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993

分节阅读 993(2/2)

目录

而赵石说到这里,已然将矛头对准了朝堂重臣们,“微臣以为,大臣们处朝堂之上,远离江湖,胡人之悍野难驯,胡人之奇风异俗,知之甚少,一旦对之,无非旬前朝旧例而为之,而前朝故事,或有所为,然其也失之以宽宏,照搬旧例,微臣以为不妥。”

“微臣以为,胡人入我大秦觐见,乃感我大秦威严强盛耳,只需强大如故,便不愁远人来归,若其受我赏赐官爵,还敢不来,如叛臣同也,可驱众胡攻之,分其部众,夺其疆土,收酋首入京,必能时时震慑诸胡。”

“宽赏太过,则有赏不知恩之忧,只为国朝胜景,而废军国大事,何其愚也,所以,微臣以为,前朝一旦衰弱,便群胡迭起,蜂拥而入,实乃前车之鉴,不得不察。”

赵石所言或有谬误,但却已经将自己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了。

皇帝陛下沉吟良久,这个题目虽然大了些,但皇帝陛下以为,如今提到这个,还为时过早了些,毕竟,中原还在割据当中,想要重复当年唐时盛况,所需时日尚多。。。。。。

但现在胡人确实已经连连派出使者,来到大秦京师,这也确实是一个需要解决的。

换句话说,也就是朝廷该摆出什么样的姿态来接待这些胡人使者,这也正是赵石所要表达的意思。

今天订阅终于落回来了,没有推荐,阿草是不是能够安心一天两更了呢呵呵。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对议

还是那句话,赵石很少主动入宫觐见,大将军赵石崛起于景兴年间,为景兴皇帝重用,成为军中新贵,但在景兴一朝,大将军赵石起起伏伏,名声虽大,实际上却并不显达。

景兴皇帝御下,多以权谋为主,宽赏为辅,景兴一朝的臣下们,多战战兢兢,虽还以觐见皇帝陛下为荣,但说实话,没谁愿意在景兴皇帝面前侃侃而谈,尽舒己见,说不定,那句话便可能让景兴皇帝陛下捉住把柄,由此而获罪。

实际上,景兴一朝从开始,到中期,景兴皇帝看似无情,但对近臣多有宽让,即便是普通臣下,真正以言获罪者,并不算多。

但景兴皇帝确实给了大臣们待下苛刻的印象,所以进言之人,多要想个通透,才敢在皇帝陛下面前开口。

到了景兴末年,景兴皇帝雄心渐消,这不是什么猜测,而是景兴皇帝所行所为表现出来的东西。

接连选秀,充实后宫,营建宫室,耽于美人醇酒,心性越发难以测度,行事也越发偏于权术,赏罚不明等等

如此种种,臣子们感受的很清楚,其实也没什么可奇怪之处,自古以来,多少贤明君主,随着年纪进入暮年,开始变得昏聩而又喜怒无常,景兴皇帝这样的例子,在史上并不

所以,在景兴末年的时候,入宫觐见皇帝陛下献上谏言之人再次骤减,像大将军赵石这样的皇帝近臣。从始至终。都受到皇帝陛下约束控制。更是不愿在皇帝面前露面了。

就赵石而言,每次入宫,都是一番折磨,遑论其他臣子了,而到了景兴末年,臣子们多数不会就实务上再说出什么谏言,而是开始揣摩君意,相互攻讦者多了起来。

到了成武一朝。一场变乱下来,开始时,朝堂之上可谓是寂静无声,显然,群臣被成武皇帝的手段吓住了,当然,其中也有景兴遗风在作祟。

五年过去,这种情形才开始好转,其实,论起感受最深刻来。还要数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陛下,虽然大阀王氏轰然倒地。但实际上成武皇帝并未在朝堂之上再大动什么干戈。

立于君侧者,多为景兴旧人,景兴一朝留下的许多风气,依旧影响着朝堂政局。

当然,无可置疑,景兴一朝是大秦崛起的开端,从此,大秦走上强盛之路,并一扫朝堂上下之暮气,而景兴鼎革,更是让大秦国库渐渐丰盈,官吏也越发清廉自守,正德一朝留下的官场冗员,也在这个时候渐渐削减。

边镇将领的权力,虽然还在加重,但对于门阀世家,景兴一朝是他们走向没落的开始,无论京师门阀,还是军中将门,在这个时候,都清晰的感受到了来自景兴皇帝的恶意

而景兴一朝,边境稳固,大秦兵锋所指,敌国无不战战兢兢,疆域也乃大秦立国所未有。

可以说,景兴皇帝再是如何刻薄寡恩,到了景兴末年,再是糊涂,景兴一朝的功绩也无法抹杀。

成武初年,大秦便能大动干戈,扫荡北地,使诸侯惊惧,都可以是景兴一朝打下的底子。。。。。。

当然,这是成武皇帝陛下最不愿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事情。

但承认归承认,对于景兴一朝留下的种种朝堂风气,成武皇帝却是深恶痛绝,实际上,这几年,他对景兴旧臣们的耐心也在渐渐消失。

臣子们说话吞吞吐吐,遇事总以避让为先,而之前的科举案,其实就是明证,闹的风波如此之大,竟然没有臣子在他面前给出建议,加上之前大军伐夏封赏之事的处置上,处处都留有景兴一朝的影子。

这个时候,皇帝陛下对于景兴旧臣们的不满,已经到达了顶峰。

事实上,赵石这里也在受到影响,他的一些习惯和考量事情的方式,都是在景兴一朝时所形成的,他这里其实便是朝堂的一个缩影。

换句直白些的话来说,就是朝臣们被景兴皇帝的喜怒无常给吓怕了,经历过景兴一朝的臣子很难在皇帝面前畅所欲言。

这次赵石主动入宫觐见,其实也有点迫不得已的意思,草原诸部派人入京,虽然没有直接到他府上,但草原之事,总跟他脱不了干系。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免嫌疑的心思在作祟,这才主动入宫请见皇帝陛下,先将自己的意思说明白了,再言其他。

无疑,他这一趟是来对了,皇帝陛下愿意听到臣子们的声音,也迫切想要知道臣子的想法,尤其说这些话的人是大将军赵石,便更让皇帝陛下欣慰了。

如果换做是景兴皇帝,赵石必然会入宫,但那些话却断不会这么来说,跟景兴皇帝打的交道太多了,他如果开诚布公的将自己所想说出来,景兴皇帝在心里一定会猜测,大将军赵石如此着紧草原诸部之事,是不容其他人插手的意思

要不怎么说呢,人心难测,换个人来,想法却截然不同。

就像如今,成武皇帝陛下就觉着,大将军赵石所言极为有理,难得的是,昨日晚间,胡人刚刚入城,今早,便能入宫觐见,遇事不避嫌疑,勇于承之,可以说,不负国恩,忠于职守。

显然,无论

目录
返回顶部