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699

分节阅读 699(2/2)

目录

好在,现在大将军赵柱国已经完了,二皇子马上便可成为大秦储君,到了那个时候,若有人拿出那封信来想要兴风作浪,也要三思而行,即便送到当今陛下面前,也可推说不知,再寻脱身之计,想来正值曲氏兴盛的时候,不会有人追究不放的。

定了定心神,旁顾左右,又不免有了些得意,奔走这些年,几起几落,吃了不少苦头,但终于还是让他守得云开雾散,而那辱他尤甚的赵柱国,却已经穷途末路了。

前些时,宫里传来消息,皇帝陛下已经下定了决心,赐死赵柱国,真是可惜,这差事不能落在自己头上,也真想现在就去大理寺牢狱,与那赵柱国说上两句,瞧瞧那人的临死前的脸sè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不过赢了就是赢了,不需再与死人计较,到是赵石的家眷那里,之前王仲坤与折二公子可都来了信,指名要府那位异域美人,那位折二公子更是狠毒,想要种七娘入折府为奴,这是要将种家上下羞辱个遍吗也不知他父亲知晓不

这个到是一件麻烦,不过转眼看到喝的高兴,正哈哈大笑的二皇子殿下,眼睛不由一亮,与其不知许给哪个,不如献给二皇子,也好多邀些功劳,到时便说二皇子殿下一眼便看了这个美人,无论是折二公子,还是王仲坤,还能在与殿下争抢不成

不过过后,得去定军侯府那边,与王虎再好好说说,可不能出了差错,王虎那厮到还乖巧,也知情识趣,远不如外人所说的那般不堪。

想到与王虎打交道的场景,曲士昭脸上不由泛起一丝微笑。。。。。。

。。

皇宫,慈安宫。

此处乃是太后荣养所在,翰林学士李士芳举头瞧了瞧巍峨的殿宇,眉间忧虑之sè一闪而过,接着便举步前行。

“劳烦公公通报一声,就说翰林学士李华,请见太后娘娘。”

守门的小太监本来还睡眼惺忪的,但见到李士芳以及他身后的黑压压一片人头,瞌睡虫立马就不见了。

太后这里如今少有人来了,皇帝陛下忙于政务,曲氏专宠于后宫,虽不敢对太后娘娘稍有不敬,但到底不同于皇后娘娘在时了,太后宫显得冷清了许多。

加之今ri大将军赵石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赵石是什么人,那是要叫太后娘娘一声姨nǎǎi的人物,许多人觉着,这一次风波,太后赵氏一族少不得要牵连出一些人来,宫内嫔妃各个都是人jg子,哪里还会到太后这里触霉头

再者,太后娘娘自皇后逝后,便伤心忧虑,也不愿意见到什么外人,如今更要避嫌,以免真个将赵氏一族搭进去,所以紧闭宫门,连前ri里,太后素来喜爱的靖佳公主求见,都拒不相见,就更遑论其他人了,所以内外人等,出来的人多,进去的人少,闭门自守的姿态已经摆的非常明白了。

而今这么一大群人深夜请见,。出大事了,还小太监脸sè刷白,都不敢想下去了。

李士芳又说了一遍,如梦方醒的小太监这才反应过来,掉头就往里跑。

不多时,慈安宫宫门大开,有人迎了出来,说太后娘娘有请。

李士芳摆手,让跟着的人在外面等候,也让迎出来的太监宫女们稍稍心安了一些,他自己则迈步跟着引路之人,进入了宫门。

宫正殿,太后娘娘赵氏一身正服,端坐在座椅之上,殿上有些昏暗,显然仓促之间,才将宫烛点了起来。

看不清太后娘娘的脸sè,李士芳已经上前一步,俯身叩拜道:“微臣参见太后娘娘。”

太后的声音冷冷的,带着几许憔悴以及难以掩饰的愤怒,“平身吧,深夜来本宫宫,所为何事啊”

李士芳根本没有起来,而是抬头道:“请太后娘娘息怒,微臣此来。。。。。。是因受人所托,来护太后娘娘安全无虞的。”

“哦”显然,这是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太后声音满是惊疑,紧接着便问:“你一个外臣,深夜入宫,还说受人所托,本宫到想知道,是哪一个托的你,又为何托的你。”

李士芳平静答道:“太后娘娘容禀,今夜长安将有大事,大将军赵石命微臣入宫,不为旁的,只为不让外间之事来烦扰了太后娘娘,外间微臣带来了一些人手,皆乃大将军心腹,微臣就在这里,陪娘娘静待天明可好”

一句话,殿便是一阵沉默,随后,太后的声音显得高昂了起来,显然是心震惊所致,不过却听不出多少喜怒,“难得赵柱国还记得哀家,如果没猜错的话,陛下那边是不是也派人过去了”

李士芳叩首,道:“外间之事,臣尽皆不知,只听令到这里陪着娘娘”

“你到是忠心可嘉”

一句话,刺的李士芳满脸通红,只能垂头不语,半晌,才听得太后言道:“也难为了你,来,与哀家手谈一句,也好熬过这漫漫长夜,让他们自己见胜负去吧。”

写到这里,阿草说上两句,布局的功夫,阿草不算很擅长,只能尽量做到完美一些,有人说这一段太仓促了,阿草也承认,确实是有点仓促,但阿草之前做的铺垫也足够多了,连阿草自己都写的有些烦了,其实阿草只说两点,一个就是景帝多疑,这是一切发生的源头,越是多疑的人,其实越容易犯错误,第二点,这是乱世,不可能像盛世一样那么写,就如同武则天退位那会儿,盛世的宫廷政变和乱世是不同的,更加激烈,也更加难以控制,而对于其他原因,后面还要说到,这里不能。

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四十八章巾帼求月票

月票,那就搏一把,大家支持。

雄武军军营戒备森严,雄武军一直是京军的支柱,这个不用怀疑,即便羽林左卫曾经风光了一段时ri,但雄武军自正德年间开始,一直到现在,可谓是长盛不衰,不像羽林左右卫那般,起起伏伏,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自大秦宿将,雄武军指挥使李敢当在景兴初年辞官归故后,雄武军指挥使便落在了雄武军副指挥使刘忠国的头上。

而刘忠国出身于李府家将,所以雄武军有了个很好的延续,自家人嘛,不用闹什么安插亲信之类的糟心事儿。

所以说,雄武军换了指挥使,却几乎没有什么动荡,不像羽林左右卫这些年指挥使,副指挥使,换的和走马灯似的,闹的让人揪心撕肺的。

这一次京师变故当,雄武军虽也受了些波及,但到底不像其他京军那般,被抽成个空壳子,所以说,雄武军也是稳当当的令任何人都不敢小觑,当然这里也有雄武军指挥使刘忠国的功劳。

他这人做事很是沉稳,颇有当年李敢当的风采,一脉相承嘛,这是也情理之的事情,自当年伐蜀之前,被人略施小计,赶回了京师,要说刘忠国没有怨愤,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没赶上平蜀之战,还落下许多的埋怨,就更让他心里有些疙疙瘩瘩的。

所以这些年作为李氏旧部,与大将军赵石那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