经营
行事既如此自由自在,在公主府中,也就可谓是一言九鼎了,宫中配于公主府的宫女,太监,伺候久了也自然知道,这位长公主殿下是在宫内养成的一副清冷性子,戒心很重,别看相貌年轻柔弱,却也绝对不是个软心肠的,不过长公主殿下最厌恶的却还是旁人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多嘴多舌,所以,这一个眼神过来,那忠心护主的女官儿却立即噤若寒蝉,不敢多嘴了
不过另外一个声音却插了进来,“异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