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2(2/2)
回鹘统帅莫尼罗听闻沙洲失守,大惊之下,立即退兵回攻沙洲。
沙洲城下,激战十余ri,回鹘人七万大军,顿兵于城下,尸骸狼藉,血流成河,损伤惨重。
李元翰率军死战,外城,内城,十ri之内,将沙洲城整个变作了战场,终是等到了右厢军司大军来援。
当回鹘大军腹背受敌,惊慌失措之时,李元翰率一千骑兵,悍然而出,袭回鹘帅帐。
此战,李元翰身披十余创,于回鹘帅帐亲军拼死堵截之下,斩断回鹘人帅旗,于帅帐之前,阵斩回鹘统帅莫尼罗,此时,其身边只余二百余兵卒,皆疲惫若死。
但回鹘人胆丧之下,竟不敢近其身旁一步,当李元翰将回鹘统帅莫尼罗首级高高举起的时候,回鹘人心胆皆丧,星散而去,回鹘残部再无战心,穿过残破的沙洲,于右厢军司大军围追堵截之下,往西北逃去。。。。。。
这一战,肃州李元翰之名,遍传于西北山川,也奠定了其西夏名将之威名。
随后十年间,李元翰率部征战于各处,与西夏悍将阿绰平右厢军司之乱,于柔狼山下,剿平悍匪李巨人。
抚西凉,大破西凉八路乱匪,保西凉重地无忧,经略东北数载,又破乱匪无数,权位渐重,隐已为西夏诸将之首。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年来,再未能与秦人交手,已洗刷当年战败
而当秦人再度攻夏,大破西夏西南各处边寨之时,他却经略于西夏东北数州,虽一直在打着金人大同重镇的主意,奈何,却只能眼瞅着西夏将将与金人结盟。
当秦人悍然出兵,四处攻城略地,西夏西南,东南,东北局势剧变之时,他才被召回京师,为的却非是抵御外辱,而是被委以剿匪之责。
一年时间,李元翰转战各处,剿平匪患无数,然大厦将倾,又如何是一人两人能挽救的了的
各处乱匪,却是越剿越多,即便是李元翰这等身经百战,心志坚凝之人,也觉得焦头烂额,被弄的筋疲力竭,几乎有种,除了党项一族之外,西夏各个部族,都已成为仇寇的感觉。。。。。
当秦人大将军赵石率部大破金兵,陷太原,克大同的消息传来,西夏朝野之震恐可想而知。
即便是李元翰,也是闻之失sè,谁能想到,带甲百万的金国,竟是如此不堪一击,西夏谋夺大同重镇数十年而不得,而今却是被秦人一举而下,金国西部屏藩尽失且不去说他,西夏侧后,却是处在了秦人兵锋之下。
便如西夏重臣嵬名令公所言,自太祖立国以来,西夏情势之险恶,当以今ri为最
随即,朝廷调令便到了李元翰军中,除剿匪都督之责,重任原职,经略丰州,胜州等处,掌左厢军司兵权。。。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惊惧
当乃蛮部使者来到左厢军司大营,李元翰也只是刚刚重掌左厢军司兵权而已。
离开这里不过堪堪两载,但左厢军司军兵之懒散,军纪之废弛,军官之贪渎奢靡,如此种种,尽皆触目惊心,可以说,整个左厢军司堕落之速,直让人嗔目结舌。
不过李元翰并不奇怪这些变化,整个西夏朝野内外,人人如此,不独左厢军司一处,他早已见的惯了。
实际上,自西夏立国以来,虽依照汉人规制,设立官制军制,招揽人才。
但毕竟风俗不同,西夏又是崛起于瀚漠之地,各族混杂,所以,一直以来,西夏从根子上讲,并不脱草原部族习气,还是由各个部族联盟组成。
事实上,西夏多山,多戈壁沙漠,其部族组成也就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山民,沙漠部族以及平原部族,其中,山中各部民风彪悍,乃西夏兵员最重要的一个来源。
而西夏统治阶层,则主要来源于沙漠部族,这和党项人祖先崛起之地有着莫大的关联。
而平原部族,却多为汉民,jg于耕作,虽说处于西夏最底层,但西夏钱粮,多出于平原之地,这个情形其实和金国并无二致,汉人地位虽低,却是西夏立国的根本,当然,现在也是西夏乱事之源。
贵族们横征暴敛,奢靡无度,平原各族饱受欺压,频频反抗。自西夏立国,这样的政治形态就从没有改变过。
李元翰出身党项贵族,虽有着野心,有着才干,但对这样的事情,却也只能听之任之,并无多少办法可想。
因为和金国相比,向来封闭的西夏更为保守,党项以及其他各族贵族的势力更为强大顽固,这也意味着汉人和其他几个部族的地位更加低下。最重要的一个表现,不是朝堂上有多少汉人,而是西夏军中汉军,一直不成规模。
这也是西夏占据河西走廊。以及河套富庶之地后,疆土扩张一度陷于停滞,接连为金国,秦人所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说金国国内还有着一些目光远大的人,尽心竭力,想着中兴伟业的话,那么在西夏这里,即便是像李元翰这样的党项俊杰,也没有任何要为西夏寻找另外一条道路的想法。
他们的眼光以及才干,皆为地域所限。多数耗在内斗以及镇压各族反叛上面。并无法望的太远。
话说回来,西夏立国之时,元昊将兵卒分为两厢,右厢军司驻守甘州肃州等地,以防吐蕃回鹘。
而左厢军司驻银州夏州等地。与契丹人,女真人征战不休。
时至今ri,西夏的这两大军事集团,在不断的政治斗争和征战中。起起伏伏,渐渐消弱了下来,兵权也被其他各个军司逐步瓜分。
到得如今,六大军司分处
右厢军司驻西凉,这是西夏重镇,右厢军司得此处,已能自给自足,又能与吐蕃交易,右厢军司在这里得的好处实是一言难尽。
而西夏豪族野利氏一直掌控着右厢军司的兵权,当初右厢军司之乱,就是野利氏对西夏国相之位所做的一次努力。
不过,最终野利氏在老谋深算的李元康面前惨败,右厢军司也经历了一次清洗。
而之后,多年不曾开战的吐蕃悍然出兵,破右厢军司之下卓罗和南军司,屠卓啰城,对右厢军司又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加之甘肃军司驻甘州,为内附之甘州回鹘所控,虽名义上属右厢军司辖下,但实际上,那些回鹘人自成一体多年,与西边的同族眉来眼去,渐渐已成为西夏西南的心腹之患,只是此时的右厢军司,对于回鹘人的压制和威胁,已经消弱到了数百年来的最低点,如非当年一战,西夏的回鹘人受创极深,不然的话,如今沙洲,肃州,甘州等地,还是不是在西夏统辖之下都不好说的。
所以说,右厢军司如今空有西凉重地在手,却是六大军司中实力最不被看好的一处了。
白马镇军司,黑水镇燕军司面对西北,时刻都在jg惕着契丹人。
西寿军司驻萧关,静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